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8

新聞
社區, 可持續性
Water Can Be Recycled
Prof. Arthur LAU, Co-director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Program, was invited by MTR Corporation Ltd. to shoot an educational video clip on MTR's water-recycling measures.
新聞
大學事務
科大委任史維教授為第四任校長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董會今日通過任命史維教授為科大下任校長,由2018年9月1日起生效,接替將於2018年8月31日卸任的陳繁昌教授。 史教授現為科大首席副校長暨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史教授於2010年8月加入科大,此前,他在密歇根大學Ann Arbor分校出任Clarence L.“Kelly” Johnson講座教授及航天工程學系系主任,領導多項由美國政府及機構資助的跨組織研究計劃,涵蓋包括未來太空運輸、生物啟發及計算航空科學等範疇。史教授為美國航天及宇航學會及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院士,是多份學術期刊的編輯,亦曾獲多項殊榮,當中包括美國航天及宇航學會2003年Pendray航天文獻獎。史教授為該獎創立以來第二位華人得主,中國導彈及太空計劃之父錢學森於1953年首度獲頒此獎,而史教授剛好於他得獎後50年奪得同一獎項。 遴選委員會是於獨立顧問公司的協助下,經過嚴謹而緊湊的全球招聘程序,作出推薦史教授的決定。遴選委員會充分考慮了大學各持分者,早前於問卷調查及會面中,就新校長應具備的條件與期望所表達的意見。當中各大學持分者均認為最重要的兩項條件包括﹕新校長必須具有策略性願景及領先思維;以及既能以國際視野推動高等教育、創新及知識轉移,亦能了解相關領域於本地及區域性方面的發展。委員會於全球搜羅合適的人選,經過多輪緊密的甄選程序與審慎的內部討論,最終向校董會作出有關推薦。 科大校董會主席廖長城先生宣佈新校長任命時表示,對於大學未來五年將由史教授領導大學發展,感到非常高興。他說:「史教授為少數兼備傑出學術成就與豐富院校管理經驗的學者。他不僅於高等教育、創新及知識轉移方面展現出國際思維及遠見,亦熟知相關範疇於本港及內地的發展。我深信以史教授的能力和視野,定能助科大再創高峰。」 候任校長史教授對獲委任感到非常榮幸,他說:「作為科大的一份子,我深感驕傲。這不僅是由於科大各師生及員工的才幹與熱誠,令一所如此年輕的大學得以於國際上佔一席位,亦是由於我看到他們內心對精益求精的那股渴望。未來,我會致力維繫及促進一個開放而雙向的校園文化,讓每人都能盡展所長,實踐抱負,克服挑戰以回饋社會。」
新聞
社區
科大獲田家炳基金會慷慨捐贈 提升資優學生的社交及心理支援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獲田家炳基金會(基金會)300萬港元的資助,用於大學發展資優教育方面的工作。捐款將用於加強朋輩及家庭對資優學生的支援網,讓這些孩子能在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中發揮潛力。 為慶祝田家炳博士百歲華誕,田家炳基金會向科大等九所本地大學,各捐贈300萬港元,以支持大學培育學生的活動。科大乃首間與基金會舉辦慶祝活動的大學。基金會董事局主席田慶先先生、副主席戴希立先生及董事田榮先先生等今日與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副校長(大學拓展) 林文怡博士、科大資優教育發展中心總監周敬流教授及大學其他管理層一同主持慶祝儀式。 田家炳博士於一九八二年創立基金會,董事局主席田慶先先生說:「基金會希望向社會傳達田家炳博士『中國的希望在教育』的理念,以及回饋社會,貢獻國家的宗旨。我們十分重視與香港科技大學建立良好而日益緊密的合作關係,共同為社會培育更多人才。」 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對基金會致以衷心感謝,他表示:「田博士是一位受人敬仰的慈善家,也是教育界的熱心倡導者。田博士與科大的淵源,可追溯至他與創校校長吳家瑋教授之間的友誼。除了大學整體發展外,田博士多年來的慷慨支持,亦幫助科大延聘了國際間一流的學者、提高了學生對中文創意寫作的興趣、讓低收入家庭的小朋友有機會參與科學及數學工作坊、維持科大資優教育項目的運作,以及舉辦物理國際比賽。田博士本人,正正就是其座右銘『愛人以德』的楷模。我謹在此衷心祝願他生日快樂、平安健康。」 除了資優學生課程外,科大資優教育發展中心亦將利用善款,為資優兒童的家長及老師構建交流互助的平台。該中心將舉辦一系列的工作坊,協助他們了解及明白這些兒童於社交及情感上的需要,以及如何可以培養資優兒童的全人發展。 中心總監周敬流教授表示:「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天賦,不論背景如何,他們都應該擁有發展這天賦的機會。科大資優教育發展中心的工作重點,與田家炳基金會的理念一樣,正正是希望給予這些同學機會,發展潛能,以達致普及教育的目的。」 有關香港科技大學
新聞
創新, 獎項及排名
Together We Can Do Much More
HKUST alums emphasize a strong team always brings better results for all. Long before he found Maxus Tech with his friends, Mark Zeng had HKUST on his radar as he was looking for a graduate program in Hong Kong. “I thought I would meet a lot of peopl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that I would keep in pa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ies in Mainland, as HKUST probably had more exposure to technical progresses in Chinese market than say, schools in the US or the UK,” Mark recalls. As a student in HKUST, Mark soon made a lot of friends, but little did he know he would bring them along as partners and find a company together someday. After Mark graduated, he took a job in the banking sector, and it would seem that he was set for life.
