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6

新闻
毕业礼, 大学盛事
HKUST 24th Congregation
HKUST's 24th Congregation was held on 17 & 18 November 2016. Over 100 IPO graduates from Dual Degree Program i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T&M-DDP), Risk Management & Business Intelligence Program (RMBI),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Program (EVMT), MPhil/PhD Environmental Science, Policy and Management (ESPM) and MSc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EVSM) attended the Congregation Ceremony on 17 November 2016 at the Atrium.
新闻
论坛
T&M-DDP Executive Forum Series: Biotech Start-Up-The Growing Pain & Fun by Dr. Benjamin LI,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Lee's Pharmaceutical Holdings Limited
Dual Degree Program i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T&M-DDP) invited Dr. Benjamin LI,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Lee's Pharmaceutical Holdings Limited to share his research and start-up journey of his pharmacy empire at the Executive Forum on 23 September 2016. Over 100 students joined the forum and got insight in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
新闻
导师, 联系
RMBI Mentoring Dinner 2016
Around 80 mentors and students attended the Risk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Intelligence Program (RMBI) Mentoring Dinner to kick-start the Mentorship Program on 25 October 2016.
新闻
职业
Perseverance Will Always Pay Off
We hear a lot about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like 'Smart Cities'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but how will they really improve our lives?  For Chris Tsui, inspired by the commitment to excellence and can-do spirit he learned while studying his Master in Engineering at HKUST, there was only one way to find out....
新闻
研究, 发现, 科学
香港科技大学致力培养年轻研究人才 三名本科生于《自然通讯》发表论文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致力培养学生对研究的热诚及兴趣,三名科大本科生近日便发现一种方法,可更简捷便宜的制造纠缠光子对。由于纠缠光子对是量子通讯及量子网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名同学的发现令新一代量子网系统实用化的愿景,又向前迈进一步。 有关研究论文由科大原子及量子光学实验室负责人,兼物理学系及生物医学工程学部副教授杜胜望指导,应届毕业生舒驰、数学系三年级学生周子翘及物理系二年级学生祝令邦合作撰写,近日于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中发表。其他合著者包括物理学系客座教授雷明德、杜教授实验室的前博士后研究员陈鹏及复旦大学的肖艳红教授。 理论上,由原子及光子组成的量子网系统,比普通经典网络系统的讯息容量要大得多。但受制于物质原子量子节点与光子的相互作用效率,大型量子网系统的研发仍停留在初步阶段。为了令光子能有效地与原子相互作用,光子的带宽须窄于原子的自然线宽。窄带光子对可利用冷原子系统生产,惟有关设备的设置十分复杂,需占用大量空间,而且成本昂贵。如今,由杜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由多普勒展宽(530 MHz)的热原子蒸气室中,产生亚自然线宽光子对(2MHz),不但大大简化制作程序,亦有效减省成本,为量子通讯发展的实用化带来新希望。 杜教授说:「我们发现,运用具石蜡涂层并加热至摄氏63度的原子蒸气室,可成功产生具可控制带宽窄(1.9-3.2MHz)及相干时间(47-94ns)的双光子。利用这种崭新方法生产的窄带纠缠光子对,效果至今是全球之冠。」 舒驰于科大就读本科期间,共于五份包括《物理评论快报》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了六篇论文,他现正于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周子翘早前由物理转攻数学系,现已开始撰写另一篇有关微分几何学的几何流学术论文。祝令邦则于去年国际物理奥林匹克赛中夺得金牌后获科大取录,并获颁发奖学金,他入读科大首年便协助撰写论文。
新闻
教育, 跨学科
