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3

新闻
大学盛事, 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 研究及科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到访科大 与师生互动交流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热烈欢迎九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成员,今天莅临科大出席「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与大学师生对话」,与在场约400位师生互动交流,就太空探索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出席今日交流活动的主礼嘉宾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常任秘书长李美嫦、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副部长吴程、研究资助局主席黄玉山教授、教资会一般事务及管理小组委员会召集人蔡永忠、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以及一众大学高层管理人员。  代表团领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董能力为活动致辞,随后三名代表团成员﹕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系统总体室主任兼空间应用系统副总师钟红恩、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兼神舟十五号乘组航天员张陆,以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究员兼空间站系统副总指挥甘克力,分别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空间科学与应用、航天员的家国情怀与太空生活,和中国空间站的创意创新等主题发表演讲,获现场观众报以热烈掌声。 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及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王亚平亦有到场,而被誉为「天宫墨客」的张陆,更分享出差太空半年间写书法的体验,并向科大致送亲笔挥毫的书法对联。 沈教授为活动致欢迎辞时,感谢国家和香港特区政府的安排,让科大师生有机会亲身与航天员进行交流。他说﹕「从1970年「长征一号」火箭升空,到2003年中国实现载人太空飞行的梦想,中国航天发展在短短的数十年间,给世界展示了国家在航天科技方面的实力。去年,国家也首次到港选拔载荷专家,可见国家对香港科技界的重视和肯定,以及对香港作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认同。」
新闻
香港科技大学第三十一届学位颁授典礼 颁授荣誉博士予六位杰出学者及社会领袖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天举行第三十一届学位颁授典礼,并首次在毕业典礼上奏唱校歌。
新闻
大学盛事, 学生发展, 学生发展及联系, 本科生
科大本科入学资讯日2023创参访人次纪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在刚过去的星期六(10月14日),举办本科入学资讯日,吸引近4万人次到访,创历史新高。今年资讯日的主题是“We Shape the Future(一起塑造未来)”。作为推动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的先锋,科大是香港最早于教学上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教育机构,因此在今年的资讯日,特别开放科大不同的ChatGPT版本予同学试玩。另作为全港首间投放资源支持创业的大学,科大创业中心亦举办了多个初创企业分享,包括邀得奥运乒乓球奖牌得主、透过学生运动员学习支援及入学计划(SALSA)入读科大物理系的苏慧音同学,分享其开设爆谷加盟店的初创经验。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亦有到场与同学交流,与苏慧音一同派发爆谷小食。 科大的理学院、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和跨学科学院,当日亦举办了多场课程讲座以及其他精彩的体验和参观活动,让莅临的同学,包括来自本地及内地港人子弟学校的应届文凭试学生、内地高考学生和国际课程学生,了解科大的校园生活及最新入学要求。
新闻
大学盛事
香港科技大学举行升旗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四周年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四周年,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早于校园举行升旗典礼,科大副监督陈祖泽博士、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校长叶玉如教授、顾问委员会主席廖长城先生,及其他大学高层管理人员为仪式作主礼嘉宾。超过三百名包括科大校董会及顾问委员会成员、师生、校友、教职员及其家属亲身参与,并有逾14,000人在线上观看。是次典礼的升旗队由香港辅助警察队组成,当中五名成员为在读科大学生及毕业生。
新闻
科大与清华大学合办首届紫荆论坛 推动计算机学科创新和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 与清华大学于6月16日至17日携手合办首届「紫荆计算机学科发展论坛」。
新闻
科大独角兽日: 凝聚意念 激发行动
近百位科大毕业的创业者在一整天活动中与业界人士、潜在投资者、学者和政府官员交流见解,探讨合作机会。
香港科大故事
职员发展
向165位科大功臣致敬!
       香港科技大学虽然是一间相对年青的学府,但我们校园内也有不少已服务了二十年、以至三十年的同事。 他们长年以来谨守岗位、忠诚贡献,在大学的不同位置发光发亮。        为了成就每一次的科学探索,有同事为我们的实验室度身订造过无数件独一无二的器材。 为提升网络时代的学习体验,有同事不断努力将图书馆的服务和设施升级。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感觉受到重视,有同事时刻多走一步关心他们。 最近,大学向165位职员颁发 「2022 年度长期服务奖」 ,在庆祝他们踏上事业新里程碑之际,我们访问了其中三位得奖者。 且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心声。  一双巧手成就科研突破 李清先生 材料、设计和制造中心设施技术员 二十年长期服务奖   李清先生在工场焊接电路板  
新闻
论坛及会议
科大与李约瑟科技与文明基金会携手举办李约瑟会议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李约瑟科技与文明基金会(基金会)、李约瑟研究所、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学院携手举行名为「李约瑟的对话式论题:科学是跨文化互动的结果」的会议。 李约瑟博士(1900-1995)是二十世纪其中一位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及人文学者。他致力研究中国的科学及文明,最为人所知的是他提出的论题「鉴于15世纪前中国的杰出科学成就,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文明中发展,而是在欧洲发展?」。然而,这个题目已在过去几十年于各个国际论坛被热烈讨论,所以是次在科大举行、为期两天的李约瑟会议反而聚焦于李博士提出的另外一条较少受关注的问题﹕「古代中国及其他亚洲文明为甚么和如何导致现代科学的诞生和发展?」 会议由基金会主席李励生博士、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李约瑟研究所主席Martin K. JONES教授的欢迎辞揭开序幕,紧接其后的是港大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焯芬教授的主题演讲。逾二十位来自全球逾十个国家及地区包括美国、英国、南韩、日本、印度、新加坡、澳洲、黎巴嫩及阿联酋等院校的顶尖学者亦就一系列相关议题发表演讲。 在聚焦历史社会学、宇宙学、自然科学、医学传统和对话中的探索模式这五个主题的七个小组讨论中,与会者探讨了现代科学的兴起——不仅以西方为中心,而且还融合了中国古代、印度 、阿拉伯和波斯等文明,以及多元文化交流及互动如何影响数千年来的科学发展。 其中,科大李兆基图书馆经理(数码学术服务及档案)及首本完整记录由欧洲制图师绘制的中国地图(1584-1735)藏书的作者柏恪义博士,分享了十七世纪东亚手绘地图背后的故事。 此外,科大毕业生、李约瑟青年学者及李约瑟优秀学生奖学金得奖者 Jessie James MALIT 亦在会议总结环节上发言。 基金会主席李励生博士表示:「作为是次讲座的主办单位,李约瑟科学与文明基金会很荣幸汇聚到一众世界知名学者,就李约瑟博士的学术遗产进行讨论,包括科学的普及和现代科学从古代多元文明起源的兴起。」 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表示:「科大很荣幸能够通过协办和主持李约瑟会议,延续李约瑟博士的精神。透过多位杰出讲者的精彩演讲与讨论,激发新的想法,突破科学、技术和人类历史的认知,带来令人振奋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