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新闻
工程学, 历史, 科技领导, 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
Igni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只供英文版本)
Academic-entrepreneur Professor KO Ping-Keung came to HKUST in 1993 as Visiting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after work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as Director of the Microfabrication Laboratory from 1984-1993, and Vice-Chairman of the
新闻
工程学, 历史, 科技领导, 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
Opportunity of a Lifetime I Couldn’t Miss(只供英文版本)
Prof. Philip CHAN Ching-Ho joined the School of Engineering in 1991 as a founding member. He served as Head of the School of Engineering’s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Department from 1995-2002 and Dean of the School from 2003-09.
新闻
工程学, 教与学, 校友, 环球社区参与, 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 STEM教育
专注体验式与服务学习的教育家
2020 年初第一波新冠疫情爆发时,胡锦添教授与他带领的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机械人竞赛团队学生果敢地决定继续他们的工作。他们谨守防疫限制和规定,把团队细分成几个小组,全天24小时轮流在实验室工作。当「全港大专生机械人大赛2020」(Robocon 2020)由6月延期至9月举行时,团队成员已早着先机,比其他在疫情高峰时暂停备战的队伍走前了整整五个月。最终科大机械人竞赛团队先於香港赛事摘下冠军,再在ABU Robocon Festival 2020中获亚太区亚军,又一次展现了他们坚毅不屈丶勇往直前的团队精神。

2024

新闻
研究及科技, 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
科大工学院开发创新平台 一步到位制作类精子「微型机械人」 大大提升精准药物传输效能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工学院的研究团队研发出创新磁力驱动平台,仅需一个步骤,便可制作类似精子结构(类精子)的微型机械人,在精准药物输送应用上具备优秀的活动能力和高效性能。 团队突破传统微流控装置无法处理精密3D结构的限制,成功简化这些微型机械人的制作过程,有望将这项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这种类精子「微型机械人(又称为微游动器)」主要用作在人体内复杂的环境穿梭,帮助精准药物输送及微创手术。 与传统的微流控技术相比,类精子微型机械人在液体环境的游动效率较高,但要大量制造,并实现高效驱动和可控药物释放一直是个难题。 
新闻
研究, 研究及科技, 无人驾驶飞机, 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
科大开发新型人工复眼技术 低成本兼高灵敏度
新闻
研究, 研究及科技, 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
科大团队研发基于液态金属的电子逻辑组件 成功模仿捕蝇草的智能捕食机制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工学院领导的一支研究团队,研发了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仿捕蝇草智能捕食机制的电子逻辑组件。 该器件本身具有记忆和计算能力,无需其它辅助电子器件即可如捕蝇草般智能地响应各种刺激序列。 这项研究探讨的智能策略及逻辑机制为理解自然界中的「智能」带来崭新视角,也对「具身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启发。

2023

新闻
跨学科, 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 生命科学
科大研究团队研发创新显微镜平台 揭示骨骼肌再生中的复杂动态过程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个由双镭射非线性光学显微镜构成的先进平台,以研究肌卫星细胞在肌肉再生过程中的动态。透过这项突破性技术,团队发现了肌卫星细胞在肌肉修复中的新行为机制,有助进一步推动研发针对肌肉相关疾病的标靶治疗策略。 骨骼肌的再生过程依赖肌卫星细胞与各种细胞成分之间的复杂协作。当肌肉受伤时,随着肌卫星细胞的激活,髓系细胞会迁移到伤口处。以往有研究已发现在肌肉微环境中静止肌卫星细胞的形态异质性,这些细胞透过建立特异的细胞黏附和空间排列,以维持其静止状态。然而,由于缺乏适合的活体动物成像技术,研究人员难以分析肌卫星细胞与髓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2022

新闻
创业, 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
影响力系列:半导体产业新势力
科技公司翼助国家提升半导体生产力及性能,实现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