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新闻
气候变化, 土木及环境工程, 生态与环境
科大学者开发崭新研究方法 揭示云层加剧全球暖化远超既知幅度
地球气候深受热带海洋低云影响,然而,这些云层究竟是在减缓还是加剧全球暖化,一直以来都是个未解之谜。最近,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工学院开发了一种突破性的研究方法,显著提高了气候预测的准确度,并由此达致一项重大发现——热带低云反馈不但正在扩大温室效应,其幅度更可能比科学家以往所知的高出71%。

2023

新闻
海洋生物, 海洋科学, 气候变化, 生态与环境
隐藏深海的热浪对珊瑚礁构成威胁
        2019年四月至五月,位于南太平洋中部法属坡利尼西亚莫雷阿岛一带的珊瑚礁经历了长时间且严重的高温白化。由于该年并非厄尔尼诺年份,一般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本事件令全球海洋科学界百思不解。         由香港科技大学海洋科学系艾力克斯・怀亚特(Alex Wyatt)助理教授领衔的国际团队对这宗不寻常的珊瑚白化事件展开了调查。研究人员发现,这次灾难与反气旋涡流的通过有关。该涡流使该区域海平面升高,并使温度较高的海水集中在珊瑚礁上,进而导致海洋热浪大规模地隐藏在水面之下。团队的研究成果最近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表 。         过往关于珊瑚白化模式的研究,大多数仰赖于海水表面温度的测量。以这种方法收集数据,并未能全面了解海洋温度升高对海洋生态系统、乃至对热带珊瑚礁的威胁。虽然以卫星大范围的海表温度监测资料有其重要用途,却不能协助科学界监测海面数米以下区域的热能,亦无法探究在水表面之下,热能变化如何影响生态群聚。

2021

新闻
海洋科学, 海洋生物, 生态与环境, 生物学
科大研究团队解开无肠深海管虫的基因组秘密
香港科技大学研究团队成功解开深海管虫基因组所蕴含的秘密,为创新的生物学应用奠下基础。

2019

新闻
海洋科学, 研究, 生态与环境, 环境保护
科大研究团队揭示内波能助调节珊瑚礁的热白化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近日证明了海洋内波(海里的波浪)的冷却功能可为珊瑚礁营造一个抗热环境,或有助防止和更准确预测珊瑚白化。 世界各地的珊瑚礁正遭受由气候变化和包括厄尔尼诺等极端气候所引起的泛热带白化现象威胁,但是,白化模式很难预测,在较深的水域尤甚。现时,大部分白化预测都是基于由卫星收集得来的海水温度数据作表面评估。虽然这些数据对了解大规模及偏远地区的白化状况很重要,但它们只反映了海洋表面的温度以及相对大面积的温度平均值。 科大海洋科学系助理教授Alex Wyatt,联同来自东京大学、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美国地质调查局,以及佛罗里达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组成研究团队,就内波对太平洋西面、中部及东面珊瑚礁的温度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团队花了数年时间,在日本、法属波利尼西亚和巴拿马不同海深的珊瑚礁位点量度温度,并记录了在2015年和2016年因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加热事件。 该团队透过自行研发的新型过滤方法,从温度记录中撷取内波讯号,以比较有内波及无内波海域的加热情况。结果显示,内波的出现有助减少该海区的酷热情况,如在2015-2016年厄尔尼诺现象期间,内波的出现便将加热程度减轻了88%;一些本可导致全数珊瑚死亡的严重加热地区,因内波的出现而将加热量降低了约36%至50%,有些地区甚至完全避免了加热情况的发生。 研究还发现,天然内波的降温能力会随水深而上升。在水深8至10米的浅水处,内波将热量减少了20%至41%;而在水深30至40米的较深水处,则减少了54%至88%,反映内波是一种能减轻珊瑚白化的重要过程。相反,在欠缺内波、或因气候变化而令内波频率和强度下降的地方,珊瑚礁的受热威胁愈趋严重。 Wyatt教授指研究结果显示,人类可透过创新方法保育当地的珊瑚礁﹕「透过主动管理方法,如人工引流至需要特别保护的珊瑚群落,能减少海洋加热对它们的影响。但人工引流只能提供小范围或短暂的保护,要长远解决珊瑚礁的存活问题,解决气候变化这根本原因实属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