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6

新闻
读书座谈会, 青年创业, 创业
夢想 X 熱情 — 青年創業家的路
作者在座談會中,分享《夢想 X 熱情 -- 青年創業家的路》一書中科大十多位校友的創業故事。
新闻
生物医学, 国际
CRISPR-Cas9基因工程技术发明者埃曼纽尔‧卡彭蒂耶教授在「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探索生物医学基因治疗的新机遇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于4月11日举办「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由发明CRISPR-Cas9基因工程技术的埃曼纽尔‧卡彭蒂耶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这项技术正为生命科学研究带来革命性影响。 卡彭蒂耶教授是马克斯普朗克传染病生物学研究所调控传染病生物学系系主任,她以「基因工程学中革命性的CRISPR-Cas9技术:从细菌中学到的知识」为题发表演说,讲解她最新的研究发现。她表示,能编辑核糖核酸的CRISPR-Cas9系统是生物学领域中新近出现的革命性技术,可用于快速而有效的标靶定位基因组编辑、染色体标记,以及基因调控。 卡彭蒂耶教授说:「能编辑核糖核酸的CRISPR-Cas9系统能成为一个实用的多功能系统,在全部三界生物的细胞进行基因编辑,广泛应用于生物技术、生物医学以及基因治疗中。这项技术开创了生物医学基因治疗的全新机遇。」正如在过去两年发表的大量学术研究显示,以CRISPR-Cas9作去氧核糖核酸的标靶定位已经迅速且广泛地获科学家应用于编辑和沉默多种细胞和生物的基因组,包括人类细胞、植物和老鼠。」 卡彭蒂耶教授于皮埃尔和玛丽居里大学修读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及遗传学,并于巴斯德研究院取得微生物学博士学位。她曾于美国发展,之后返回欧洲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马克斯‧F‧佩鲁茨实验室担任助理及副教授,并成立其研究团队,其后于瑞典于默奥大学分子感染医学实验室出任副教授,至今仍是该实验室的客座教授。于2013年至2015年间,卡彭蒂耶教授是德国布伦瑞克的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调控传染病生物学系系主任和德国汉诺威医学院教授。在2015年,卡彭蒂耶教授获委任为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科学会员及德国柏林马克斯普朗克传染病生物学研究所的系主任。
新闻
HKUST rises to no. 3 worldwide in Times Higher Education’s 150 World’s Best Young Universities 2016
/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6/young-university-rankings#!/page/0/length/25/sort_by/rank/sort_order/asc/cols/stats
新闻
联系
T&M-DDP Annual Party 2016
Dual Degree Program i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T&M-DDP) Reunion Party is held annually to strengthen connections between students, alumni, staff and faculty. This year, around 130 students, alumni, faculty and staff joined the Annual Party on 12 March 2016.
新闻
在校, 学生发展, 可持续性
Staying Green. Joining Hands with the Societies
The Green Society Promotion Awards aimed at rewarding student societies who demonstrated outperforming sustainable actions during the promotion period.
