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1

香港科大故事
再见!可怕的眼球注射治疗
患有糖尿眼及黄斑病变的人,一般需接受眼球注射治疗——使用幼针将药物直接注射入眼。 这种入侵性治疗带有一定风险,而且令人望之生畏,胆小者未必能够接受。
孙玮良(Langston)在科大攻读博士学位时,便与校内其他研究人员研发以超声波导入药物的非入侵性治疗技术。 现时,他正与药厂合作,把这种技术推出市场。
促使Langston钻研创新治疗技术的契机,源于他与妻子各自的祖父,同样患有视网膜病变,需要接受眼球注射治疗。
「爷爷很勇敢,挨了四至五针! 但太太的爷爷却因害怕而拒绝打针,结果病情恶化。」
他与团队于是着手研究超声波导入技术,但最初没太多相关知识作参考,差不多要由零开始。
「当时,学术界对眼睛护理没有太大兴趣。 我们也只好摸着石头过河,一切自行摸索了。」
新技术不用施针,消除恐惧的源头,也令治疗时间减短一半。

新闻
科大与浸大研究团队联手破译深海帽贝群体连通性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香港浸会大学(浸大)的研究人员联手首次破译一种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热液区与冷泉区的深海帽贝的迁徙历史、遗传结构,以及群体连通性。这项研究增进了我们对深海生物在生境、地形,与洋流交互作用下的历史种群分化与当代基因流的认识。研究结果可为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及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的建立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深海热液喷口与冷泉渗漏区的相继发现,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地球上生命进化过程的认知。与主要由光合作用驱动的陆地及浅海生态系统不同,广泛分布于地壳运动活跃区的深海热液与大陆边缘的深海冷泉生态系统主要由化能合成作用驱动,形成了宛若深海“荒漠”里的“生命绿洲”。然而,随着海洋科考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发现这些“生命绿洲”通常相距数百公里,而一些物种在深海热液区与冷泉区均有分布。这些发现不禁引人深思:这些深海生物如何实现基因交流?不同生物群落之间是否存在遗传分化?
为了深入探讨这些科学问题,科大海洋科学系讲座教授暨系主任钱培元与浸大生物系教授邱建文率领本港团队,并连同中国海洋大学及日本国立研究开发法人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的海洋生物学家,运用群体遗传学分析与物理洋流模型,系统地研究了一种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热液区与冷泉区的深海帽贝的迁徙历史、遗传结构,以及群体连通性。
通过群体遗传学分析,研究团队首次揭示该深海帽贝在西北太平洋分为四个亚群,包括一个热液亚群与三个冷泉亚群。种群历史分析推衍出这四个亚群形成的历史过程:该种深海帽贝最初分化为两个冷泉亚群; 其中,较浅水的冷泉亚群栖息于黑岛海丘冷泉区。少数该亚群的帽贝幼体伴随黑潮的历史性迁移侵入冲绳海槽,逐渐适应冲绳热液区的本地环境,并形成热液亚群;较深水的冷泉亚群分布于南海蛟龙海脊冷泉区与相模湾冷泉区,并逐步分化为两个较深水亚群。该遗传分化可能与吕宋海峡的地理阻隔及南海蛟龙冷泉区近两千年来的甲烷通量下降有关。

新闻
科大与香港交易所联手开展首个可持续发展金融课程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天公布与香港交易所(港交所)携手合作,首次推出可持续发展金融课程,为目前投资与基金管理业界发展最迅速的领域培育新一代人才,并协助香港发展为全球绿色金融枢纽出力。是次为香港交易所首度与亚洲学府就此重要领域合作,为高级管理人员提供相关课程。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亚洲享有特殊地位,融资网络及工具发展成熟,可为推动亚洲地区的绿色金融项目发挥重要角色。课程由科大商学院与香港交易所共同筹划,让有志在这新兴领域发展的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为香港发展成绿色金融中心填补人才缺口。
该课程名为「可持续发展与商业实务」,将率先于2022年春季学期成为科大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的选修科。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金融和负责任投资的框架,探讨不同资产类别的环境、社会与管治(ESG)投资方案、相关产品和策略方向,以及监管措施。凭借科大经验丰富的教师和香港交易所专家的指导,学生将能够了解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金融的不同挑战和机遇。
科大商学院副院长兼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主任陈泰元教授称:「我们的商学教育不单旨为经济作出贡献,更希望回应不断转变和迫切的社会和环境需求。我们很高兴与港交所紧密合作,为毕业生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并为可持续发展金融以至整个社会缔造更美好的未来。」
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兼绿色及可持续发展金融主管许淑娴女士表示:「香港位处亚洲金融市场中心,香港交易所致力促进香港稳健及可持续的金融生态圈的长远发展。香港要成为亚洲可持续发展金融枢纽,争取领导地位,我们深信培育人才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很高兴与香港科大商学院共同筹划这门工商管理硕士选修课程,携手为可持续发展金融市场培育本地人才 。我们期待与新一代领袖分享在多个资本市场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共创净零排放的未来。」
该课程体现科大商学院和香港交易所积极推动绿色金融教育,以及为香港以至境外推动可持续发展金融的承诺。
新课程涵盖的主题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