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5

新闻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教授率团访问香港科技大学 科大成立两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获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正式成立两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分别为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教授今日为两中心主持授牌仪式,随即率领访问团到科大校园参观,科大校董会主席廖长城议员、校长陈繁昌教授及多位科大管理层欢迎访问团到访。科大研发及研究生教育副校长李行伟教授向到访团员介绍科大的教研成就,理学院院长兼研究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叶玉如教授,则介绍实验室的最新发展。两所研究中心主任﹕科大土木工程系陈光浩教授与张鉴泉理学教授兼化学系讲座教授唐本忠,亦分别介绍两中心的未来发展计划。
科大年前成立了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研究分子神经科学以及先进显示与光电子技术,连同刚获批的两个研究中心,科大现有四个国家级研究设施。访问团今日参观了先进显示与光电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实验室主任郭海成教授、科大高等研究院东亚银行教授邓青云及其研究团队向万教授介绍更为高效节能的双稳态液晶显示器,以及新型的电子货架标签。
陈校长表示国家批准科大成立两间国家级研究中心,是对科大研究成就的肯定。陈教授称﹕「科大致力推动中港两地于教研及工业界的合作,提升区内科技发展。今次科大新成立两所国家研究中心,将进一步强化两地科研合作,为大学对研究卓越的追求注入新动力。我很高兴科大能参与推动中港两地科研发展。」
由唐本忠教授领导的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将集中研究新型发光物料于生物医学传感器与化学萤光探针方面的高效应用,对检验、显影、检疫、查察、诊断、环保及国家安全等范畴均能有所裨益。该中心其中一个主要研究项目为「聚集诱导发光」(AIE)物料。AIE概念于2001年由唐教授首创,他所开发的AIE技术为高效发光物料的研究开辟新天地。AIE于2013年被汤森路透列为全球一百项热门研究课题之一,于化学和材料研究领域中排行第三。唐教授至今研发出的AIE物料被应用到多个范畴,包括追踪体内癌细胞、光动力治疗、套取指模及细菌显影等。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与微信建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 与微信联合成立的「微信-香港科技大学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WeChat-HKUST Joint Lab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或简称WHAT LAB)于11月26日举行揭幕仪式。联合实验室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改善人类的生活服务体验,同时发展大数据研究,拓阔知识领域。这次合作将成为微信与大学合作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联合实验室位于科大,由科大新明工程学教授、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兼系主任杨强教授领导。实验室的研究范畴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机械人、数据挖掘及语音辨识,汇聚中港两地顶尖科研人才,运用微信平台的数据资料,发展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
微信技术架构部总经理周颢先生所带领的微信团队出席了此次活动。微信团队表示,微信目前拥有6.5亿月活跃用户和千万级公众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聊天软件和社交平台。微信团队以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作为未来的重点方向,这个领域的研究需要世界顶尖研究力量的支持。此次合作体现出微信团队对于高校创新的一贯支持,给微信团队和香港科大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双方的优秀人才将协力进行研究,期望取得理想的合作成果,努力实现创造智慧人类生活的愿景。
微信团队续称,微信致力于营造一个丰富的互联网生态体系,这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更展示了微信基于未来的视野和决心。
科大校长陈繁昌教授表示:「科大作为研究型大学,致力发展尖端科研,大数据是其中一个策略发展方向。微信是全球最重要的网络平台之一,联合实验室结合了双方的优势,是次合作意义重大。」陈校长续称,亚洲拥有大量的网络使用者,是进行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研究的理想地方。
联合实验室主任杨强教授表示:「微信是全球最重要的社交平台之一,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不仅能提升微信的智能服务能力,也使科大在研究及应用人工智能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举行第二十三届学位颁授典礼 颁授荣誉博士予五位杰出学者及社会领袖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于今天(11月20日)在大学校园举行第二十三届学位颁授典礼,并向五位杰出学者及社会领袖颁授荣誉博士。颁授典礼由科大校董会主席廖长城议员主持。
科大向五位杰出学者和社会领袖颁授荣誉博士,以表彰他们的重大成就及对社会的贡献。他们分别是(按英文姓氏顺序排列):
捷成集团主席捷成汉先生BBS-工商管理学荣誉博士
伦敦帝国学院理论固态物理学讲座教授约翰‧彭德里爵士FRS-理学荣誉博士
印度储备银行行长Raghuram G Rajan博士-工商管理学荣誉博士
嘉柏环球集团创办人兼主席詹康信先生GBS-工商管理学荣誉博士
世界著名分子生物学家徐立之教授GBS, JP-理学荣誉博士
