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4

新闻
科大校董会汇聚顶尖医学专家及学者 为筹建第三间医学院提供专业意见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日宣布成立校董会顾问小组,为科大校董会提供专业及策略意见,以实践建设香港第三间医学院的愿景。 顾问小组将由在医学、公共卫生及教育界均广受尊崇的梁智鸿医生担任主席。  校董会顾问小组的成员拥有多元的背景,由来自全球各地、具备广博学识及见解的知名医学专家与学者所组成。 成员包括前英国卫生部长、伦敦帝国学院保罗哈姆林外科讲座教授Ara DARZI勋爵,他于推动微创手术、手术机械人和影像导向手术等技术应用上拥有卓越成就; 备受推崇的哥伦比亚大学医学教授何大一教授,他发明的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俗称「鸡尾酒疗法」,彻底改革人类免疫力缺乏病毒的治疗方法; 史丹福大学著名医学教授 Roger KORNBERG教授,他凭借研究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于2006年获颁诺贝尔化学奖; 以及新加坡杰出眼科医生兼临床科学家黄天荫教授,他于2022年起出任清华大学医学院创始主任。  为支持政府及其新成立的工作组发展香港成为国际医疗培训、研究和创新枢纽,以及培养更多医生的愿景,科大于本年初表示有意筹建第三间医学院,今次成立校董会顾问小组,乃大学就实践有关目标的最新举措。 顾问小组将为科大校董会提供专业知识和意见,协助校董会领导此重要项目的发展方向,以应对人口老化所带来的医生人手短缺的挑战。  梁智鸿医生拥有近 60 年的泌尿科专科医生经验,在医疗和公共领域均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他亦曾担任多项公职,包括医学界功能界别立法会议员、香港医院管理局主席及行政会议非官方成员。 梁医生在担任香港大学校董会主席期间(2009-2015),于建立港大深圳医院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目前,梁医生是香港大学医学院的荣誉教授。 
新闻
人工智能, 大数据, 计算机工程
科大成功研发四大AI医学大模型 革新医疗保健领域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成功研发四大崭新的AI医学大模型,推进医疗保健领域的发展。这批AI医学大模型旨在协助全科及专科医生诊症,能为多达30 种癌症及疾病提供诊断和预后评估,部分模型的准确度更可与拥有5 年或以上经验的专业医疗人员媲美。 是次研究透过科大的人工智能运算设施进行,在充足的运算力下,这些AI医学系统得以由大量数据建构而成,结合团队创新的机器学习训练策略,性能表现比其他现有模型更为优秀。领导研究的科大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助理教授陈浩教授指出,单单是其中一个针对病理学而设的 AI 基础模型,便曾处理逾1.6亿张医学图像,涵盖32癌症类别。 四大模型包括: •    MOME(乳癌诊断)为首个以大模型方式分析多参数磁力共振(MRI)影像的AI模型,针对乳癌诊断而设。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此模型能助医生分析病人的乳房MRI,辅助他们快速区分乳房肿瘤属良性或恶性,从而尽量避免病人进行不必要的病理穿刺化验。此外,此AI模型更能预测患者对化疗的反应,为病人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系统的准确度能与具有5年或以上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相媲美,对为病人开创非入侵性及个人化的治疗管理有莫大帮助。
新闻
奖项及排名, 奖项
郑光廷教授获颁2024年度「CCF海外科技人物奖」
HKUST Vice-President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f. Tim CHENG Kwang-Ting was honored with a 2024 CCF Oversea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Award by 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 (CCF). Prof. Cheng is concurrently a Chair Professor jointly in the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Director of AI Chip Center for Emerging Smart Systems (ACCESS), a research center under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s InnoHK initiative.
