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3

新聞
大學發展
同心協力 服務科大廿載
服務大學滿二十年的資深教職員聚首一堂慶祝。 第五屆教職員長期服務獎頒獎典禮於二月舉行。240名服務大學滿二十年的資深教職員聚首一堂,與家人、朋友一起慶祝並獲嘉許。科大校長與大學高層管理人員亦參與典禮,表揚各大學成員堅守崗位、盡心服務。得獎者包括各學科教授、行政人員、語文教師、安全主任、技術員及其他負責大學日常運作的職員。 忠誠服務 團結一志 得獎者於1994年加入當時成立只有三年的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表揚教職員在創校日子努力不懈,成功幫助大學在短短二十三年躋身成為國際級研究型大學。陳校 長感謝各得獎者盡忠職守,令大學取得現時卓越的成就。在二十多年間,科大的研究已獲得國際認可。現時,全球五大洲多達八十多個國家的學生在科大就讀。而大 學更連續三年獲《QS亞洲大學排名》列為亞洲第一。 多元化的工作機會 在芸芸得獎者當中,包括健康、安全及環境處高級經理、教職員協會主席李志滿博士以及蒙民偉博士納米科學教授、物理學系講座教授沈平。李博士十分享受科大多元化的職務。他舉例說在同一天,他會向學生示範使用滅火器、負責與建築公司職員討論地盤安全措施和教導老師如何安全使用各個實驗室。 沈平教授是最早加入科大的研究員之一。他認為科大的工作十分充實。沈平教授早年與其他研究員成功研製出直徑僅0.4納米的納米碳管,是迄今世界上最細的單壁納米碳管。其後,沈教授研發出一種具隔音功能的原創超材料,與物理學系其他教授成為2013年度Brillouin獎章的得獎者。 首席副校長史維教授、副校長(研發及研究生教育)李行偉教授、副校長(行政)黃玉山教授、副校長(大學拓展)翁以登博士一同出席頒獎典禮。大學更特別邀請得獎者家人及親友前來一起分享喜悅,歡聚一堂。
新聞
跨學科, 教與學, 教育
走在知識領域最前線
作為一所研究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非常重視學術研究。我們一直堅守大學的創校精神,同時專注於基礎和應用研究。這個理念讓我們在芸芸學府中脫穎而出,備受國際認同。有關的研究成果,亦為社會作出豐碩貢獻。 「小即是美」,香港科技大學策略性地選擇各項主題研究,優次有序,包括納米科學和應用技術,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電子、無線和信息科技、環境及可持續發展研究、能源,以及管理教育和研究。當中不少是全球社會所面對的重大挑戰。 科大不斷開拓知識領域,大學亦會參與在國際學術社會較為冷門的研究課題,如傳統中醫藥﹑亞洲商業管理及華南研究等。 我們的研究焦點及主題不但創新且具競爭力。自創校而來,科大在研究資助申請中,一直取得最高成功率。 大學開創嶄新的研究模式應付日趨複雜的環球問題,以跨學科為大方向,吸引全球不同專業人才。,跨學科研究,結合優勢研發尖端科技,為全球問題,探索 出解決方法。科大提供超過60個研究所和科研中心,促進各項研究發展、學術交流和推動科技,在不同範疇如基因學、太空科學、亞洲經濟政策和中國研究發展等 屢創突破。 科大的研究工作,跟教學工作,從來都密不可分。我們的目標,是培育年輕的人才,讓同學在學習中參與研究。其中,我們開創先河, 針 對學生需要而量身設計的「本科生研究計劃(UROP)」和「國際研究計劃」(IROP),就是為了啟發年輕一代對學術研究的興趣,和培育他們的創新能力。 在優秀的學者帶領下,學生在本科生學習期內,已可開始參與研究,甚至遠赴海外的頂尖研究中心和機構,向一流的科研專家與學者共同學習。 香港科技大學能成為國際級的研究型大學,有賴教學團隊與同學對研究的全情投入。
新聞
科學, 科技
Intelligent Lighting (iLight) Systems using LED on Silicon (LEDoS) Technology
Prof Kei-May Lau and her team have developed an advanced LED technology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micro-display in mobile electronics, 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s, portable micro-projectors, etc. (From the “HKUST Science-for-Lunch” talk series)
新聞
科學
Innovative Green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Prof Guanghao Chen invented an innovative green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known as SANI Process (殺泥技術). The technology successfully minimizes the advers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sewage treatment plant with reduced cost and space requirement. (From the “HKUST Science-for-Lunch” talk series)
新聞
科學
New Nano Materials for Industry Applications
Prof Weijia Wen introduced some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of nano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ER fluid" for clutches, electronic valve and damper, a "smart gel" for windows to help save energy, and a "smart drug" which can target tumor. (From the "HKUST Science-for-Lunch" talk series)
新聞
科學
Smart Materials for Better Health and Environment
Prof King-Lun Yeung has developed a "smart" anti-microbial coating for prevention of spread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his coating is more long-lasting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From the “HKUST Science-for-Lunch” talk series)
新聞
創新
Voice and Language Cloud Service for Consumer Products
Using cloud technology, Prof Pascale Fung has developed a Chinese-based voice interactive system for use on smart phones and GPS in cars. (From the "HKUST Science-for-Lunch" talk series)
新聞
Terry and Terence Tsang
Meet the HKUST engineering alumni brothers who have turned their interest in IT and entrepreneurship into one of Asia’s top Facebook app development compan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