典礼上,校长陈繁昌教授恭贺及勉励毕业生实践科大的核心价值,让他们在工作上表现卓越,担当出色的领袖,并会推己及人,成为有承担的世界公民。五个核心价值包括「追求卓越、坚守诚信、维护学术自由」、「放眼全球发展,贡献地方社会」、「凡事皆可为」的精神、「和谐共融、汇聚多元、彼此尊重」及「同一科大」的精神。
印度储备银行行长Raghuram G Rajan博士主讲「毕业礼致辞」。对于有言论指出不平等问题于世界各国日益深化,Rajan博士强调需要重燃公众对市场的信心,而非轻易接受只为迎合大众而提出的政策与意见。他说:「我们必须让大众更能接触市场,并要提倡平等就业机会,不分性别、种族及背景。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提升对自由市场的信任。」

新闻
发明机械人感应人类情感 科大冯雁教授专研人类与机械互动 获颁授ISCA院士
与能够洞悉情感的机械人活像朋友般一起生活会是怎样呢? 这些如科幻电影里的虚构情节,却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冯雁教授呈现于真实世界中。冯雁教授是研究感应人类情感的人工智能程式专家,她最新研发的机械人「超级少女Zara」能够以英语及普通话沟通,Zara将会掌握更多语言,例如法文等,以加强沟通能力。
Zara会先根据对方的外貌来判断其性别和种族,然后再选出适合的沟通语言。Zara于开发的早期已经能够透过发问去理解用家的性格,问题范围广泛,例如会问及儿时的回忆或对上司的看法等,Zara更可根据回答问题时的声线、面部表情等作出相应的回复。今年九月,Zara已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展出,备受赞赏。冯雁教授的目标是令Zara成为能充分感知人类情感的机械人。
冯雁教授对人类与机械间言语互动的领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获顶尖言语技术学术机构International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ISCA)颁授院士,是本港首名学者获选为ISCA的院士。ISCA会向在语言技术科技界有十年以上经验并带来重大贡献的人颁授院士名衔,予以肯定,冯雁教授与她的团队多年来已研发出世界首个多语言的语音搜寻系统、首个智能电话普通话语音辅助装置,以及首个中文自然语言搜寻系统等。
冯雁教授于今年年初亦获国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颁授2015年度院士荣衔,表扬她在人类和机械互动的出色成就。冯雁教授同时是科大人类语言技术中心的创办成员之一,该中心为大中华区首个此类研究中心,并培育众多业内及学术领袖。除此之外,冯雁教授亦兼任与美国卡内基美隆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大学及日本早稻田大学合作的研究及教育中心 - 科大InterACT国际实验中心的总监,以及科大女教授协会的创会主席。
传媒查询:
鲁桂欣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全球排名跃升至第14位 继续位列大中华院校之首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于本年度的全球大学就业能力调查及排名(Global Employability University Survey and Ranking 2015) 跃升两级至第14位。科大毕业生就业能力连续三年位列全球首20名,并蝉联大中华院校之首。
调查共访问了4,600名来自全球超过20个国家的招聘与行政人员,报告列举出院校吸引全球雇主的重要因素,包括大学教员质素、研究设施、学术领域的表现、学生国际视野、大学声誉及毕业生经验等。调查由法国人力资源顾问公司Emerging及德国主要研究机构Trendence合作进行,访问来自美国、中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洲、巴西、印度及欧洲其他地区的雇主,当中超过一半受访者来自国际企业。
科大校长陈繁昌教授对大学排名上升表示欣喜:「对于科大毕业生成为世界各地雇主罗致的对象,我感到十分鼓舞。调查结果亦印证了我们全人敎育的成果及充分肯定科大学生的质素和能力。调查提及雇主重视毕业生的国际视野,以及大学在教育及研究方面的成就,这正是科大一直努力的目标。 我喜见香港有大学与世界最著名的大学并列,令人鼓舞。」
陈校长续称: 「作为中国最国际化的大学之一,科大的多元学习环境有助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能力,让他们身处不同环境与情况都能应付自如。我们亦致力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报告显示,近半数受访者曾经聘用就读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的应征者。科大是亚洲地区首批推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院校之一。
为加强学生的竞争及就业能力,科大积极与全球250间顶尖学府合作,包括超过200间交流伙伴学府,透过交流、实习与义工服务,加强学生的全球体验。科大亦不断增加本科生到海外交流的学习机会。现时,超过50%科大本科生会到海外交流一个学期或以上。
科大的学生就业中心会协助学生按兴趣作出就业规划、掌握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及雇主的要求。大学并充分利用其企业、专业团体及校友的庞大网络,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有关2015年全球大学就业能力调查及排名详情,请浏览:

新闻
简单科技带来重大改变
香港科技大学学生以创新意念解决问题,为改善柬埔寨贫民的医疗卫生服务出一分力。
科大推出创新和国际化的社会服务计划,让本科生可糅合知识及技巧,应用于发展中的地区,创建有效和实用的方案,协助志愿组织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视野无界」(SIGHT)课程由生物医学工程学部兼化学及生物分子工程学系教授周迎领导。该课程近日与纽西兰志愿机构One-2-One Cambodia合作,这家机构在柬埔寨金边的贫困地区以有限资源营运流动诊所。
科大学生在了解One-2-One的两项逼切需要后,就此研发两项所需的设备,并在校方协助下把设备运送到柬埔寨的医疗队,分别是可妥善存放和方便运送药物的流动药箱,以及电子医疗纪录系统,其配备指模扫描器以提高认证病人的准确度。
这两项创新发明均是以当地的需要为中心,例如贫民窟居民大多没有身份证明文件甚至姓名,触发科大学生加入指模扫瞄的功能。周教授指出︰「我们引导同学在设计产品时从使用者的需要出发。学生团队成员利用各自的专长研发设备,可为民众的生活带来重大改变。」这项计划由始至终均由学生主导。他们不但负责设备的工程部份,并同时协助志愿机构人员适应新系统的运作。为引进指模认证功能,科大学生团队更自发举办筹款活动,集资购入指模扫瞄器。