新闻
科学, 科技, 国际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艾力克·贝齐格博士 以「超高解像度萤光显微镜技术」为题于「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演讲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天举办「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由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艾力克·贝齐格博士担任主讲嘉宾。科大师生踊跃参与讲座,反应热烈。 贝齐格博士以「超高解像度萤光显微镜技术」为题,介绍显微镜技术的最新发展。他说:「随着我们对生物系统的认知增加,我们想探求的问题渐趋复杂,亦因此需要更先进的光学仪器协助找寻答案。」贝齐格博士更指出,传统光学显微镜的解像度,相较于微小如由分子自组成为的亚细胞结构,仍然相差百倍。 贝齐格博士讲解目前显微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显微镜的强光会对实验样本造成不利影响,以及活体组织的异质性会阻碍其高解像度观测。此外,他亦讨论了解决这些挑战的三个方向 ─ 针对细胞内特定蛋白,以近分子水平解像度成像的超高解像度显微成像技术;可以对活细胞或胚胎进行非侵入性动态三维成像的无衍射光学晶格平面照明显微技术;以及应用于恢复异质性样本例如斑马鱼或活鼠大脑皮层的成像质量之自适应光学技术。 贝齐格博士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系,并于康奈尔大学取得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1988年,他加入贝尔实验室,继续首项突破衍射限制的近场光学显微镜论文研究。1993年,他刷新数据储存密度的世界纪录,以及成功研发首个细胞超高解像度萤光成像及首个室温下单分子成像。他后来离开科学界,到父亲的机械器材公司任职。2003年,贝齐格博士寻找新发展方向,最终与好友兼贝尔实验室的同事Harald Hess先生研发了光敏定位显微镜(PALM)。后来,他与另外两名科学家共同获得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自2005年起,他出任珍利亚研究园区的组长,开发崭新的光学显微镜技术,促进生物学研究。
新闻
社区, 教与学, 跨学科
香港科技大学二十五周年校庆 与香港青年协会携手培育年轻人才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适逢二十五周年校庆,与香港青年协会合办「敢‧创‧未来」师友计划,以促进学习及开拓知识的活动,培育未来领袖,回馈社会。 「敢‧创‧未来师友计划」透过跨学科培训和师友交流活动,为具潜质的高中学生开拓视野,启迪他们追寻梦想,尽展所长。师友计划是科大二十五周年校庆活动中联系社区的其中一项主要计划。 科大跨学科课程事务处处长周敬流教授于师友计划启动礼致辞时表示:「科大很高兴与香港青年协会合作,为年轻人提供这个别开生面的学习体验。透过师友交流及不同主题的学习活动,我们希望学生能初步了解大学生活,并从科大教授身上获得有关学习及个人成长方面的启发。」 香港青年协会督导主任吕慧莲女士很高兴学生有机会向来自不同学术领域的科大教授学习,她表示:「我希望同学们把握这个难得的机会,主动向导师学习,探索未来的人生目标及志向。」 26名来自科大理学院、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及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教授参与是次师友计划,在二月至七月期间以小组形式向70名中四至中五学生介绍科学和工程的尖端科技和崭新技术,以及商业管理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及发展。学生亦会参观大学校园及参与跨学科活动。此外,每名学生获配对一名科大教授为导师,导师会分享个人成长及追求知识的经验,并提供建议。 有关「敢‧创‧未来师友计划」详情,请浏览 http://25amentorship.ust.hk。 传媒查询:
新闻
大学事务
香港科技大学委任叶玉如教授为副校长(研发及研究生教育)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日宣布委任叶玉如教授为副校长(研发及研究生教育),于本年11月1日起生效。 叶玉如教授现为科大理学院院长及晨兴生命科学教授,是本地培养的分子神经科学家。她凭借其脑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的杰出研究,以及在研发神经退化性疾病药物的贡献,于国际间享负盛名。科大经严谨的全球招聘后决定委任叶教授。 科大校董会主席廖长城先生对叶教授的新任命表示欣喜﹕「叶教授在学术和行政方面深具经验,于香港、内地及国际间拥有极强人脉网络,必定能与科大的高层管理团队携手合作,带领大学的学术研究及研究生教育发展取得更卓越成就。」 科大校长陈繁昌教授亦衷心祝贺叶教授,他表示﹕「叶教授是教育、科研及社会发展的领䄂,我深信她能推动科大的科研实力及研究生教育发展更上高峰。作为世界知名的研究人员,叶教授将为科大的学术研究订定更高的标准,为科大师生树立优秀的榜样。」 叶教授是享誉国际的分子神经科学家,亦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以及港科院创院院士。她是美国神经科学学会首位外籍理事会成员,亦为Journal of Neuroscience的资深编辑。叶教授屡获殊荣,当中包括由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以及法国政府授予的「国家荣誉骑士勋章」。叶教授乃香港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咨询委员会成员,亦是香港科技园、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及研究资助局董事局成员。 叶教授于哈佛大学取得药理学博士学位。她于1993年加入科大出任生物系讲师,1998年晋升为教授,2005年获擢升为讲座教授。她曾出任生物化学系主任(生物化学系随后与生物系合并成为生命科学部)及理学院副院长,并于2011年起出任理学院院长。2010年科大成立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大学首间国家级实验室,叶教授为创办主任。 科大高层管理团队衷心感谢现任副校长(研发及研究生教育)李行伟教授于任内的领导和宝贵贡献。李教授将于本年10月底第二届任期完结时卸任,继续其教研工作。 传媒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