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目标
培养具备临床实力,并拥抱科技的新一代医生,塑造医学的未来。
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支持,正式启动新医学院的筹建工作。新医学院旨在培养拥抱科技的新一代医生,支持本地医疗体系面向未来的发展,并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医学培训、研究和医疗创新枢纽。
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表示:「科大正式启动筹建香港第三所医学院,是大学创校以来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这项计划不仅是应对本港未来医疗需求的关键一步,更有助强化本港医疗体系的韧性与发展。科大衷心感谢特区政府『筹备新医学院工作组』的全面审议,同时感谢过去两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对科大的支持。」
沈教授强调,科大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与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医学院携手合作,通过资源分享与优势互补,共同推动香港医学教育与科研的发展。同时,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已分别在中医学、专职医疗及护理人才培养方面奠定坚实基础,科大相信未来存在广泛空间与这两所大学开展多元协作,共同促进香港医疗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再次感谢行政长官、医务卫生局局长及教育局局长对科大的支持,她表示:「特区政府一直以长远目光推动香港发展为国际科研与医学教育枢纽,积极回应国家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科大必将全力配合特区政府的规划,积极把握北部都会区发展等重大机遇。新医学院的成立,正是对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重要举措,将助力香港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与学科。我们期待在北都大学城的平台上,深化产学研协作,为国家与香港培育更多高层次的医疗与科技人才。」
她又说:「科研是科大人的基因,我们特别重视跨学科的学习与研究。科大医学院将秉持『医工结合、科研导向』的核心理念,透过跨学科模式,提升学生的临床能力与科技素养,并将『恪守医德、富同理心』的职业操守与『以病人为本』的理念深度融入课程。我们致力培育兼具临床实践能力与科技创新视野的医学人才,以应对未来日益複杂的医疗需求。科大医学院亦将积极推动前沿医学研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在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并重的前提下,为香港医疗发展开拓新方向。」
叶校长指出,科大将採取与本港现有两所医学院错位发展的策略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科大在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科方面表现卓越,位列全国第一及全球第17位。她强调,新一代医生需掌握科技与人工智能的应用,了解其潜力与局限,并善于运用于临床实践。
叶校长进一步表示:「在校园建设方面,我们绝对有信心能够应对,因首年收生人数仅为50名。此外,科大早已有校园扩展计划。在课程设计方面,我们早在筹划阶段已着手制订课程,因此即使时间紧迫,我们有信心在政府及筹备新医学院工作组的引领下,及时完成相关工作。在教职员招聘方面,科大亦充满信心。儘管尚未正式展开全球招聘,已有36名来自美国、欧洲、新加坡和澳洲的资深医学教授主动联系,表达加盟意愿,其中不少更具香港背景,情况令人鼓舞。在招生方面,我们同样有信心。科大作为香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学之一,相信能吸引优质的本地及非本地生源,丰富香港医疗界的人才库。下一步,大学将与政府签署谅解备忘录,筹备工作将全速展开。」
在介绍新医学院招生安排及课程设计方向时,她指出科大初期计划开设四年全日制第二学位内外全科医学士课程,首届拟招收约50名本地及非本地学生,欢迎对医学专业充满热忱、并持有本港或海外顶尖大学科学或医疗相关学科学士学位的申请者报读。全球招生将于2027年或之前启动,首届学生预计于2028/29学年入学。课程内容将结合香港基层医疗服务需求,借鉴全球优秀课程设计,并融入医学研究元素,确保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素质与临床技能符合香港医务委员会的执业标准。
科大正为新医学院组建一支涵盖临床及非临床领域的多元化和高水准教研团队,即将启动大规模全球招聘计划,期望吸引全球顶尖专家及一流人才加入,包括招募创院院长及学术领导团队核心成员。同时,科大亦积极与多家临床服务伙伴磋商,计划聘任旗下医生为名誉及客席教授,以支援新医学院的筹建规划、课程设计、教研发展等工作。
