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2

新闻
向弱势群体倾斜的疫苗分配策略最能令社会受益
一项基于智能数据模型的新研究揭示,增加对弱势社群的疫苗接种投入,是实现为社会最大健康利益的有效途径。
要想同时提升有限疫苗资源的社会效用和公平性,政府应将更多的疫苗优先分配给最弱势的社群——即使这类人士对疫苗表现出更强烈的犹豫。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和科大(广州)的许彬教授、芝加哥大学的James EVANS教授和清华大学的李勇教授共同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设计了能准确预测美国都会区新型冠状病毒案例曲线的传染病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揭示了在复杂的流行病环境中平衡多种伦理价值的关键。
传统流行病模型往往对人群混合模式做出了很强的假设,认为一个地理区域内的所有人均匀混合,从而有相同的机率感染病毒并传给他人。这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的情形显然不相符。有见及此,研究团队设计了一个会考虑出行行为和人口属性差异的流行病模型,以捕捉不同小区面临不同疫情风险的程度。出行数据和人口结构在小区层面的整合,使团队能够更真实地描述不同人群的混合方式。例如,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低收入家庭的情况会更糟,因为他们为了生计必须维持原来的小区流动水平,这使他们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与许多可以在家工作的白领相比,他们有更大的机率感染和传播病毒,这也使他们成为接种疫苗、阻断疫情传播的关键群体。
研究得到两个关键结果:首先,它强调在设计疫苗分配政策时,应将出行行为和人口属性同时纳入考虑。大多数现有的疫苗接种计划仅基于年龄或年龄与职业的组合来设计;美国部分地区采用一个社会脆弱性指数来指导疫苗的分配先后次序。尽管如此,它仍无法捕获出行行为导致的传播和暴露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不同可能性。相比之下,该研究提出的模型显著提高了疫苗分配策略的针对性,透过分配疫苗给最弱势的群体,有限的疫苗资源便能被充分利用,实现社会的最大福祉。研究团队还指出,他们的智能模型仅使用粗粒度的聚合出行数据,从而消除了个人私隐泄露的担忧。事实上,许多优秀的聚合数据源可被用于构建流行病模型,而不必担心私隐或其他问题。
2021
2019

新闻
认识社会学的治疗价值
上过社会科学部谷志良教授的课,都知道在课室内关掉和收起一切电子产品是金科玉律 — 纵然使用手提或平板计算机抄录笔记,也在禁止之列。对此,谷教授有其独特见解:互联网虽然是教师的重要教学资源,但手提电子通讯产品可严重干扰课堂学习。学生最初或许对此心生抗拒,但却鲜有投诉。这是因为谷教授在堂上安排了大量意见调查、问答比赛、模拟、讨论等具互动性的学习活动,同样地引人入胜,让同学全情投入课堂。
虽然规矩森严,但这位社会科学教育副教授却是科大最受学生敬爱的老师之一。其「从做中学」的教学理念,结合「反转教室」授课模式,深受同学欢迎。举例说,他会要求同学监察自己的消费习惯,看看一个家庭能否倚赖最低工资过活,或透过分析传媒及社交媒体了解性别歧视问题,此举有助同学借着阅读或亲身经历对社会议题产生概念。
正是对春风化雨的热诚,以及在持续改良和革新授课方法上的贡献,使谷教授获颁本年度科大「祁敖卓越教学服务奖章」。此奖每年都会颁发予一位长期尽心教学、矢志追求卓越、循循善诱、启导后学和激励他人持续向前的杰出教员。
谷教授热爱社会学,大概很难想象他当年在英国杜伦大学修业之初,其实极之讨厌这个学科。少年时期的他满腔理想,立志成为社工,修读社会学,就是相信这学位有助自己圆梦,岂知事与愿违。他忆述:「社会学最初给我的印象,就是非常抽象,只谈理论,流于意识形态。」直至发现社会学以人为本的一面,尤其是民族志,他才开始懂得欣赏这学科的实用价值。谷教授其后负笈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取得社会学硕士及博士学位,自此投身社会学的教学工作。
谷教授1992年首次加入科大,其后一度外闯增广见闻。他于2008年回归科大,致力优化社会科学课程,使之更贴近学生的个人生活。他说:「相对教授社会科学作为一门技巧,我更关心其治疗价值。」
谷教授直言,学生与普通人一样,令他们担忧和不安的事情多不胜数:学业成绩、工作、金钱、家庭、友情。 他集中教导同学「从大局着眼」,并「注意自己的行为怎样影响他人」。他解释:「对社会学有认识的人,明白自己的行为和决定都受到历史、习俗、群体和社会形势左右。人的选择有限,人性更有软弱的一面,我们需要在缺乏完整信息的情况下行事。社会学不但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也让我们培养同理心。」

