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很高兴在教资会的「2014研究评审工作」(RAE 2014)中获得出色评价, 显示科大在多个研究领域均达到国际卓越水平。科大作为国际研究型大学,一直以推动创新研究和教育为己任,并鼓励教职员在不同领域进行大规模跨学科主题研究、促进知识转移。大学会参考「研究评审工作」结果,策略性地分配资源,以进一步加强研究发展,并透过优秀的研究提升教学质素。
请按此获取更多资讯。
旧式点心车今日重现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校园的中式茶楼,盛载着精緻软餐及传统点心的怀旧点心车,为有吞嚥困难的长者、照顾者以及其他合共百多名宾客,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饮茶体验。 一众科大高层管理人员与活动贵宾牵头,与学生和教职员义工队共同化身茶楼侍应,为客人送上美味点心,两所科大初创公司亦同场展示了如何透过科技创新,为长者提升生活质素。
吞嚥困难是常见的长者健康问题,成因包括身体机能退化或疾病,例如中风、认知障碍、柏金逊症和癌症等。本地研究显示,约六成居住于院舍、以及四成接受日间护老服务的长者,均面对不同程度的吞嚥障碍。由于担心于公众地方进食时呛到引起尴尬,许多长者往往避免外出用膳,令他们难以与家人一起外出用膳。
为提升社会对此议题的关注,并促进长者的身心健康,科大联同乐龄社企「Project Futurus」及基督教灵实协会携手举办活动,透过提供软餐点心、科技示范及音乐表演,为长者缔造难忘的「饮茶」回忆。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的合作研究团队首创一种层压形貌的界面微结构,可进一步提高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稳定性和光电转换效率。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高效率丶低成本以及器件美学方面的独特优势,在电网电力丶便携电源和太空光伏等应用场景均展示出取代传统硅电池的巨大潜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器件结构分为正式与反式两种。其中反式器件因各层电子材料比正式器件较为稳定,从而展现出更好的应用前景。尽管如此,反式器件仍然存在较多的界面科学问题,特别是富勒烯基电子传输层与钙钛矿表面形成的界面处缺陷富集,是影响器件性能与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科大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副教授与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周圆圆教授团队致力于从独特的结构视角开展基础科学导向的钙钛矿光电器件研究。透过与理大应用物理学系的蔡嵩骅教授团队的合作,团队发现通过在钙钛矿薄膜表面空间均匀地形成一种「分子钝化层-富勒烯衍生物层-二维钙钛矿层」的类「三合板」的层压结构,可有效降低界面缺陷密度、改善能级匹配度,从而提高了钙钛矿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并大幅度提高界面在湿热环境以及光照运行下的耐久性。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日宣布推出《净零排放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此为香港高等教育界中,首份采用多管齐下策略的综合行动纲领,旨在推动于2045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的愿景。科大将利用可再生能源所带来的发电收益,共投放3,000万港元资金,进一步推动减碳研究,并于校园应用各项创新减碳方案。
经过广泛咨询后,科大订立进取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包括在2035年减少50%温室气体排放,并于2045年实现全面净零排放1 。事实上,科大自2014年推出首份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以来,已成功减少34%的温室气体排放,为是次推出的《行动计划》奠下成功的基础。
科大《行动计划》最重要一环,乃推出《净零建筑标准》,为所有新建和翻新建筑订立严格设计和运营指引,相关规定更超越香港最高的绿色建筑认证要求。其中,预计于2025年落成的李家诚创科大楼将成为本港隐含碳最低的建筑之一,每平方米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低于500公斤,较香港绿色建筑议会的非住宅建筑基准低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