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新闻
香港科大冯诺依曼研究院团队发布创新AI图像生成和编辑器 突破创作瓶颈 表现优于现有模型
人工智能(AI)图像编辑及生成模型获广泛应用于图像创作,然而其对抽象概念如感觉和氛围等理解精准度一直存在局限,且多依赖纯文字指令,较难准确表达复杂图像意思,亦无法捕捉风格、材质或光影等效果。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冯诺依曼研究院院长兼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讲座教授贾佳亚教授带领的团队成功开发名为「DreamOmni2」的AI图像生成和编辑器,不仅拥有卓越的多模态指令编辑和实体对象生成能力,更在抽象概念的理解和生成方面有重大突破,让AI不仅能「看图」,更能「理解图意」,多方面表现优于同类型开源和闭源模型, 为AI创作开启无限可能。直击缺陷:解锁抽象概念的创作潜能近年,图像编辑及生成模型的发展进入爆发阶段,新品频出,但暂时仍未有任何模型能彻底克服实际作上遇到的两大缺陷。 其一是文本指令的局限性,纯文字指令难以准确描述人物特征、抽象纹理等细节。 其二是抽象概念的缺失,现有模型仅能处理有形实体,如人物、对象,无法有效应对发型、妆容、纹理、光影效果或风格等抽象概念,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创作空间。 DreamOmni2则可解决有关难题,成功执行两大全新任务,包括根据用家输入的抽象或实体概念,执行多模态指令编辑和生成,真正成为「全能创作工具」。 全面性能测试:超越现有开源与闭源模型在多模态指令生成任务中,DreamOmni2能基于图片中的实体进行图像生成,例如提取图一的画作挂在卧室墙上,将图二盘子的材质套用在图三的水杯,并将水杯放置在桌子上,以生成符合用家要求的新图像(图示一)。 在多模态指令编辑任务中,DreamOmni2的表现亦非常优秀,例如将图中帽子的颜色变成与另一张图毛衣相同的配色(图示二)。
新闻
香港科大科学家揭示中国人群遗传风险因子对阿尔茨海默症的关键影响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最新研究显示,一种名为TREM2 H157Y的遗传变异会显著增加中国人群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研究发现,此遗传变异所带来的致病风险,与目前已知最强的阿尔茨海默症遗传风险因子APOE-ε4相近,能使病情迅速恶化和带来更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病变。这项研究是该领域首个针对中国人群多发的阿尔茨海默症遗传风险因子TREM2 H157Y遗传变异所进行深入的家族临床个案研究。研究成果已刊登于国际权威科学期刊Alzheimer’s & Dementia: The Journal of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对疾病监测和病人照顾影响深远。主要研究结果包括:TREM2 H157Y 遗传变异与阿尔茨海默症风险增加相关。大约每 200 名中国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就有一人携带 TREM2 H157Y 遗传变异。携带TREM2 H157Y遗传变异患者的临床病情恶化更迅速。携带TREM2 H157Y遗传变异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出现更严重的病理影响。
新闻
香港科大、教育局和空间应用中心举办「香港中学生空间站科普载荷和科学实验方案设计比赛」颁奖典礼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教育局和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空间应用中心)联合主办香港中学生空间站科普载荷和科学实验方案设计比赛,并于昨日在科大举办颁奖典礼,表扬表现优秀的参赛学生队伍,肯定他们在航天科学探究方面的努力和学习成果。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博士致辞时表示,为响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局大力于中小学推动创科教育。今学年新开设小学科学科,以及已公布的更新初中科学课程,达至「九年一贯」的科学基础教育。课程融入航天与创科元素,有助学生了解国家最新创科发展,增强科学素养,培养家国情怀。施俊辉博士赞赏参赛同学成功展现学校及比赛培训课堂学到的数理科技知识和创新思维的结合,设计了极具创意的太空实验方案。他指出,当中四个特别金奖方案正由专家团队提供专业指导进行优化,有机会获推荐至二○二六年的国家航天任务——「空间站香港科普卫星」任务,由载荷专家于空间站操作。他感谢校长、老师和家长的悉心指导及内地各院校和机构对比赛的支持,并勉励同学们保持对科学的热忱,未来为祖国创科及航天事业作出贡献。中国科学院(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副总师钟红恩博士致辞时指出,航天科普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激发青年对科学的热情、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期望透过是次科普活动点燃香港年轻一代探索宇宙的梦想。他在活动上发表有关我国航天事业最新进展及空间科学研究重要意义的主题演讲,令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新闻
香港科大校园化身创新实验室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可持续发展智慧校园」计划(『生活实验室』)选出新一轮共八个可持续发展项目,内容涵盖提升能源效益、优化可再生能源系统、水资源管理、促进身心健康、改善生态系统及预测性维修策略等范畴,并即将于校园展开测试。计划旨在让学生及教研人员研发的项目在投入实际应用之前,先在校园验证他们的原型与创新构想。
这八个由不同学系与部门教职员主导的项目,共获大学拨款逾330万港元,并将于今年稍后时间,陆续于校园各处推出试行。『生活实验室』把清水湾校园打造成创新方案的实验基地,汇聚教研人员、学生及校友的力量,加速可持续发展研究,并于校园转化他们的研究成果,以支持科大对「2028可持续发展挑战」及「2045净零排放行动计划」的承诺,并为世界带来实质性影响。所有入选项目均经过由业界领袖和校园运营的专家所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严格评审。
