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新闻
刘慈欣博士引领科大师生走进《三体》宇宙 想象AI未来
曾经,科幻是未来的一纸预言;如今,科技正以惊人的速度将预言变为我们身处的现实。作为对科学前沿的推演与想象,科幻小说不断拓展着人类认知的边界,而日新月异的技术也在持续重塑科幻小说的形态。在这双向奔赴的时代浪潮中,科幻将为我们绘制出怎样的未来图景?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于10月18日举行荣誉博士学位颁授典礼2025,并颁授荣誉博士学予首位荣获雨果奖的亚洲作家刘慈欣先生。同日下午,刘慈欣博士在科大李兆基图书馆主持了一场引人入胜的分享会,其间与科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人文学部讲座教授刘剑梅教授,以及在场师生和校友展开了一场深度思想交流。刘慈欣博士引领在场科大社群深入探索其代表作《三体》的浩瀚宇宙,畅谈创作背后的哲学思考与世界观构建。谈及未来,刘博士强调人类文明正处于持续上升的轨道。他表示:「人类整个的文明进程是在不断进步的,技术发展最终目的应是要解放人类,而非束缚个人成长。唯有当我们的科技文明进步,我们物质丰富才得到大幅提升,人类才有机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好的生活。」他进一步反思人工智能的潜力,并指出:「人类无论在智力还是体力方面,肯定都存在极限的;然而,人工智能却有可能穿透极限,将我们人类的文明播送到宇宙,实现我们长久以来难以企及的梦想。」从灵感的源泉到科幻叙事的永恒魅力,再从人工智能对创作的影响到大数据时代的未来想象,刘慈欣博士的独到见解为在场科大社群打开了新的思想维度,拓展了我们的知识视野。这不仅是一场知识的交流,更是一次想象力的激荡,点燃了科大师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与探索热情。传统大牌档体验 香港风味与文化当晚,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及校长叶玉如教授邀请刘慈欣博士在深水埗地道的大排档共晋晚餐,并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博士、科大副监督陈祖泽博士以及多位文化界和学界朋友,在充满本地特色的餐饮氛围中品尝地道小炒和风味菜式,并就香港文创发展和人才培育等议题展开了交流。
新闻
香港科大冯诺依曼研究院团队发布创新AI图像生成和编辑器 突破创作瓶颈 表现优于现有模型
人工智能(AI)图像编辑及生成模型获广泛应用于图像创作,然而其对抽象概念如感觉和氛围等理解精准度一直存在局限,且多依赖纯文字指令,较难准确表达复杂图像意思,亦无法捕捉风格、材质或光影等效果。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冯诺依曼研究院院长兼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讲座教授贾佳亚教授带领的团队成功开发名为「DreamOmni2」的AI图像生成和编辑器,不仅拥有卓越的多模态指令编辑和实体对象生成能力,更在抽象概念的理解和生成方面有重大突破,让AI不仅能「看图」,更能「理解图意」,多方面表现优于同类型开源和闭源模型, 为AI创作开启无限可能。直击缺陷:解锁抽象概念的创作潜能近年,图像编辑及生成模型的发展进入爆发阶段,新品频出,但暂时仍未有任何模型能彻底克服实际作上遇到的两大缺陷。 其一是文本指令的局限性,纯文字指令难以准确描述人物特征、抽象纹理等细节。 其二是抽象概念的缺失,现有模型仅能处理有形实体,如人物、对象,无法有效应对发型、妆容、纹理、光影效果或风格等抽象概念,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创作空间。 DreamOmni2则可解决有关难题,成功执行两大全新任务,包括根据用家输入的抽象或实体概念,执行多模态指令编辑和生成,真正成为「全能创作工具」。 全面性能测试:超越现有开源与闭源模型在多模态指令生成任务中,DreamOmni2能基于图片中的实体进行图像生成,例如提取图一的画作挂在卧室墙上,将图二盘子的材质套用在图三的水杯,并将水杯放置在桌子上,以生成符合用家要求的新图像(图示一)。 在多模态指令编辑任务中,DreamOmni2的表现亦非常优秀,例如将图中帽子的颜色变成与另一张图毛衣相同的配色(图示二)。
新闻
香港科大与戈壁创投成立风投基金Gobi-Redbird Innovation Fund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港投公司)与戈壁创投(戈壁)今日宣布成立一支全新战略基金,重点培育由科大孵化的早期初创企业。「Gobi-Redbird Innovation Fund (Gobi-RIF) 」旨在促进前沿学术研究产业化,加快大学科研成果推向全球市场,为全球提供变革性解决方案。作为「Redbird Innovation Fund (RIF)」框架下的第二支风险投资基金,Gobi-RIF基金将整合科大的世界级科研实力与创新生态系统,以及戈壁创投在亚洲首屈一指的创投经验,并借助其遍布亚洲16个战略据点的卓越网络,加快四大重点领域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进程,包括生物科技、工业4.0、人工智能与机械人及金融科技。是次合作获港投公司支持,是港投公司于2025年5月在其主办的「国际耐心资本论坛」上公布的「耐心资本专项基金」项目之一。港投公司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全资拥有的耐心资本机构,肩负着双重使命:在追求财务回报的同时,提升香港长远的竞争力和经济活力。Gobi-RIF基金已锁定多家极具潜力的初创公司,均源自科大,其中包括割草机械人开发商来牟科技(Lymow),该企业在北美市场表现出色;专门研发模拟讯号集成芯片的无晶圆设计公司原子半导体(Atom Semiconductor);以及专注于先进人工智能气象技术的空间级卫星解决方案提供商星睿云智(Stellerus Technology)。该基金由戈壁创投负责管理,将采取积极的投资策略,以提升香港在大湾区及更广泛地区的创新影响力。
