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首迎「治療貓」 療癒同學心靈

科大首次將「治療貓」帶入校園,在臨近考試之際為同學紓壓和打氣。

科大首次將「治療貓」帶入校園,在臨近考試之際為同學紓壓和打氣。
科大首次將「治療貓」帶入校園,在臨近考試之際為同學紓壓和打氣。

兩隻「治療貓」Arlo 和Cobbie都是被遺棄的動物,牠們已通過考試及評估的合資格,具有豐富的「行醫」經驗。

科大目前有三隻現役的治療犬,分別是:五歲的德國牧羊犬 Bruno(上)、八歲的柴犬 Luna(左下),和十二歲的魔天使Chow Jai(右下)。

科大「毛牽無掛」動物輔助計劃的每節聚會可容納8至10名科大同學,學生可以透過撫摸、擁抱和餵食等方式與狗狗互動,從中放鬆心情,紓緩壓力。

科大「毛牽無掛」動物輔助計劃的每節聚會可容納8至10名科大同學,學生可以透過撫摸、擁抱和餵食等方式與狗狗互動,從中放鬆心情,紓緩壓力。

科大「毛牽無掛」動物輔助計劃的每節聚會可容納8至10名科大同學,學生可以透過撫摸、擁抱和餵食等方式與狗狗互動,從中放鬆心情,紓緩壓力。

除了關注學生的情緒健康,計劃還將舉辦以動物為主題的教育講座,培養同學的同理心,尊重生命,並且關注動物權益。








動物一向具癒療心靈的奇妙能量,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年與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NPV)合作,首度邀得兩隻「治療貓」到訪校園與同學見面互動。牠們是已通過考試及評估的合資格「動物老師」,性格溫馴可愛,具有豐富的「行醫」經驗,為一眾學生帶來歡樂及慰藉,於考試季節前夕稍作放鬆,釋放壓力。
自2019年起,科大推出「毛牽無掛」動物輔助計劃, 該計劃於2022年獲得施熙嘉醫生家庭基金慷慨贊助,持續為科大學生服務。 目前校園有三隻的駐校治療犬, 定期與學生見面,讓學生藉著與治療犬及朋輩互動,緩解壓力,減輕焦慮,每學年惠及逾700名同學,涵蓋各個年級及學科。科大指,未來會繼續開拓各式各樣別具特色的活動,例如邀請不同動物醫生來訪,並舉辦教育講座、義工服務等,務求關心學生的同時,亦提升同學對動物權益的關注。
註冊收取我們的最新消息
相關文章
最新消息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工業工程及決策分析學系講座教授、科大(廣州)數據科學與分析學域及計算媒體與藝術學域講座教授宗福季,近日榮獲2025年美國質量學會(ASQ)「休哈特獎章」(Shewhart Medal)。 該獎項被譽為「質量領域諾貝爾獎」,以表彰宗教授在統計過程控制、先進技術及學術領導力方面開創性的貢獻。自1948年該獎項設立以來,宗教授是極少數獲此殊榮的中國學者之一。
「休哈特獎章」,以統計質量控制之父沃爾特‧A‧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命名,旨在表彰在現代質量控制與改進領域中作出卓越技術貢獻和具有領導能力的學術翹楚。宗教授於2025年5月4日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舉行的2025年美國質量協會(ASQ)質量與改進世界大會上獲頒此榮譽。大會頒獎詞高度評價其「在統計過程控制先進技術的開創性貢獻,大幅提升企業界工業系統質量,並展現了卓越的學術領導力及人才培養的影響力。」
卓越傳承

近日,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上海國有資本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國投)舉辦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協同探索雙方在基金合作、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全面合作。
簽約儀式上,科大内地事務處主任施天藝博士與上海國投黨委委員、副總裁陸雯女士分別代表雙方簽署協議。科大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教授及上海國投黨委副書記、總裁戴敏敏先生出席儀式並見證簽約。
根據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進滬港兩地機構互動,進一步深化合作。科大將依託自身在國際商貿領域的平台優勢,推動兩地企業拓展市場,助力上海企業在《區域全面經濟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框架下通過香港尋找海外新商機。同時,上海國投將積極支持科大生態企業和創新技術團隊開拓上海市場,融入國內供應鏈和創新鏈,促進滬港兩地產業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