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4

新闻
奖项, 奖项及排名
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罗锦团教授荣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Prof. Kam Tuen Law, Chair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s at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has been elected a 2024 Fellow of the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APS).
新闻
研究, 奖项, 奖项及排名
科大16位科学家获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总资助额创历史新高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共有16位科学家获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所获总额达2,620万元人民币,创科大历史新高。 该基金分别通过三个项目拨款,以支持大学在新兴科技领域的研究项目。这些科大项目旨在提升人类福祉、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涵盖人工智能、微电子、生物学和材料科学,到大数据、数学和金融等不同领域。 在三个项目当中,四位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每项资助经费为280万至400万元人民币。此外,六位教授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每人200万元人民币;另有六位教授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每人30万元人民币。
新闻
研究, 研究及科技, 3D打印
科大研发新型工艺技术 有效简化多孔陶瓷材料制作过程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工学院的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工艺技术,可克服传统积层制造技术(即3D打印技术)的局限,令制造具有复杂三维构型的多孔陶瓷材料更简易快捷,有望革新多种陶瓷材料的设计与加工技术,并广泛应用于能源、电子和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的产品上,例如机械人、太阳能电池、传感器、电池电极和杀菌设备等。
新闻
土木及环境工程, 环境保护
科大工学院发现崭新消毒剂 既高效又环保
氯二甲酚是一种在全球广泛应用的消毒剂,然而由于其相对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加上被大规模使用,已证实对水中的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工学院近日发现了一种极具潜力的消毒剂,名为「2,6-二氯苯醌」,有望成为取代氯二甲酚的替代品。 这种化合物不仅能更有效地对抗某些细菌、真菌和病毒,还能在受纳水体中迅速降解并去除毒性。  这项突破性的研究由科大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的张相如教授领导。 张教授研究消毒副产物多年,疫情期间,他注意到氯二甲酚的结构与其团队以前发现的卤代酚类消毒副产物相似,而某些卤代酚类消毒副产物能够在阳光照射下迅速降解。 
新闻
研究及科技, 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
科大工学院开发创新平台 一步到位制作类精子「微型机械人」 大大提升精准药物传输效能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工学院的研究团队研发出创新磁力驱动平台,仅需一个步骤,便可制作类似精子结构(类精子)的微型机械人,在精准药物输送应用上具备优秀的活动能力和高效性能。 团队突破传统微流控装置无法处理精密3D结构的限制,成功简化这些微型机械人的制作过程,有望将这项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这种类精子「微型机械人(又称为微游动器)」主要用作在人体内复杂的环境穿梭,帮助精准药物输送及微创手术。 与传统的微流控技术相比,类精子微型机械人在液体环境的游动效率较高,但要大量制造,并实现高效驱动和可控药物释放一直是个难题。 
新闻
研究, 研究及科技, 物理学
科大与上海交大发现新准粒子及杂化方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物理系刘军伟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贾金锋教授和李耀义教授领导的合作研究团队在拓扑晶体绝缘体碲化锯的超导涡旋上发现了一种新的马约拉纳零能模(Majorana zero modes,MZMs),同时研究出利用晶体对称性调控MZMs间的杂化方法。
新闻
多元, 体育, 学生创新
新入学运动员与发明家:启航科大 扬帆逐梦
这个暑假迎来了另一个朗日晴天。阳光洒落在清水湾海面,波光粼粼。学生帆船运动员易希澧 — 友人爱称她「Maddy」— 已然整装待发,准备跟教练和队友展开长达数小时的训练。那边厢在天水围,朱兆邦(Joseph)在中学母校的实验室内埋头苦干,努力优化他为社区长者发明的免提追踪买菜车。
新闻
科大工学院研发新型环保制冷装置 制冷效率刷新世界纪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工学院的一支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新型环保制冷装置,其制冷效率大幅增加逾48%,刷新世界纪录,有望减少全球能源消耗之余,亦可为依赖制冷技术的行业带来改革转型。弹卡制冷技术的效能大幅提升,亦有助推动这项颠覆性技术的商业化,并减低传统制冷技术对环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