新闻
Sense of Community Central Elderly Focus (只提供英文版本)
By Miao Jia, 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 of Division of Social Science, HKUST
By 2064, Hong Kong's number of elderly (aged 65 and older) will reach 2.58 million, accounting for 36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Today this percentage stands at 16, with one third of the elderly living in poverty.
These staggering figures pose severe challenges to our society, thus studying the well-being of Hong Kong's elderly is vital to developing the right solutions.
Since 2010, our Center for Applied Social and Economic Research team at HKUST has been conducting surveys of 3,200 families, 7,200 adults and 950 children every two years (The Hong Kong Panel Study of Social Dynamics), looking into how our society is transformed over time and how various government and social policies are influencing families.
2018

新闻
科大开办新公共政策硕士课程及 公布大湾区创科政策发展报告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致力推动公共政策研究及教育,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今日发表首份有关大湾区创新科技整合发展的报告,并将开办全港首个专攻科技创新与环境政策的两年全日制修课式研究生课程。
由中国工程院、香港工程科学院及科大公共政策研究院共同完成的研究报告,除列举香港若不加快步伐发展创新科技将面临的风险,亦就此向政府提出实质建议。研究报告提及,香港政府「无为而治」的管治模式已不合时宜,政府必须牵头,透过政策带动研究、开发投资与培训,以促进小型企业的创新科技发展,亦列出香港及大湾区城市应加强合作的策略发展领域。
在教学方面,科大将于2018年9月起,开办一个为期两年、崭新的全日制公共政策硕士课程(MPP),一方面透过包括数据分析等学科,巩固学员于政策分析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透过于政府机关、非牟利组织及私人机构等实习机会,培育学员领导与决策技巧。课程亦包含一个为期一年的专题项目(capstone project),让学员以团队合作形式,解决公营机构及私人企业所面对的挑战与难题。随着大湾区以及落马洲港深创新科技园等计划先后落实,未来将需要大量与科学、技术、创新,以及环境政策等范畴相关的人才,MPP正是全港首个提供这些专修范畴的两年全日制研究生课程。
课程要求同学修读共48个学分,当中一半为公共政策核心课程,另一半为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涵盖大学五个学院不同范畴,有助拓阔学生视野。学部将于5月21日在科大商学院中环中心举办课程简介会。
负责开办课程的科大公共政策学部署理主任吴逊教授表示:「虽然科技的进步大大拓宽了应对包括气候变化及老龄化等全球挑战的政策思路,这些创新方法亦同时为政府、非牟利组织以及私人机构带来一系列有关道德、体制及法律方面等复杂议题。因此,要进一步开启科技于改善生活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潜力,公共政策将越趋重要。」
2016

