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4

新聞
研究及科技, 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
科大工學院開發創新平台 一步到位製作類精子「微型機械人」 大大提升精準藥物傳輸效能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工學院的研究團隊研發出創新磁力驅動平台,僅需一個步驟,便可製作類似精子結構(類精子)的微型機械人,在精準藥物輸送應用上具備優秀的活動能力和高效性能。團隊突破傳統微流控裝置無法處理精密3D結構的限制,成功簡化這些微型機械人的製作過程,有望將這項技術更廣泛地應用於生物醫學領域。 這種類精子「微型機械人(又稱為微游動器)」主要用作在人體內複雜的環境穿梭,幫助精準藥物輸送及微創手術。與傳統的微流控技術相比,類精子微型機械人在液體環境的游動效率較高,但要大量製造,並實現高效驅動和可控藥物釋放一直是個難題。
新聞
研究, 研究及科技, 無人駕駛飛機, 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
科大開發新型人工複眼技術 低成本兼高靈敏度
新聞
研究, 研究及科技, 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
科大團隊研發基於液態金屬的電子邏輯元件 成功模仿捕蠅草的智能捕食機制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工學院領導的一支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基於液態金屬的仿捕蠅草智能捕食機制的電子邏輯元件。該元件本身具有記憶和計算能力,無需其它輔助電子器件即可如捕蠅草般智能地回應各種刺激序列。這項研究探討的智能策略及邏輯機制為理解自然界中的「智能」帶來嶄新視角,也對「具身智能」的發展提供了啟發。

2023

新聞
跨學科, 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 生命科學
科大研究團隊研發創新顯微鏡平台 揭示骨骼肌再生中的複雜動態過程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個由雙鐳射非線性光學顯微鏡構成的先進平台,以研究肌衛星細胞在肌肉再生過程中的動態。透過這項突破性技術,團隊發現了肌衛星細胞在肌肉修復中的新行為機制,有助進一步推動研發針對肌肉相關疾病的標靶治療策略。 骨骼肌的再生過程依賴肌衛星細胞與各種細胞成分之間的複雜協作。當肌肉受傷時,隨著肌衛星細胞的激活,髓系細胞會遷移到傷口處。以往有研究已發現在肌肉微環境中靜止肌衛星細胞的形態異質性,這些細胞透過建立特異的細胞黏附和空間排列,以維持其靜止狀態。然而,由於缺乏適合的活體動物成像技術,研究人員難以分析肌衛星細胞與髓系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

2022

新聞
創業, 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
影響力系列:半導體產業新勢力
科技公司翼助國家提升半導體生產力及性能,實現自給自足。
新聞
數據分析, 跨學科, 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
科大新研究顯示人體T細胞免疫反應可有效應對Omicron
人類賴以防禦病毒的T細胞免疫反應能應對Omicron帶來的挑戰。

2021

新聞
女性/性別, 女性工程學, 計算機科學, 人工智能, 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 職業, 機械人學
馮雁教授:知難而進的女工程師
這位聞名遐邇的女性工程師,分享她對工程學產生濃厚興趣的兒時經歷,以及是什麼驅使她要在男性主導的界別中當上一位工程師。
新聞
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 納米技術, 創新, 科技, 研究及科技
郭海成教授膺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 (NAI Fellow)
Prof. KWOK Hoi-Sing,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has been elected a 2020 Fellow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 (NAI), the highest professional distinction accorded solely to academic inven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