新闻
教与学, 本科生, 大学盛事
科大新学年推五个全新本科课程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将于本周六举办本科入学资讯日,并于今日率先公布将在下学年(2025/26)推出五个新课程,涵盖生物医学及健康科学、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微电子和能源等范畴。新课程既回应社会对医疗科研和新兴科技专业人才的需求,亦为同学提供更广阔的课程选择。此外,工学院除了一直沿用的「学院」收生制,今年将新加入「学系」收生途径,实行「学院学系」双轨入学架构,为已有清晰学术志向的同学提供更多升学选项。 五个新课程分别由科大的理学院和工学院推出。由理学院推出的「生物医学及健康科学」和「科学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课程,前者让同学接触先进的诊断和疾病建模技术,后者则培训同学把数据分析技巧应用至各个科学领域当中。「生物医学及健康科学」课程的毕业生,将来可成为制药或医学科技公司、研究机构及医疗咨询领域的专业人士。他们亦可选择于临床医学、遗传病咨询和生物医学研究等方面继续深造,将来为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医疗创新枢纽出力。而「科学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课程则期望透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提升同学于实用数学方面的能力。毕业生应能熟练应用各种专业工具,就不同领域议题进行数据分析,以应对各行各业所面对的挑战。 至于工学院所推出的三个新课程,则涵盖「人工智能」、「微电子及集成电路」和「能源及环境工程学」。其中,「人工智能」课程将培训同学利用设计及编写人工智能演算法等,解决不同领域的实际问题;毕业生未来除可选择继续深造,亦可在人工智能相关的岗位担任工程师、数据科学家,甚或创业。「微电子及集成电路」课程内容则涵盖半导体运作原理,以及晶片电路设计和打印等,课程亦将致力启发学生推动量子技术、机械人、微电子和先进材料等新兴领域的创新。而「能源及环境工程学」课程内容则包括可持续能源、再生能源以及转化原材料的原理及相关政策; 同学毕业后可于相关行业出任工程师,或在环境工程顾问行业发展。
新闻
科大欢迎新任校董会副主席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欢迎行政长官委任施熙德女士出任科大校董会副主席,任期由2024年11月1日起生效。 施熙德女士自2018年出任科大校董会成员,她为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兼公司秘书,于法律、法规、合规与公司管治事务有逾三十载经验。她为英格兰与威尔斯、香港及澳洲维多利亚省之合资格律师,亦是特许公司治理公会及香港公司治理公会成员。施女士是校董会法律事务委员会创会主席、财务委员会副主席、大额标书审批委员会主席,以及多个委员会的成员。在这些岗位上,她一直就大学的重大政策和策略发展提供建议,涵盖财政、知识转移、人力资源政策及大学管治等。 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欢迎施女士的新任命,他表示:「施女士自2018年加入校董会以来,一直坚定不移地支持科大的发展。她在法律与公司治理等领域经验丰富,为科大领导层提供宝贵意见。值得一提的是,她在创作科大首支校歌的过程中也担当了重要角色,校歌不但加强了大学成员的归属感,亦体现了科大的核心价值。我期待与施女士有更紧密的合作,并深信她履新后将继续发挥所长,协助校董会处理不同范畴的工作,共同带领大学再创高峰。」 沈教授亦感谢即将卸任的校董会副主席杨佳锠教授,多年来对科大校董会的尽心贡献。杨教授自2016年8月起出任大学司库,其后于2021年11月获委任为校董会副主席。沈教授说﹕「杨教授不仅协助校董会定期检视职权范围及成员资格等事宜,以提升大学的治理水平,亦领导不同的委员会,为科大的财务稳健与人事管理出谋献策。他任内在筹建港科大(广州)一事上亦贡献良多,值得表扬。我衷心祝愿他未来一切顺利。」  
新闻
奖项及排名, 奖项
高等研究院阎连科教授荣获2024全球华文文学星云奖(只供英文版本)
Prof. YAN Lianke, IAS Sin Wai Kin Professor of Chinese Culture, has been awarded the 2024 Hsing Yun Global Chinese Literary Prize (Contribution Award). He is recognized for his dedication to the creation and research of Chinese literature.
新闻
工程学, 计算机科学, 本科生, 人工智能, 工程学教育创新
A Journey into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HKUST with New BEng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ogram(只供英文版本)
Hello, aspiring wizards and witches of technology! If you’ve ever dreamed of casting spells with code or inventing extraordinary devices, let me take you on a journey through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SE) at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Whether you’re a curious Muggle or a prospective student, prepare for an adventure filled with excitement and discovery!
新闻
科大识别新基因 为治疗脊髓损伤带来突破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领导、有关神经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带来新希望。研究人员透过识别一种调节多种类型CNS轴突再生的新基因,为修复受损的神经网络迈出重要一步,相关研究结果已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 成年哺乳类动物的CNS缺乏自我修复能力,是治疗脊髓损伤的主要困难,令这些损伤可能导致如瘫痪等永久性残疾。早于2019年,科大生命科学部刘凯教授带领的团队在《神经元(Neuron)》期刊上发表的一篇研究,便曾揭示,lipin1基因透过神经元脂质代谢的分子机制,于调节CNS轴突再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科学界仍须进一步研究轴突再生的复杂分子机制,了解如何利用这些机制治疗脊髓损伤。 Lipin1是一种参与脂质代谢的酶,降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的lipin1水平可以指导神经元从合成存储脂质转向膜组分磷脂,进而促进神经修复。其中,有些脂质还可以参与讯号传递,包括磷脂酸(PA)和溶血磷脂酸(LPA),可以活化重要的细胞通路,包括mTOR通路,对细胞生长和存活十分重要。 是次研究中,刘凯教授带领的团队设计了一种专门针对lipin1 mRNA的新型shRNA,并将其封装在AAV病毒载体中,借助AAV递送至神经元,能够将lipin1 的水平降低63%。研究发现,降低神经元中的lipin1水平会增加PA和LPA的含量,从而活化mTOR和另一种讯息分子STAT3。这些变化显著促进了神经再生,揭示了lipin1-PA/LPA-mTOR相关的回馈回路在损伤后阻止神经再生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