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8

新聞
IPO Industrial Fellowship - Career Insider Series: Climate Chang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ity and Buildings, Renewable Energy and Innovation
IPO Industrial Fellowship "Career Insider Series" is held regularly to provide insights and insider tips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to IPO students. On 8 March 2018, we were delighted to have Dr Jimmy Tong, Associate of Building Sustainability at Arup, to share hi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on the topic and help shape students' mindset on analyzing and interpreting scientific data critically.

新聞
科大研究人員發現肽類抗生素耐藥性機制 有助研發對付超級細菌的新抗生素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研究團隊首次發現,細菌對廣泛肽類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原因。肽類抗生素一般被視為最後防線藥物,是次發現為開發對抗超級細菌的新型抗生素提供新方向。
科大生命科學部講座教授錢培元及其研究團隊發現,「D-型胺基酸特異性多肽耐藥酶」(DRPs)便是導致細菌對肽類抗生素出現耐藥性的源頭,而這個發現來得非常合時,因為團隊於多個不同種類的細菌當中,均發現這種酶的蹤跡,為持續不當使用抗生素敲響警號。
肽類抗生素﹕包括分別用於治療金黃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感染的萬古霉素和多粘菌素,由於耐藥性風險較低,一直被視為對付多重耐藥性細菌(超級細菌)最有力的武器。過往也有研究顯示,細菌對個別肽類抗生素存在耐藥性,但鮮有涉獵肽類抗生素的廣泛耐藥現象及其相關因素。在今次的研究中,錢教授分析了六千多個細菌基因組大數據,並通過基因編輯、化學及酶學分析等途徑,反覆驗證出細菌內的DRPs,確實對大部分含有D-型胺基酸的肽類抗生素出現高耐藥性,有關影響層面覆蓋多種細菌。
本身亦為科大捷成David von Hansemann 理學教授及海洋科學系署理主任的錢教授指﹕「DRPs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各類細菌中,若人類繼續濫用抗生素,病原菌便有機會從自然界中獲得該耐藥基因,令更多肽類抗生素失效,導致延誤甚至無法治療的問題。」
他補充﹕「人們不當及過度使用抗生素,加劇耐藥問題,所以有關肽類抗生素耐藥性的研究更顯得重要。增加對肽類抗生素耐藥性的認識,不但為醫學界提供早期預警,亦有助我們研發應付超級細菌的新抗生素。發現DRPs只是一個開端,希望未來有更多研究,針對肽類抗生素的使用及發展。」
是次研究結果已於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化學生物學》中發表。
有關香港科技大學

新聞
科大研究人員研發新方法製造手性分子 有助製造更安全、成本更低的藥物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研究人員研發出一項更有效、更環保製造手性分子的合成方法,有機會降低手性藥物的製造成本,提升其普遍性。
現時全球獲認可的藥物中,逾半為手性藥物。手性藥物涵蓋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腸胃疾病等多個疾病範疇,亦包括治療高膽固醇藥物膽固清及抗生素「阿莫西林」等暢銷藥物。不過,由於這些手性藥物的製造過程複雜,加上原材料十分稀有及昂貴,不但令製藥過程困難,亦使製藥成本持續高企。
由化學系副教授孫建偉領導的團隊,研發出更有效且成本較低的方法製造手性藥物。他表示﹕「手性分子包含兩個結構十分相似的部分,它們儼如『孖兄弟』或鏡像一樣,但卻可能於人類體內展現完全不同的特性。傳統上,要將這類『孖兄弟』分子分開,只保留對人體有用的部分並製成手性藥物,並不容易,成本亦十分高昂。而『聯烯』正正屬於其中一種要保留的手性分子,傳統上,要製造出『聯烯』,只能從具備『孖兄弟』分子的手性原材料中提取,而這種原材料成本十分昂貴。」
不過,由孫教授領導的團隊,發現原來手性「聯烯」亦可通過有機催化的方法,透過消旋的炔丙醇類化合物生產。相對傳統的原材料,消旋的炔丙醇類化合物比較便宜及容易取得。這種製造方法除了不會產生金屬廢物外,其催化劑亦能夠回收及重覆使用。
孫教授指:「除了成本更低、更環保外,這種『綠色』催化的方法亦會對醫護範疇帶來深遠影響,因為藥廠可以更低廉、更環保的方式去生產及發展手性藥物。」
這項發現於去年九月獲刊登於「自然通訊」期刊。
近年手性藥物市場發展迅速。過去十年間,手性藥物的全球銷售額已經大幅增加近四倍,至接近八千億美元,而該市場仍在持續增長中。此外,去年新研發的藥物當中,逾三分之二是由手性分子製成。
有關香港科技大學

