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1
新闻
个人化实时空气污染风险信息系统(PRAISE-HK)
科大环境研究所(科大-IENV)今天推出「PRAISE-HK-EXP」—全新流动应用程序,协助用户分析个人空气污染暴露预算,由户外、室内,到不同微环境(包括不同交通工具),让使用者在不同的微环境,也能好好管理空气污染的暴露情况。得到汇丰150 周年慈善计划的支持,PRAISE-HK项目以三个阶段为目标推出不同功能的手机应用程序:
(1) 第一阶段—2019年6月21日推出了「PRAISE-HK 应用程序」,提供了非常高准确度及"户外"空气质素地图,能分辨出街道之间仔细至2-20米的空气质素变化
(2) 第二阶段—今日(2021年11月24日)推出的「PRAISE-HK-EXP应用程序」提供全日累积的空气污染暴露风险预算(包括户外街道、室内建筑物内或不同交通方式)的详细数据。有助用户了解在空气污染来袭的时可以做些什么来减少健康风险
(3) 第三阶段—将是一个健康警报应用程序,根据对空气污染敏感的用户所提供的症状报告记录,提供特定的警报讯息
完成互动应用程序及系统,根据个人对空气污染的反应提供健康预测警报
今天发布的PRAISE-HK-EXP 应用程序是整个项目的重点,展示了PRAISE-HK项目的重要技术核心。2019年推出的一阶段App为为使用者提供仔细及准确的「室外」空气质素信息(包括实时及48小时预测),整个项目奠定了重要的数据基础。然而,一阶段App的信息未足以为用户提供「室内」及在交通工具内的相关信息,亦未能就如何减少个人空气污染暴露风险提供具体建议。
今天发布的第二阶段应用程序(PRAISE-HK-EXP)是一款空气污染暴露风险追踪器。在用户的授权下,应用程序会从早到晚,追踪和分析我们在不同处所(包括室内和室外)所接触的空气污染量变化。应用程序会向用户显示他们在何时、何地,以及在什么活动之中接触最多的空气污染物,并就如何降低空气污染暴露风险提供建议。
新闻
科大获越秀集团捐赠港币一亿元支持大学教研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继过去两年获越秀集团(越秀)捐赠港币共一亿八千万元后,再获越秀慷慨捐赠港币一亿元,支持大学在教学、研究及培育人才方面的投入。另外,科大今天与越秀签署框架协议,提升双方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及技术转移上的合作。
捐赠仪式暨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今天分别在香港和广州在线举行。主礼嘉宾包括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叶莉苹女士、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常任秘书长李美嫦女士、广州市委常委及南沙区委书记卢一先先生、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谷忠鹏先生、广州市国资委副主任崔彦伦先生、越秀董事长张招兴先生、科大校董会主席廖长城先生、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筹)(港科大(广州)(筹))校长倪明选教授及科大副校长(大学拓展)汪扬教授。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亦透过短片致辞。
今次是越秀连续第三年捐助科大,双方更首次签署框架协议深化合作关系。根据协议,科大与越秀将探讨在交通基建、金融科技及人口老化等范畴建立研究平台,以推进科技创新、促进大学与产业的合作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此外,双方亦将加强培育两地人才,科大学生除每年有机会到越秀及其附属公司实习,大学亦将利用越秀的捐款开展创新硕士及博士研究生项目,以及推动跨学科教学与科研工作等。

新闻
科大欢迎校董会副主席、大学司库及新校董会成员任命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 欢迎行政长官委任杨佳锠教授为科大校董会副主席、姚建华先生为大学司库以及魏明德先生为新校董会成员,上述委任由2021年11月1日起生效。
杨教授是卓亚融资有限公司的行政总裁,他同时于多个专上院校、专业团体及非牟利组织的委员会担任要职。杨教授于2016年8月加入科大校董会,出任大学司库和科大校董会财务委员会主席。科大校董会主席廖长城先生对杨教授的委任表示欢迎,他说﹕「杨教授在财政管理上具丰富经验,并一直协助校董会制定框架,提升大学的财务管治。我深信杨教授定能在新岗位上,透过不同的工作继续为校董会作出贡献,包括进一步推动大学良好管治。」
姚先生曾担任毕马威中国(包括香港)的主席兼行政总裁,和毕马威国际及毕马威亚太区的管理委员会及执行委员会成员。他同时出任多项公职,包括香港交易所稽核委员会主席。姚先生曾担任科大校董会财务委员会副主席及大额标书审批委员会主席。廖主席对于姚先生的委任感到欣喜,他深信在姚先生的领导下,财务委员会将继续协助校董会,有效地处理包括制定大学财政政策、审视财政预算与财务报表及监督大学投资事务方面等工作。
出任新校董会成员的魏先生现为Red Group主席,他曾于瑞士投资银行任职董事总经理,在国际金融范畴具备广泛经验,亦曾于其他专上院校担任委员会的工作。
最后,廖主席感谢卸任的校董会副主席查逸超教授过去对校董会所作的贡献,他说﹕「查教授为提升科大清水湾校园及港科大(广州)的管治作出过不少贡献。他协助制定不同管治框架,并带领校董会辖下的校董会绩效评鉴专责小组,大幅提高了大学成员对良好管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