新闻
「科大 - 信和百万奖金创业大赛2025」香港赛区圆满结束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信和集团联合主办的「科大-信和百万奖金创业大赛2025」香港区决赛今日在科大清水湾校园圆满举行。赛事踏入第十五周年,今次比赛共吸引来自全球的348支队伍参加,竞逐奖项并交流创新理念,为可持续未来开发实用解决方案。Stellerus Technology Limited凭藉其研发的飞廉星座计划,荣获最高荣誉 - 白金奖。颁奖典礼由信和集团副行政总裁黄永龙先生,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及科大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教授主礼。入围团队向业界伙伴、投资者及学术领袖等一众嘉宾展示创新项目。在「香港科技大学组」中,专注透过人工智慧(AI)研发气象科技的公司Stellerus Technology Limited、病理大模型驱动的AI智能诊疗平台SmartPath、研发AI自动化牙科牙齿矫正及治疗方案设计系统的Lulusmiles分别夺得白金奖、金奖及银奖。而「国际学生组」的Envirovex (英国)、MaternaSense (美国)、BACKEER (哈萨克斯坦)分别夺得白金奖、金奖及银奖。「可持续发展影响力奖」继续作为比赛的亮点之一,分别由 LoonGaN Technology Co Limited、Regenerative System及 Stellerus Technology Limited获得。可持续发展、医疗健康与女性赋权是本届大赛的焦点议题,参赛队伍善用人工智慧、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开发出多种创新诊疗工具、女性健康技术及环境解决方案等,展现科技在医疗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无限潜力。
新闻
香港科大团队开发全新膜蛋白提取方法 拓展生物学研究范围
膜蛋白在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也是重要的药物靶点。过去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依赖去垢剂从细胞膜中提取膜蛋白以进行结构研究。尽管这些传统方法显著推动了人们对膜蛋白结构的理解,但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去垢剂筛选过程消耗资源以及缺乏天然膜脂环境,这可能阻碍了对脂质介导膜蛋白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为此,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生命科学部党尚宇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囊泡的新方法,能够保留天然脂质环境,促进后续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经过四年的系统研究,党教授团队的新方法避免了使用去垢剂进行纯化,而是直接从细胞膜中生成含有目标蛋白的囊泡,供后续的冷冻电镜成像和结构研究。团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用於囊泡样品的制备、纯化和质量控制,使这种方法可应用於多种膜系统。为应对由天然膜结构引起的强背景信号和干扰,他们开发出一种基于电镜图像的筛选方法,并结合人工智能模型,专门分离高质量的膜蛋白粒子。研究团队成功将这种方法应用於多个膜蛋白系统,解析了在大肠杆菌细胞膜中过度表达的AcrB蛋白3.9 Å分辨率结构,以及在猪心线粒体内膜中解析的天然呼吸链复合物III的3.0 Å分辨率的结构。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博士候选人刘航表示:「凭借党教授的跨领域研究策略,团队成功建立了一個涵盖样品制备和数据处理的综合系统,用於膜蛋白的原位结构研究,並解决了不少以往未能克服的挑战。」与传统基于去垢剂的方法相比,这种新方法不仅成本更低、操作更简单,使用也更便捷,最重要的突破是它保留了天然膜环境和关键脂质分子,最大限度地维持了膜蛋白的天然构象。这种新方法也表现出良好的通用性,可以应用於不同物种和细胞膜结构的各种膜蛋白,有望显著减轻研究人员的工作量,降低膜蛋白结构解析的难度,並拓宽冷冻电镜结构生物学的研究范围。
新闻