新聞
八大聯校運動減少使用塑膠飲管
八所教資會資助大學將於本月12日聯合發起「八大走飲管」環保運動,以減少使用即棄塑膠飲管。
此運動標誌著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嶺南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大學共同努力減少塑膠廢物。
八所大學將會分別於3月12至16日期間,在校內舉辦「無飲管週」或「無飲管日」,屆時校園內的食肆只會在要求下才提供飲管。其他活動包括電影放映會、零廢物市場及派發可循環再用的飲管。
此外,八所大學亦承諾訂立長遠的措施,包括定期舉辦提升環保意識的活動、無飲管日或於校園內全面停止使用塑膠飲管。
該運動的目的旨在減少塑膠廢物,以及提升高等院校,以至整個香港的環保意識。今次八所大學聯手是希望讓個別院校積極於校內推廣減少塑膠廢物的努力得到更大的效益。
香港浸會大學率先推行的「無飲管大學」措施,以及香港大學較早前舉辦的「無飲管週」,最終成功減少90%至95%的塑膠飲管耗用量。
嶺南大學核心課程及通識教育主任兼科學教研組主任、香港可持續校園聯盟召集人Mark McGinley教授表示:「我很高興見到本港八所大學聯合舉辦『八大走飲管』環保運動。透過共同努力,夥伴院校之間可以互相啟發和學習,成為積極轉變的催化劑。」
該運動由香港可持續校園聯盟主辦。該聯盟是香港高等院校的知識交流和討論平台,共同締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如欲獲取更多有關運動的資料,請瀏覽:http://www.hkscc.edu.hk/activities/skip-the-straw
(以上新聞稿代香港可持續校園聯盟發出。)

新聞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Executive Recruiting"-Corporate Project Sponsored by Barons & Company, HARMAN, a Samsung company and IBM Global Business Services
With the support of Barons & Company, HARMAN, a Samsung company and IBM Global Business Services, 2017 fall term's Corporate Project merg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th executive recruitment to coach students to provide an AI solution in executive recruitment to g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s for business growth. The project aims at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hands-on experience in solving complex real business problems and polishing their advanced skills in strategic thinking and executive communication.

新聞
科大舉辦「挑戰與機會—女性·創新論壇」 慶祝國際婦女節
作為一所鼓勵性別平等及多元化以培養學生個性及全人發展的學府,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推出了一系列以#itsME為主題的國際婦女節慶祝活動,藉此加強推廣性別不應阻礙個人發展的訊息。
活動其中一項重頭戲是今日舉行的「挑戰與機會—女性·創新論壇」。論壇邀請了來自商業、創科及教育界的領袖和學生,討論不同議題,包括在STEM界別(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界)中常見的性別定型、女性在男性主導社會中所需具備的特質,以及女性在STEM與商界面對的挑戰等。
科大校友兼大疆創新科技司庫暨企業發展總監張曉楠女士先為論壇發表主題演講,揭開序幕,其後與一眾嘉賓﹕共享空間及創業網絡公司浩觀的聯合創辦人馬衡先生、內衣企業高華集團行政總裁劉敏姿女士、科大副校長(大學拓展)林文怡博士、科大社會科學部系主任兼論壇主持蔡欣怡教授;以及兩名科大工程系學生參與討論。
本港及內地公眾亦有透過即時串流參與論壇,數十位來自八間中學﹕包括部分未能親身到場的中學生,亦有透過實時廣播,踴躍與論壇嘉賓即場進行互動。
林文怡博士表示:「我們今日的討論就如何打破性別定型,以成就更多卓越創新,帶出了一些有趣的真知灼見,希望能藉此提升社會對隱伏於潛意識中,有關性別偏見的認知,讓我們攜手創建一個更包融,更具創新與創意的社會。」
科大一直與大學的女教授協會緊密合作,改善科大學生及教授中女性的佔比。近年,科大各個社群的男女比例日趨改善,實有賴多項大學推行的新措施﹕包括鼓勵招聘女教授及不同女性與家庭友善政策等。
為響應婦女節,科大自二月起推出一連串活動,包括電影放映會、航拍機工作坊、有關性別定型的小測試、別開生面的網上活動﹕有關女性於數學、工程、科學及創科領域的照片分享,以及供網民表達對婦女節支持的特製臉書頭像框等。

新聞
EVMT Student was Crowned the Hong Kong District's National Winner of the James Dyson Award 2017
Lilian TSANG, Year 4 student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Technology Program, was crowned the Hong Kong District's National Winner of the James Dyson Award 2017 with a product to monitors children's real-time body tempera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