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首迎「治疗猫」 疗愈同学心灵
科大首次将「治疗猫」带入校园,在临近考试之际为同学纾压和打气。
科大首次将「治疗猫」带入校园,在临近考试之际为同学纾压和打气。
科大首次将「治疗猫」带入校园,在临近考试之际为同学纾压和打气。
两只「治疗猫」Arlo 和Cobbie都是被遗弃的动物,它们已通过考试及评估的合资格,具有丰富的「行医」经验。
科大目前有三只现役的治疗犬,分别是:五岁的德国牧羊犬 Bruno(上)、八岁的柴犬 Luna(左下),和十二岁的魔天使Chow Jai(右下)。
科大「毛牵无挂」动物辅助计划的每节聚会可容纳8至10名科大同学,学生可以透过抚摸、拥抱和喂食等方式与狗狗互动,从中放松心情,纾缓压力。
科大「毛牵无挂」动物辅助计划的每节聚会可容纳8至10名科大同学,学生可以透过抚摸、拥抱和喂食等方式与狗狗互动,从中放松心情,纾缓压力。
科大「毛牵无挂」动物辅助计划的每节聚会可容纳8至10名科大同学,学生可以透过抚摸、拥抱和喂食等方式与狗狗互动,从中放松心情,纾缓压力。
除了关注学生的情绪健康,计划还将举办以动物为主题的教育讲座,培养同学的同理心,尊重生命,并且关注动物权益。
动物一向具愈疗心灵的奇妙能量,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年与非牟利兽医服务协会(NPV)合作,首度邀得两只「治疗猫」到访校园与同学见面互动。它们是已通过考试及评估的合资格「动物老师」,性格温驯可爱,具有丰富的「行医」经验,为一众学生带来欢乐及慰藉,于考试季节前夕稍作放松,释放压力。
自2019年起,科大推出「毛牵无挂」动物辅助计划, 该计划于2022年获得施熙嘉医生家庭基金慷慨赞助,持续为科大学生服务。 目前校园有三只的驻校治疗犬, 定期与学生见面,让学生借着与治疗犬及朋辈互动,缓解压力,减轻焦虑,每学年惠及逾700名同学,涵盖各个年级及学科。科大指,未来会继续开拓各式各样别具特色的活动,例如邀请不同动物医生来访,并举办教育讲座、义工服务等,务求关心学生的同时,亦提升同学对动物权益的关注。
注册收取我们的最新消息
相关文章
最新消息
曾经,科幻是未来的一纸预言;如今,科技正以惊人的速度将预言变为我们身处的现实。作为对科学前沿的推演与想象,科幻小说不断拓展着人类认知的边界,而日新月异的技术也在持续重塑科幻小说的形态。在这双向奔赴的时代浪潮中,科幻将为我们绘制出怎样的未来图景?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于10月18日举行荣誉博士学位颁授典礼2025,并颁授荣誉博士学予首位荣获雨果奖的亚洲作家刘慈欣先生。同日下午,刘慈欣博士在科大李兆基图书馆主持了一场引人入胜的分享会,其间与科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人文学部讲座教授刘剑梅教授,以及在场师生和校友展开了一场深度思想交流。刘慈欣博士引领在场科大社群深入探索其代表作《三体》的浩瀚宇宙,畅谈创作背后的哲学思考与世界观构建。
谈及未来,刘博士强调人类文明正处于持续上升的轨道。他表示:「人类整个的文明进程是在不断进步的,技术发展最终目的应是要解放人类,而非束缚个人成长。唯有当我们的科技文明进步,我们物质丰富才得到大幅提升,人类才有机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好的生活。」
人工智能(AI)图像编辑及生成模型获广泛应用于图像创作,然而其对抽象概念如感觉和氛围等理解精准度一直存在局限,且多依赖纯文字指令,较难准确表达复杂图像意思,亦无法捕捉风格、材质或光影等效果。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冯诺依曼研究院院长兼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讲座教授贾佳亚教授带领的团队成功开发名为「DreamOmni2」的AI图像生成和编辑器,不仅拥有卓越的多模态指令编辑和实体对象生成能力,更在抽象概念的理解和生成方面有重大突破,让AI不仅能「看图」,更能「理解图意」,多方面表现优于同类型开源和闭源模型, 为AI创作开启无限可能。
直击缺陷:解锁抽象概念的创作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