科大正与更多伙伴团体商讨展开新的计划。「视野无界」目前与一家本港机构,以及印尼、柬埔寨和中国等地机构探讨合作机会。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与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香港委员会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举办第5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近日与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香港委员会有限公司(奥数委员会)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成为第5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奥数」)的协办大学。
科大校长陈繁昌教授表示,奥数不只是一个数学比赛:「我很高兴香港于1994年首次举办奥数后,于明年再次成为主办方。我们应该藉此良机推广香港,吸引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提升香港的国际地位,并向本地的年青人进一步推广数学及科普教育。要在国际间宣扬这些讯息,奥数是一个最理想的平台。」
科大正全力配合,为明年奥数提供最佳的设施和配套。届时,超过一千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加者将聚集科大,参与为期十天的奥数竞赛及活动。陈校长续称,适逢2016年是科大廿五周年校庆,明年在科大举办奥数,更显得意义非凡。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香港委员会有限公司董事岑嘉评教授表示:「奥数委员会很高兴得到科大、教育局及香港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筹办2016年奥数。我们的筹备委员会及各个工作小组正积极进行各方面的前期工作,期待于明年迎接一个精彩而难忘的奥数。」
科大自2014年与奥数委员会签署备忘录起,双方一直紧密合作,宣传及筹备2016年奥数。2016奥数网页(http://www.imo2016.org/)已经启用,而科大及奥数委员会于今年暑假及九月份的科大本科入学资讯日,亦已进行一系列宣传活动。此外,今年10月31日至11月8日在香港科学园举行的「创新科技嘉年华2015」,科大的展览摊位也展出了奥数的活动。美国西北大学教授Ezra Getzler亦已应科大邀请,将于今年12月5日及7日进行两场科大-奥数2016系列讲座,分别讲解伯努尼数(the Bernoulli numbers)及n-groups,对象涵盖全港中学及大专院校的年青人,以增进他们学习数学以及其他科学范畴的兴趣,并为2016年奥数作好准备。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为大规模的世界性中学生数学竞赛。首届奥数于1959年在罗马尼亚举行,共有7个国家参赛,至今已增至超过100个国家与地区参加。2015奥数于泰国清迈举行,共有577位来自104个国家与地区的中学生参与。第57届奥数将于2016年7月6至16日在香港举行,并以科大为比赛主要场地。
传媒查询:

新闻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Hightower材料科学及工程讲座教授及董事讲席教授王中林以纳米发电机及压电电子学为题于「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演讲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昨天举办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由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Hightower材料科学及工程讲座教授及董事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中林教授担任主讲嘉宾。科大师生踊跃参与讲座,反应热烈。
王教授以「纳米发电机及压电电子学」为题发表演说,并分享他如何踏上研究之路。他说:「所有人类制造的东西都由电力驱动。我在想,我们可否以人类的机械性感官去驱动电子产品?可否以想象控制电子器材?我认为是可行的。」
王教授讲解纳米发电机的最新发展。纳米发电机利用压电效应、摩擦起电效应及热释电效应为微型或纳米系统提供自给自足的能源。王教授表示,现今的纳米发电机输出的电力足以驱动无线感应系统,以及为一部手机充电。这项技术日趋重要,可让微型或纳米系统,以及便携电子产品持续及独立运作,亦省却维修工序。
王教授认为纳米发电机是一项革命性科技,他说:「这项技术可应用于不同层面,更重要的是,所需的材料并不昂贵,这意味纳米发电机的价格将在可负担的水平,有关技术亦可以非常容易提升和调整。纳米发电机技术不仅能够驱动便携电子产品,将来更可能应用于利用风力及海浪发电的大型电力装置。」此外,王教授在讲座中亦阐述了压电电子学的最新发展情况。
王教授是知名物理学家,专门研究纳米科技。他于2009年获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2年成为欧洲科学院院士;2005年成为美国物理学会院士;2006年成为美国科学促进会院士;2008年成为材料研究学会院士;2010年成为美国显微学学会院士;2002年成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院士及世界创新基金会院士。他亦于2015年荣获汤森路透集团引文桂冠奖。
除了王教授,多位杰出人士包括诺贝尔奖得主、政策领袖、企业领袖与实业家等,亦将应邀莅临为「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演讲,包括印度储备银行行长Raghuram Govind Rajan博士。至于讲座系列的首位主讲嘉宾为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前能源部部长朱棣文教授,其他讲者包括施耐德电气主席兼行政总裁赵国华先生、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人及董事会主席王石先生,以及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史特曼教授等。科大将邀请更多杰出人士进行演讲。
传媒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