关于新医学院的资源安排,沈主席表示大学对其筹资与发展能力充满信心。他说:「我们衷心感谢一些认同科大医学教育理念的善长,已明确表示愿意慷慨捐助。科大本身财政基础稳健,零负债、无未偿贷款,并拥有充足的财政储备。为支持医学院的持续发展,科大已作出长远财政承担,计划在未来25年投入约港币70亿元。这是一项战略性的长期投资,若以年度平均计算,每年支出约为港币三亿元。特区政府将通过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提供课程的基本资助,并根据工务工程计划,资助位于牛潭尾新区内医学院校舍的建筑费用。此外,政府还将为新医学院提供相应的教学及研究支援设施。此公私协力的合作模式,将为医学院的筹建和长期营运提供重要支持。」
科大医学院初期将落户科大清水湾校园,科大将斥资兴建医学教研大楼。待牛潭尾新发展区建成后,医学院将迁入北部都会区大学城,毗邻新落成的智慧医院,未来将与北部都会区的新田科技城及大学城发挥协同效应,助力大湾区发展。
作为《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最国际化大学排名中名列前茅的大学,科大具备深厚的国际化特色和广泛的全球网络,将对汇聚海内外优秀医学教研人才发挥关键作用。凭藉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及机械人等前沿科技领域的领先优势,科大致力建立一所融合卓越临床能力和科技创新的医学院,培育拥有高尚医德、以患者福祉为先,并能将先进科技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新一代医生,从而推动医疗服务的革新。科大还拥有强大的科研转化能力,配合其蓬勃高效的科创生态圈,将可加速医学研究成果转化落地,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及商业化,并在基层医疗、精准治疗和个人化医疗等领域的发展实现重大突破。
自科大于2024初宣布有意申办第三所医学院以来,已在临床实习、课程设计、人才培育、师生交流及联合研究等领域积极拓展合作网络。至今,已跟约40所海内外知名医学院、医疗机构及医院达成合作协议,涵盖香港、内地与海外知名医学院、医疗机构和医院。其中合作医院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以及香港的养和医院和港安医院等;医学院合作伙伴则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伦敦帝国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及伦敦国王学院、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及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与爱丁堡大学等。
请于此连结浏览更多有关医学院的资讯。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日向政府正式提交建议书,申请建立香港第三所医学院,此乃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2024年施政报告中所提出的重要举措。
这份150页的建议书乃科大根据政府订立的十项有关筹建新医学院主要考虑条件而撰写,当中详述包括在创新策略定位、课程设计、教职员人手、临床经验与学习资源、学生收生安排及可持续融资模式等多方面作出的建议。 而在有关课程方面,科大整合了其相关的各委员会及小组的专家意见,包括前医院管理局主席梁智鸿医生,以及四位来自本地与内地医学院的现任及前任院长:杨紫芝教授、霍泰辉教授、梁宪孙教授和黄天荫教授。 课程设计旨在与现有两所医学院错位发展,既符合国际标准,亦回应本地社会需求。
为实践政府对新医学院的期望,包括促进多元化与国际化,以及善用大湾区的临床资源优势等,科大自2024初宣布有意筹办第三所医学院以来,一直积极拓展合作网络,至今已与超过20所海内外领先医学院及医疗机构签订协议,涵盖香港、大湾区、北京、长三角、华中地区、英国及美国等地。 这些合作伙伴将为新医学院提供短期临床课程、实习机会、师资交流和联合研究计划等,好让学生拥有多元临床经验,并推动跨境医疗创新。
为支持政府希望培育更多医疗专业人才以应对人口老化所带来的医疗挑战的愿景,科大乃首家表明有意筹办第三间医学院的大学。 凭借在人工智能与前沿科技的独特优势,科大致力建立一所结合卓越临床实力与科技创新的医学院,以塑造医学的未来发展。 科大期望能培育兼具临床实力与科研思维,并精通科技的新一代医生,以推动医学创新,改革医疗服务的模式。
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对筹办医学院所获得的鼎力支持表达由衷感谢。 她说:「我衷心感谢本地以及全球的医学专家、学者、机构伙伴,不同的持份者组织,与科大仝仁为这份建议书所作出的贡献。 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愿景而奋斗,那就是期望培育具备临床实力并精通科技的医生,为医疗发展带来革新。 过去两年我和团队竭尽所能、全情投入筹备医学院计划,直至今天,我们为香港乃至全球塑造未来医学教育的理想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实在让我们深感兴奋。 科大筹办的医学院不仅志在应对本地的医疗挑战,更将致力开拓具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对策。 我们深信,这所新医学院将助力香港跃升为国际医疗创新枢纽,培育未来的医学人才,引领全球医疗变革。”
