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败屡战,越挫越勇,是初创企业的生存之道。 在四年的创业路上,屠厚钧(Patrick)和拍档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挫折。 然而,这群只有26岁的初生之犊,已懂得如何迅速应变,摆脱困境。 每次失败,都代表一个新的契机。 凭着这股信念,他们重整旗鼓,最终创业成功,公司甚至入围《福布斯30位30 岁以下菁英榜》。
他们的创业之旅始于2017年。 当时Patrick还是学生,一边在科大修读最后一年的工商管理课程,一边当兼职补习老师。
他回忆说:「我与两位朋友成立了一个人工智能网上学习平台,透过大数据分析改善学生的学习成效。」 事与愿违,这个经营模式当时无法吸引足够投资者,三位创始人最终亏本,并决定结束业务。
Patrick说:「虽然未能打响头炮,但更重要的是怎样重新出发! 我们掌握了人工智能技术,加上市场对人工智能有庞大的需求,我们欠缺的是一个更有吸引力的商业模式。」
机会总是留给有心人。 几个月后,创业团队参加由全球最大奢侈品巨擘LVMH举办的初创大赛,提出以闭路电视收集顾客的行为数据,在不辬识客人身分的情况下进行实时分析,协助店铺调配资源,提升效益。
他们的构思获得评判青睐,胜出比赛,让他们再次踏上创业征途 !
2018年,团队成立Dayta AI, 全力为零售商研发分析方案,帮助店铺了解顾客的购物模式。
以人工智能预测顾客行为
店家将闭路电视接驳Dayta AI的云端平台后,软件便可实时分析多组数据,包括店面人流、客人年龄及性别分布,以及他们的消费行为和情绪。
软件将根据相关数据提出有助商业决策的重点意见,如怎样摆放最新产品才能吸引最多顾客,或如何提高个别年龄或性别顾客组合的销售力。
一家以香港为总部的食品公司便曾雇用Dayta AI,希望找出旗下一家店铺人流不足和产品滞销的原因。 澳大利亚一家车展公司亦借助他们的服务,了解性别与买车喜好的关系,以及不同顾客群组注视一辆陈列汽车所花的时间。 Patrick说,这些分析有助商家找到正确的巿场定位。
由于大部分客人和店家都关心隐私问题,Patrick会向客户保证公司的系统不会储存任何录像片段,亦不会在后端进行人面识别或身份配对。
他解释:「系统只会持续提供合计数据,不能从中识别个人身份。」 事实上,Dayta AI不但 严格遵守香港的《个人资料(私隐)条例》,也紧跟欧盟《通用数据保障条例》的规定。
Dayta AI采用订户制模式营运,按接驳其数据分析平台的镜头数量计算服务收费,相较其他同业,其中一项优势是客户可沿用现有监察镜头,大大降低营运成本。
疫情冲击
营运首年,公司已录得逾100万港元营业额,证明业务大有可为。 然而,举杯庆祝却是言之尚早-新冠肺炎蔓延全球,多个地区相继关闭边境,踏入2020年,商场和展览中心更连续多月空空如也,人流大跌 。
他说:「去年是公司成立至今最艰难的日子,业务增长大幅放缓,幸好今年已有强烈反弹的势头。」
虽然越来越多人接受网上购物,但Dayta AI的研究结果显示,实体商店仍占全球八成零售销售额。 Patrick认为店家要清楚零售市道环境,设计一套足以兼顾网上与实体业务的市场推广策略,而不是二选其一。
踏入2021年,零售业逐渐重拾生机,大型商场、地产发展商,甚至公营主题乐园都是Dayta AI的目标客户。
荣登《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菁英榜》 (亚洲区零售及电子商贸组别)的 Dayta AI,现时聘用十多名员工 ,大多负责科技研发。 公司至今已从科大创业基金及初创加速器ParticleX等集资300万美元,并获得" 香港人工智能实验室 支持,此非牟利项目由香港科技园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及商汤集团合作成立,培育人工智能初创企业。
走出香港,Dayta AI现时也为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的客户提供方案,不久更会进军印尼和泰国。 随着实体业务在多国陆续复苏,Patrick表现乐观,深信公司能把握时机,迈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