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Stories
向忠誠致敬:158位科大長期服務者的歲月見證
忠誠,是在默默奉獻中淬煉而成的美德。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的長期服務獎旨在向這份精神致敬。今年共有158位服務滿20年或以上的同仁獲獎,科大更首次頒發35年服務獎,表彰在大學創校前已加入、至今奉獻了35個寒暑的元勳。他們的故事彰顯了科大社群深厚的承諾與歸屬感,為科大今天的成就貢獻了不可或缺的力量。讓我們一同認識其中三位傑出的長期服務獎得主。
默默的脊樑
黃啟邦
• 學務長辦公室支援助理
• 服務35載
回溯科大的發展歷程,鮮有人比黃啟邦的足跡更早烙印於此。現任學務長辦公室支援助理的他,18歲便加入科大,親歷科大的創校過程,並見證了無數重大里程碑。
「在大學早期籌備階段,我曾在中環和尖沙咀的臨時辦公室工作。」啟邦回想當年,大學奠基儀式的現場盛況至今仍歷歷在目。科大正式開校以來,他便紮根清水灣校園,主要於學生事務處任職。

新聞
科大於《QS世界大學排名2026》躍升3位至44名 穩踞全球五十強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在最新的《QS世界大學排名2026》中,上升三位至全球第44位,彰顯科大致力於學術卓越、開創性的研究及國際化教學,同時亦大力推動創新和多元化教研的發展。
今年的排名涵蓋106個國家或地區超過1,500所院校,規模屬歷來最大。科大在學術聲譽、研究成果及國際化方面的表現尤為出色,並於教育及就業指標方面取得明顯進步。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表示:「我們很高興得悉科大在QS世界大學排名的持續攀升,充分反映我校對卓越教育與研究的不懈追求。教職員工和學子們辛勤耕耘、全情投入終獲回報,令我感到十分欣喜。科大仝人始終致力於拓展知識與創新的疆界,並積極與不同夥伴合作,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改善生活的解決方案,為社會帶來變革性的影響。」
全球英才滙聚 科研實力卓越
科大滙聚全球頂尖人才,教研人員和學生分別來自逾40個國家及80多個地區,全球校友網絡達10萬人。根據《全球大學就業能力排名》,科大畢業生長期位列全球30強,廣受僱主青睞和認可,充分展現他們在各行各業的適應能力。
科大研究實力昭著,於多項研資計劃中均刷新紀錄,包括近日於香港政府100億港元「產學研1+計劃」(RAISe+)中取得最多獲批項目。科大教員亦領航多個國家級與世界級研究項目,涵蓋人工智能、深空探索、氣候變化、神經科學、機械人、微電子、低空經濟及海洋科學等領域。
展望將來,科大將繼續努力在教學產研各方面追求卓越,致力為社會作出貢獻。

新聞
科大牽頭全球可持續發展項目 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牽頭的全球跨學科倡議——「推動自然和人為環境可持續性的無縫預測與服務計劃」(簡稱SEPRESS),近日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正式認可,並納入「聯合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十年(2024-2033)」(IDSSD)行動計劃之一。未來十年,SEPRESS 將攜手全球合作夥伴,聚焦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多領域需求,通過持續革新天氣與氣候的無縫預測技術,並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落地,提供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SEPRESS 不僅著眼全面提升氣候應變能力,更旨在產生深遠的全球影響力,促進國際間的合作與知識共享,助力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其推動的研究成果將惠及全球各地區,特別是在資源匱乏的最不發達國家,幫助這些地區提高氣候適應能力,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SEPRESS計劃由科大世界可持續發展研究院(WSDI)及潘樂陶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CCRS)主任陸萌茜教授領銜。發起階段已成功匯聚來自中國內地、尼泊爾、埃及、俄羅斯、巴基斯坦、烏干達、坦桑尼亞及泰國等12個合作夥伴的加入,包括大學、國家氣象與水文機構與研究中心等。2025年5月7日,作為首批獲得UNESCO IDSSD認可的全球25個行動計劃之一,SEPRESS在聯合國紐約總部舉行的「第十屆聯合國科技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多利益攸關方論壇」(STI Forum)中展出。
以科研連繫社會
SEPRESS聚焦七大關鍵領域,包括:人類健康、糧食安全、水資源、潔淨能源、氣候行動、防災減災與可持續經濟增長,致力於縮小科學研究與實踐應用之間的差距,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落地。重點研究項目包括提升城市氣候韌性、確保「水-能源-糧食-經濟鏈結」的可持續性;以及增強對氣候變化引發的新型傳染病爆發的預測能力等。