科大副校长(行政)谭嘉因教授表示:「多年来,科大『生活实验室』的团队不断提出创新意念,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所面对的挑战寻求解决方案。本年度入选的项目涵盖生物多样性以至智能机械人等多个不同范畴,覆盖面广,在项目多样性方面树立新标杆,同时能针对社会上各个可持续发展的议题,切实回应香港日益增长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我们期望能扶助这些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为社会带来庞大的影响力,并进一步把应用层面拓展至香港以至其他地区。」
新闻
香港科大推全球首个大型人工智能教育沙盒游戏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日宣布推出目前全球最大型的人工智能(AI)多智能体社会模拟沙盒平台——「智能体世界」(Aivilization)。此创新平台旨在研究人类与AI的互动如何塑造虚拟社会,在这个虚拟社会里的「AI居民」(智能体)通过融合互动的方式,自然发展其社会管理架构、经济体系与文化规范。
随着AI快速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了解人类与AI之间的互动与沟通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过往一些模拟项目,诸如「Project Sid」1及斯坦福大学团队的「Stanford Smallville」2(斯坦福小镇)等,亦曾探索过类似主题,其规模分别约为1,000个和数十个智能体组成的AI社区,用以研究和观察AI文明的演变。
科大的「智能体世界」在既有的基础上大幅拓展研究规模,通过巧妙结合互动游戏模式、大规模公众参与以及实时AI实验,让十万个AI角色在为期六周的时间内,同时在虚拟世界内生活、互动和发展。以往的沙盒游戏常面对高昂运营成本以及静态评估框架等限制,令研究受到局限。「智能体世界」成功突破多项技术瓶颈,大幅提升平台表现,为研究人类与AI之间互动开拓更深入的空间。其中主要的创新突破包括: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新兴市场研究所、安永、黄金时代基金会签署合作备忘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新兴市场研究所、安永及黄金时代基金会联合公布,三方已厘定合作框架并正式启动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银发智龄生态圈」计划,携手推动区内银发智龄产业发展。签署仪式于「中银人寿第十届黄金时代展览暨高峰会」期间举行,三方代表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劳工及福利局副局长何启明太平绅士见证下签署合作备忘录。
「银发经济」正迅速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与创新的增长动力,大湾区蕴藏庞大银发市场潜力。是次合作备忘录将聚焦四大合作方向,包括战略规划、赋能银发族、跨界携手协同并进及领航未来创新实践,目标是提升他们的理财能力与科技素养、释放银发生产力,并促进医疗、科技、社会创新解决方案等,建立银发共融社会,带动银发智龄产业创新。
安永香港及澳门区主管合伙人李舜儿表示:「粤港澳大湾区银发经济蓬勃兴起,区内养老产业迎来转型与跨境养老融合等创新发展。要让大湾区充分体现银发智龄市场的庞大潜力,促进医疗、科技与金融跨界协同是箇中关键。配合政府促进银发经济的政策方向,我们很荣幸能汇聚产学研的力量,共同为构建银发智龄生态圈而努力。我们将发挥整合资源网络的优势,贡献专业知识与策略,开创养老产业新赛道,积极拥抱银发经济新机遇。」
黄金时代基金会创办人及主席容蔡美碧教授表示:「黄金时代基金会很荣幸能够与安永及香港科技大学新兴市场研究所合作,这亦是我们推动大湾区银龄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透过与学术研究及专业服务的合作,我们期望为金龄群体建立更共融、更理想的生活环境,释放银发经济的庞大潜力。」
香港科大故事
静音飞行:香港科大引领无人机实现低噪安全新未来
无人机和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正掀起科技热潮,物流配送与紧急医疗救援将更为快捷,并为空中公共服务带来更高效率,前景无限。然而,随着这些新兴技术迅速发展,仍需跨越两大挑战:噪音污染和公众安全。无人机与eVTOL在低空操作时不仅会产生噪音,在微气象及建筑风场环境中更要面对飞行安全的考验。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太古航天工程学教授张欣教授和周朋教授正领导研究团队致力解决这些难题,他们将最尖端的航空航天工程研究与实际解决方案结合,推动无人机和eVTOL和谐地融入城市生活。
张教授说︰「无人机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正视和解决噪音与飞行安全的问题,才能赢得公众信任。我们的目标是让无人机真正『入屋』,成为都市生活的好帮手。」
噪音及安全为关键挑战
无人机与eVTOL虽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低空飞行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它们产生的声响可能为公众带来滋扰,当某地方的无人机飞行量增加一倍,噪音水平将会提高约三分贝,足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素。
另一个关键考虑是安全因素,无人机穿梭于高楼林立的城市,需要面对难以预测的阵风及湍流,这些因素不仅增加飞行的不稳定性,更会扩大噪音排放。
周教授指出︰「城市环境复杂多变,风险更高,公众期望我们能做到万无一失。」
此外,目前针对无人机噪音与安全的领域仍面对多重挑战,包括相关的指引、法规和认证标准仍相当缺乏。有见及此,科大团队正以创新研究和解决方案填补这些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