新聞
教育, 工程學, 本科生
香港科技大學成立工業工程及決策分析學系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為提升「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系」(IELM),將增設「決策分析」課程,不僅為學生開拓更多就業機會,亦可裝備他們以嶄新視野及專業知識,解決傳統工業面對的難題。 為反映於「決策分析」教研方面持續增加的比重,IELM將重新命名為「工業工程及決策分析學系」(IEDA)。決策分析屬相對新穎的研究領域,涉及到基於統計模型的廣泛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算法、模擬、創意模型及規範分析等技術及工具,為現今社會面對的眾多問題提供明智的決定。 除了將於今年九月開展的「決策分析」新本科生主修科目,學系亦會優化目前研究生課程內容,把重點放在預測及規範分析學方面。預期屆時畢業生不僅能為工程及物流管理等界別帶來新技術及思維模式,亦能為金融工程、顧問工作、風險管理、健康護理、供需分析、產品及服務設計與定價等多個範疇帶來貢獻。 主持學系成立典禮的科大首席副校長史維教授認為,IEDA的成立十分合時,他表示:「香港一直致力轉型為一個以知識及創新為本的經濟體系,我相信新學系及課程的成立,將有助培育具備相關能力的人才,以新技術及思維模式解決本港現時面對的問題。」是次典禮亦邀得兩位傑出學者──IEDA教務諮詢委員會成員暨麻省理工學院工程系統教授David Simchi-Levi,以及美國史丹福大學李國鼎工程講座教授葉蔭宇──做報告分享他們於「實時資源分配在收益管理上之應用」,以及「分布魯棒隨機和實時優化」的看法。 科大工學院院長鄭光廷教授稱,新學系將更有效連繫學生抱負跟社會需求:「除了物流及工程管理外,新學系的畢業生亦能效力於包括銀行、保險、管理顧問、電子商貿、旅遊及休閒行業、健康護理機構等高增值工作。由先進製造業所衍生的複雜議題,亦需要用上決策分析。」
新聞
論壇, 創新
T&M-DDP Executive Forum Series: Gamification for the Next Gen by Mr. Rochak AGRAWAL, Director, Global Portfolio Manager, UBS
Dual Degree Program i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T&M-DDP) invited Mr. Rochak AGRAWAL, Director, Global Portfolio Manager, UBS, to share his innovation experience and the new concept of Gamification at the Executive Forum on 29 September 2017 with over 100 students.
新聞
獎項, 科學
香港科技大學首位教授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表揚其高效能聚集誘導發光現象及應用技術之研發
香港科技大學張鑑泉理學教授兼化學系講座教授唐本忠及其研究團隊,今晨於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頒發的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以表揚他於高效能聚集誘導發光現象(AIE)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以及有關研究對生命科學、醫學及應用科學等領域所作出的重大貢獻。 國家自然科學獎乃中國自然科學界中最高榮譽,獎項自1956年成立以來,僅有33個學者或團體獲頒最高級別的一等獎,約佔所有獎項的百分之三。唐教授為科大創校以來首位獲此殊榮的學者,亦為香港自1989年參與角逐國家自然科學獎以來,第二位奪得此榮譽的本地科學家。 科大副校長(研發及研究生教育) 葉玉如教授對唐教授獲獎表示衷心祝賀,葉教授說:「唐教授在研發高效能聚集誘導發光現象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對科技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得悉唐教授的成果獲 得國家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榮譽,我深感高興。科學家做基礎研究過程冗長而艱辛,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才可以見證其發現轉化為新科技產品及應用。今日我們所踏出的每一小步,都會為改善人類未來的生活打下基礎。」 唐本忠教授於2001年首次發現高效能聚集誘導發光現象(AIE),這種現象被套用到不同物料上,可對包括腫瘤或癌細胞等組織進行長期追蹤和顯影,亦可對即使極微量的化學品進行高靈敏度的檢測、預報及控制。AIE於2013年被湯森路透列為全球一百項熱門研究課題之一。2015年,科大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部支持,成立兩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其中國家人體組織功能重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便由唐教授領導,主力開發AIE的應用層面。中心至今已開發逾100種AIE材料,並擁有67項專利。 AIE這種新興材料,正逐步打破國際間對熒光檢查技術及相關產品的壟斷局面,獲廣泛應用到生命科學、醫學以及應用科學等不同領域,當中包括多項對抗疾病的藥物和技術、防治與診斷疾病的熒光探針、用以測試食品、醫藥及環境安全的材料和技術、重建組織功能的微創技術,以及診斷與治療一體化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