新聞
量子躍動:科大物理學家探尋「完美」材料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物理學系助理教授宋雪洋教授榮獲2025年「裘槎麥德華前瞻科研大獎」,表彰她在凝聚態物理學的突破性研究。她的研究有望設計出高效導電或導熱的材料,革新能源技術。宋教授將獲裘槎基金會頒發500萬港元研究資金,以支持其研究。
「裘槎麥德華前瞻科研大獎」是裘槎基金會最頂尖的獎項之一,旨在培育香港科研界的明日之星,獲頒授此榮譽的學者需擁有卓越的博士研究工作、國際競爭力的研究成果,且對所屬的研究領域有重大貢獻。
解密量子世界 推進可持續未來
宋雪洋教授的研究聚焦「解密」量子材料,這些物質具超導體特性及粒子出現分數化行為,她專注在研究阻挫量子磁體、分數量子霍爾狀態及奇異超導態等量子材料,探討分數化與規範結構等新興物理現象。她的研究運用對稱性、反常現象及拓撲學等尖端框架,解析先進材料(尤其是二維系統,如轉角系統)的物理特性與相變過程。透過結合理論、解析模型與計算模擬工具,她將基礎物理結合實際應用,包括高效能材料與新型器件。
獎項推動量子材料創新
「對於能夠榮獲『裘槎麥德華前瞻科研大獎』,我感到無比榮幸與振奮」,宋教授表示,「憑藉這份支持,讓我們能放膽依循自己的好奇心以及興趣所在進行研究,我的目標是揭開量子材料之謎,探尋為何一些材料有極其高效或反直覺的導電或導熱能力,通過破解這些現象,我們可以設計新型材料,開創前沿、突破性的節能技術,並應用至小型電器,以至大型供電網絡等不同層面。」

新聞
「科學界奧斯卡」得獎名單出爐:科大共同榮膺基礎物理突破獎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學者聯同世界各地研究人員一同參與的研究項目,榮獲被譽為「科學界奧斯卡」的2025年基礎物理突破獎。該獲嘉許的項目為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旗下的超環面儀器(ATLAS) 合作組,而科大團隊參與了「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以及跨越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新物理探索工作,為該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是次獲獎不僅表彰ATLAS 合作組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上進行突破性的高能量粒子碰撞研究,亦同時印證科大研究人員過去十年來,致力於研究創新的成果。
突破獎是全球最大的科學獎項之一,由Google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和Meta聯合創始人馬克·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等科技界重量級人物共同創立。大會特別表彰ATLAS 合作組於粒子物理領域的重大貢獻,包括對希格斯玻色子性質的詳細測量、稀有過程(rare processes)和正反物質不對稱性(matter-antimatter asymmetry)的研究,以及在極端條件下探索自然規律。
ATLAS 合作組匯聚全球243個機構的超過6,000名科學家、學生、工程師和技術人員。自2014年加入合作組以來,由科大、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數十名研究人員組成的香港研究團隊,在推進對希格斯玻色子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以助科學界解開宇宙奧秘。
科大於2014年開始參與合作組,協助建設ATLAS 渺子(muon)探測系統,並參與數據分析以探索新物理。香港團隊在基礎物理聯合研究(JCFP)的框架下進行協作,成員包括10個來自科大賽馬會高等研究院基礎物理中心的物理學家、學生和工程師,他們領導測量希格斯玻色子性質、開發先進分析技術方面的工作,包括詳細測量希格斯玻色子性質以確定質量生成對稱性破缺機制、研究稀有過程和正反物質不對稱性,以及在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上探索最短距離,和最極端條件下的自然規律。