新闻
三位杰出学者于「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分享研究成果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于上周举办「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邀请三位杰出学者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罗伯特·兰格教授、裴宜理教授及Ingrid Daubechies教授,他们亦为科大应届荣誉博士。
罗伯特·兰格教授以「生物材料与生物科技:从血管新生抑压剂,至受药物传输控制系统的发展及组织工程基础」为题,介绍他初期就大分子的传输系统,以及分离血管新生抑压剂的研究,如何引发了大量新治疗方法;以至后来包括纳米粒子和纳米技术等崭新药物传输技术的研究,如何为疫苗接种及治疗包括癌症等疾病,开启了新的研究方向。他亦探讨透过混合动物细胞与合成聚合物,以及利用生物材料合成法等,开创修补软骨、皮肤、血管和脊髓等组织的未来治疗方法。
裴宜理教授则以「古今中国﹕高等教育与专制回归」为题,探讨高等教育和专制政权的关系。她挑战一般西方社会学家,对国家支持高等教育政策和民主政权是相辅相成的看法,并以拥有「史上最稳固的专制政权」的中国为例,争辩它自帝制时期以来,其政权得以茁壮成长,实与国家支持高等教育的政策息息相关。
昨日,Ingrid Daubechies教授在她「以数学帮助艺术史学家和文物复修者」的讲座中,分享如何以数学演算,协助修复艺术品,譬如遭战火炸成碎片的著名意大利画家曼塔纳的壁画等。她继而分享数学的其他用途﹕包括协助移除工艺品、鉴定画作所属的时期和令隐藏画作得以重现眼前等。
罗伯特·兰格教授是麻省理工学院David H Koch学院教授。他于康奈尔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分别取得化学工程学士及博士学位,并在70年代中期,首度以控制药物传输速度的研究扬名。他的实验室是现今最大的生物医学工程学术设施,研究领域包括药物开发、新型生物材料、组织工程、干细胞和纳米级的药物传输等。他曾发表逾1,350篇论文、获超过220项重要奖誉,并拥有全球逾1,100份已获批及正获审批的专利。他获《福布斯》杂志选为全球15位可以改变未来的创科人物之一。

新闻
著名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于「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 分享给下任美国总统的意见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日举办「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由哈佛大学历史系劳伦斯·A·蒂施教授、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兼北京清华大学客席教授尼尔‧弗格森担任主讲嘉宾。科大师生踊跃参与讲座,反应热烈。
弗格森教授以「给下任美国总统的六个历史教训」为题发表演说,为下任美国总统分析历史的忠告。弗格森教授经常就前美国总统乔治·布殊以及现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外交政策作出评论,他最广为人知的著作包括《货币崛起》以及《文明:决定人类走向的六大杀手级Apps》,其于去年发表的最新著作《基辛格1923-1968年:理想主义者》,讲述前美国国务卿兼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的生平事迹。
弗格森教授为著名传记作家,计有14本着作。他首本着作《纸与铁》有份入围竞逐History Today Book of the Year图书奖,而他编着的另一本散文集《虚拟的历史》则成为英国最畅销书籍。1998年,弗格森教授出版了两本广获好评的著作《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战争的悲怜》以及《罗斯柴尔德家族》,后者更夺得沃兹沃思商业历史奖,其他著作亦包括2010年出版的《顶级金融家》。
弗格森教授于2004年获选为《时代杂志》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他亦是得奖制片家,他的美国公共电视网《货币崛起》系列获得2009年艾美奖最佳纪录片殊荣。弗格森教授的其他奖项包括班杰明·富兰克林公共服务奖(2010)、海耶克终身成就奖(2012)以及艾哈德经济新闻奖(2013)。
2015

新闻
科大公共政策论坛 探讨香港民主发展路向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公共政策领导才能培训课程将于2015年2 月14日举办论坛,邀请多名海外及本地著名专家和学者,探讨城中热门议题─香港未来的民主发展路向。
论坛上,美国文理科学院成员及著名选举制度专家、达特茅斯学院John Wentworth教授John M Carey,将就民主原则及选举制度发表主题演说。瑞安集团主席及科大校董会前主席罗康瑞博士会主持讨论环节,参与讨论的嘉宾包括公民党主席余若薇女士、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召集人林焕光议员、科大社会科学部成名教授、立法会主席曾钰成议员,以及John M Carey教授。
负责筹办论坛的公共政策领导才能培训课程总监余珍珠教授表示,论坛为不同界别的持份者提供对话平台,为香港如何落实普选交流看法。
科大公共政策领导才能培训课程专为高层行政人员和新一代领袖而设,让他们更好地服务社会。该课程结合科大、牛津及世界各地专业知识的优势,提供具弹性的主题系列课程及小班研讨,更不时举办公众论坛,探讨香港面对的种种迫切议题,在短短的一年之内,成绩斐然。
傳媒查詢:
鲁桂欣
电话 ﹕ 2358 6317
电邮 ﹕ sherryno@ust.hk
林淑媛
电话 ﹕ 2358 6313
电邮 ﹕ anitalam@us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