香港科大、教育局和空间应用中心举办「香港中学生空间站科普载荷和科学实验方案设计比赛」颁奖典礼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教育局和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空间应用中心)联合主办香港中学生空间站科普载荷和科学实验方案设计比赛,并于昨日在科大举办颁奖典礼,表扬表现优秀的参赛学生队伍,肯定他们在航天科学探究方面的努力和学习成果。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博士致辞时表示,为响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局大力于中小学推动创科教育。今学年新开设小学科学科,以及已公布的更新初中科学课程,达至「九年一贯」的科学基础教育。课程融入航天与创科元素,有助学生了解国家最新创科发展,增强科学素养,培养家国情怀。施俊辉博士赞赏参赛同学成功展现学校及比赛培训课堂学到的数理科技知识和创新思维的结合,设计了极具创意的太空实验方案。他指出,当中四个特别金奖方案正由专家团队提供专业指导进行优化,有机会获推荐至二○二六年的国家航天任务——「空间站香港科普卫星」任务,由载荷专家于空间站操作。他感谢校长、老师和家长的悉心指导及内地各院校和机构对比赛的支持,并勉励同学们保持对科学的热忱,未来为祖国创科及航天事业作出贡献。中国科学院(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副总师钟红恩博士致辞时指出,航天科普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激发青年对科学的热情、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期望透过是次科普活动点燃香港年轻一代探索宇宙的梦想。他在活动上发表有关我国航天事业最新进展及空间科学研究重要意义的主题演讲,令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新闻
「科大-信和百万奖金创业大赛2025」决赛揭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信和集团今日宣布,第十五届「科大 - 信和百万奖金创业大赛」决赛正式揭开序幕。本届赛事汇聚来自香港以及五大洲、22个国家及地区的348支队伍,参赛队伍历来最多,包括来自澳洲、美国、南非、英国、日本、印度及哈萨克斯坦等国的队伍,体现赛事培育新一代创科人才的承诺、并促进本地与国际创业家的合作交流。
约260支科大队伍及90支来自牛津大学、康乃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京大学等国际顶尖学府的学生队伍,将竞逐15个决赛席位及总值逾100万港元的奖金,以创新构想应对实质社会挑战,共同构建可持续未来。科大与信和集团多年来携手合办这项年度赛事,致力培育新一代创新创业人才,支持他们实践创业梦想,拓展业务规模。
2025年赛事亮点:人工智能与共融
人工智能发展正迅速重塑各行各业,大赛遂于今年首度推出人工智能工作坊,邀请业界专家指导参赛队伍掌握机器学习、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等技能。本届约三成参赛队伍聚焦研发由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技术提供的解决方案,属本届参赛项目中占比最多的组别。
值得一提的是,科大在今届赛事中,特别为女性参赛者提供一对一指导,以鼓励女性创业,成功将女性参赛者比例提升至三成以上。
另外,大会今年续设「可持续发展影响力奖」(Sustainability Impact Award),旨在鼓励初创和新一代创新者将ESG(环境、社会及管治)理念付诸实践。经过全面评估和遴选,最终入围的六支团队已于八月中旬在北部都会区举办「One North创科 AI 夏令营」中,向公众展示ESG创新应用方案。
新闻
沿海城市气候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吴宏伟教授荣获三项国际大奖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副校长(大学拓展)暨土木及环境工程系讲座教授吴宏伟教授近日荣获三项由顶尖机构颁发的殊荣,包括英国特尔福德金奖 、由加拿大土木工程学会颁发的Donald Stanley最佳论文奖 ,以及《计算机与岩土工程》期刊的Scott Sloan 最佳论文奖。这些奖项表彰了吴教授在泥石流体力学、可持续废物管理和斜坡安全等领域的超卓学术成就。
吴教授在岩土工程及土力学方面是国际知名的学者,其专业研究领域包括非饱和土力学、生态岩土学及泥石流和山泥倾泻防治。根据2024年史丹佛大学公布的全球顶尖2%科学家排名,他是唯一一位在地质与测绘工程及土木工程子领域中,跻身“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前五名的华人教授,同时也是五人中最年轻的一位。吴宏伟教授日前获国家科技部委任新近成立的沿海城市气候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双主任之一。
吴宏伟教授表示:“这些荣誉并非是我个人的单独成就,而是整个团队协同努力的见证。我有幸共同领衔一所全国重点实验室,将一如既往,继续与全球学术界、产业界及政府深化合作,紧密对接国家战略目标,以全力推动具影响力的科研项目和成果转化。”
吴教授在岩土工程及土力学领域贡献卓著,成就斐然。其重要成果包括创立了状态相关非饱和土力学理论及应用,并根据此理论开发相关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这些理论与设备已被全球超过300家科研机构与大学采用,相关理论更成功应用于内地与香港、巴西以及东南亚多国的工程项目上。这些科创成果充分体现了多元协作和跨界融合的重要价值。
此外,为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吴教授近期在其“状态相关非饱和土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开创了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 生态岩土学。其所编著的相关教科书已被内地、香港以及全球多国大学采用,引领学科的发展。这门新的交叉学科理论,将为沿海城市气候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