新聞
科大於第五十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創歷史佳績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於第五十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再創輝煌。37支參展隊伍共奪得38個獎項,包括兩個特別大獎、22個金獎 (其中7個為評審團嘉許金獎)、以及多個銀獎和銅獎,充分展現科大在包括醫療健康、人工智能、數據科學、先進製造業、新能源技術、航天工程等不同範疇的領先地位。科大今年的獲獎數目冠絕往年,再度創下歷史佳績,並領先本地同儕,彰顯大學於創新發明方面的領先地位。 在眾多獲獎項目中,科大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孫慶平教授領導的團隊,獲頒特別大獎「Prize of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Cluj-Napoca – Romania」以及「評判特別嘉許金獎」,其零溫室氣體彈卡製冰機發明,如取代現時所有商用雪櫃,每年預計可減少全球約 650 萬噸二氧化碳氣體排放。另一隊榮獲特別大獎「Swiss Automobile Club Prize – ACS」以及一項金獎的隊伍,則由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畢業生、現職科大(廣州)人工智能學域助理教授劉浩所領導,團隊將大語言模型應用於智能交通燈控制系統,整合即時交通數據,以改善整個城市的交通流量。 今年,不少參展項目均由科大與政府及業界夥伴共同開發,盡顯科大具能力轉化科研成果貢獻社會。這些跨領域、跨學科的研發,旨在以堅實的科研基礎,為全球包括醫療健康、氣象預測、交通車流控制、汽車與機械人、洪水預警及乘客出行模式等不同領域所面對的挑戰,提供實際解決方案。當中三個研究項目由具海外研究團隊參與的兩個科大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智能晶片與系統研發中心(ACCESS)」及「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HKGAI)」所領導。

新聞
Professor LUK Kam-Biu Elected 2024 Fellow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只供英文版本)
Professor LUK Kam-Biu, IAS Paul C W Chu Professor, has been elected 2024 Fellow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for his 'distinguished contributions to particle physics, particularly the leadership of experiments that have shed new light on CP violation and neutrino oscillations'. The AAAS is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general scientific society and publisher of scientific journals. It recognizes the extraordinary achievements of scientists, engineers and innovators across disciplines through its AAAS Fellows Program. All new Fellows will be inducted in AAAS’ Fellows Forum where they will be presented with a certificate and a blue and gold rosette pin represent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4

新聞
科大推動創新教學及AI教育 榮獲三項國際教育獎項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教育創新中心近日榮獲三項國際教育殊榮,充分展現科大在開創AI教育方面的領先地位。獲獎的兩個課程均由中心團隊開拓,積極將人工智能(AI)融入於教學當中,透過嶄新教學法,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之餘,亦促進自主學習。
其中一個獲嘉許的科大教學團隊,於被譽為教育界「奧斯卡」的2024 年「QS 全球教學創新大獎(QS Reimagine Education Awards)」中,在「混合及在場式學習( Blended and Presence Learning)」組別獲得銀獎。QS 全球教學創新大獎旨在表彰創新兼能提升學習成效的教學方法,今年一共接獲逾1,300份參賽提名,為歷屆最高。同一團隊亦在2024年「亞洲數位學習論壇」中獲優異教學組別金獎。此外,另一團隊則在2024年「世界慕課與在線教育聯盟優秀課程獎」中脫穎而出,該比賽旨在表揚傑出的線上課程及創新的STEM教學教案,而科大是本港唯一一所於該比賽獲獎的大學。
兩項獲表彰的課程分別是「高等教育教學導論」及「 AI 智能與社會:道德、認知與批判」。前者由科大教育創新中心專業發展主管朱子碧博士領導,利用 AI聊天機器人及遊戲化教學模式啟發研究生思考創新教學方法,以培育新一代具前瞻性的教學人員。後者由科大教育創新中心主任Sean MCMINN博士和科大商學院客座副教授崔俊洛教授共同設計及指導,透過AI工具即時在課堂上評核學生作業及其回應,並引導學生反思評核結果,掌握AI工具的優勢及潛在風險,從而激發學生的思辯能力及分析性思維,推動自主學習。
Sean MCMINN博士表示:「作為創新教育的先驅,科大一直致力提倡創新思維,善用先進的教育科技及創新教學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動機,促進教學相長。是次教育創新中心團隊主導的課程榮獲國際認可,充分肯定了中心為擁抱AI世代的準備工作,我們將繼續努力不懈,引領教育創新,以啟發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