自去年初起,科大陆续邀来自不同背景的专家,透过参与各小组及委员会,为成功建立第三所医学院提供策略意见。 由梁智鸿医生担任主席的校董会顾问小组,成员包括来自伦敦帝国学院的前英国卫生部长Ara Darzi勋爵; 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何大一教授,他发明的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改革人类免疫力缺乏病毒的治疗方法; 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来自斯坦福大学的Roger Kornberg教授; 以及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兼国际眼科权威黄天荫教授,为医学院整体策略规划提供专业建议。
由科大顾问委员会荣誉委员麦海雄医生领导的筹备委员会,汇聚来自医疗服务、高等教育、法律及金融等领域的科大校董会成员及校外专家,就策略规划、持份者交流及延揽人才等方面提供意见。 而委员会辖下的医学教育专责小组则由霍泰辉教授及梁宪孙教授共同领导,杨紫芝教授作为特别顾问,联同其他来自公营医院的医生及专家担任成员,着力审视课程设计方面的建议。
至于与科大就临床教育、人才培育及科研方面展开合作的逾20家机构,涵盖香港、内地与海外知名医院和医学院。 医院方面的合作伙伴包括位处大湾区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以及香港的养和医院和港安医院。 医学院方面的伙伴则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伦敦帝国学院及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合作伙伴名单详情请参阅附件)。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日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特区政府)批准设立本港第三所医学院。此项重要决策彰显了特区政府致力强化医疗体制的远见,是香港医疗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科大对获特区政府委以重任深感荣幸,并衷心感谢「筹备新医学院工作组」(专家工作组)全体成员在遴选过程中开展的全面而严谨的评估工作。这一审批结果标志着以汇聚创新与跨学科之力,推进医学教育,为应对未来医疗挑战方面作出重大突破。
政府重要布局 共创医疗新篇
经过专家工作组的严谨评估与遴选,新医学院将与现有医疗系统实现优势互补,切实回应社会长远发展的需求。
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对政府决定表示欢迎,并说:「我们对获特区政府赋予重任深感荣幸。科大将全力支持政府在推动医疗创新与人才培育方面的前瞻性策略,并承诺以此为己任,定当倾力以赴,培育兼具临床卓越实力与前沿科技运用能力的新一代医疗先锋,为香港乃至全球创造长远福祉。」
实现新世代医学教育的共同愿景
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向政府以及专家工作组对科大提案的支持致以诚挚谢意,她表示:「新医学院的设立,是特区政府在实现未来医疗愿景的重要战略举措。我谨代表大学同寅衷心感谢政府给科大的宝贵机会,我们将深度融合严谨的临床培训与科技素养,培育新一代的医疗人才。深盼这些毕业生日后成为兼具卓越实践能力与前瞻视野的医务人员,在日新月异的医疗领域中担当重任。我们期待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继续获得政府与工作组专家的指导与支持。 科大亦将倾注力量,与社会各界携手实现这个共同愿景。」
沈主席及叶校长进一步指出:「我们谨向科大全体成员——包括校董会顾问小组、筹备委员会及师生员工,致以由衷谢忱。大家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为筹办医学院付出最大努力。这份凝聚着众人心血与智慧的成果确是来之不易,我们更深知任重道远。如今,在展开创建医学院这一重大使命之际,我们热切期盼与政府、医院管理局、香港医务委员会、本地两间医学院、医学界及社区伙伴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卓越医学人才,推动全球医疗技术与临床诊疗的创新发展。」
立足创新基础 以公共服务为导向
新医学院将建基于科大的独特优势,结合大学深厚的国际化特色及全球网络,汇聚多元人才,营造世界一流的学习环境。科大医学院将致力培育兼具医德涵养、精湛临床技能与科技素养的新一代医学领袖。新医学院亦将充分运用科大在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和机械人技术等领域的领先优势,将先进的科技融入临床培训。这种融合科学、工程学和商学的跨学科模式,赋予毕业生解决复杂医疗难题的能力,积极推动从实验室到病床的转化研究,最终在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及患者照护等领域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