香港科技大学与滑铁卢大学合办博士双学位课程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滑铁卢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让来自不同学科的博士生,可获两所大学颁授双博士学位。 科大校长陈繁昌教授与滑铁卢大学校长汉杜拉普尔(Feridun Hamdullahpur)教授,近日就两院校所提供的双博士学位课程,签署共同指导协议。来自两所院校任何学院的获选学生,将以相若的时间,分别接受两所院校教授的指导。两院校去年合作开办工学博士双学位课程,这项协议将进一步拓阔现有的合作层面。 陈繁昌教授喜见科大与北美领先学府滑铁卢大学,深化在博士教育方面的合作。他表示:「建基于现有工学博士双学位课程的策略性合作,两所大学今次再扩展合作范围,这将有助提升两所院校的接触及交流,我相信可以从中培育及激发更多具创意的念头。」 汉杜拉普尔教授亦对新合作协议表示欣喜,他说:「滑铁卢大学很高兴与全球顶尖学府之一的香港科技大学,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来自不同学科的博士生可获得宝贵的机会,除了于学术及研究方面,能与各领域的翘楚合作,亦可受两所院校的创新文化所熏陶。」 修读课程的学生需达到两所院校的课程要求,并要完成一份博士论文及一次论文答辩。顺利完成课程的学生将分别获两校颁授博士学位。 有关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www.ust.hk)是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其科学、工程、商业管理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臻达世界一流水平。科大校园国际化,提供全人教育及跨学科研究,培育具国际视野、创业精神及创新思维的优秀人才。科大一向以学术严谨和研究成果丰硕著名,其研究于香港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2014研究评审工作」获得最多「世界领先」评级。科大于最新的《QS》年轻大学排名位列全球第2,而科大的毕业生在2016年度的全球大学就业能力调查排名第13位,位列大中华院校之首。工商管理学院的凯洛格-科大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课程,今年于《金融时报》全球EMBA课程排名中再度位列榜首,第七度荣膺全球第一。 有关滑铁卢大学
新闻
What it Means to Be Green
  One HKUST student has found his  calling promoting sustainability on campus Set amid the captivating scenery of Clear Water Bay, the HKUST campus acts as a buffer between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Yet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s not always on everyone’s minds as they move through our buildings and open spaces. But Ansh Nasta is different. A second-yea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tudent and an Eco-Rep in the Sustainable Campus Leadership Program, Ansh is aware that the campus needs to reduce its ecological footprint. When asked what spurred his commitment to the environment he credited the influence of his mother, who loves to garden, and the experience of growing up in Mumbai as skyscrapers slowly displaced the local sparrow population.
新闻
生物技术, 社会科学, 国际
三位杰出学者于「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分享研究成果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于上周举办「科大25周年杰出人士讲座系列」,邀请三位杰出学者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罗伯特·兰格教授、裴宜理教授及Ingrid Daubechies教授,他们亦为科大应届荣誉博士。 罗伯特·兰格教授以「生物材料与生物科技:从血管新生抑压剂,至受药物传输控制系统的发展及组织工程基础」为题,介绍他初期就大分子的传输系统,以及分离血管新生抑压剂的研究,如何引发了大量新治疗方法;以至后来包括纳米粒子和纳米技术等崭新药物传输技术的研究,如何为疫苗接种及治疗包括癌症等疾病,开启了新的研究方向。他亦探讨透过混合动物细胞与合成聚合物,以及利用生物材料合成法等,开创修补软骨、皮肤、血管和脊髓等组织的未来治疗方法。 裴宜理教授则以「古今中国﹕高等教育与专制回归」为题,探讨高等教育和专制政权的关系。她挑战一般西方社会学家,对国家支持高等教育政策和民主政权是相辅相成的看法,并以拥有「史上最稳固的专制政权」的中国为例,争辩它自帝制时期以来,其政权得以茁壮成长,实与国家支持高等教育的政策息息相关。 昨日,Ingrid Daubechies教授在她「以数学帮助艺术史学家和文物复修者」的讲座中,分享如何以数学演算,协助修复艺术品,譬如遭战火炸成碎片的著名意大利画家曼塔纳的壁画等。她继而分享数学的其他用途﹕包括协助移除工艺品、鉴定画作所属的时期和令隐藏画作得以重现眼前等。 罗伯特·兰格教授是麻省理工学院David H Koch学院教授。他于康奈尔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分别取得化学工程学士及博士学位,并在70年代中期,首度以控制药物传输速度的研究扬名。他的实验室是现今最大的生物医学工程学术设施,研究领域包括药物开发、新型生物材料、组织工程、干细胞和纳米级的药物传输等。他曾发表逾1,350篇论文、获超过220项重要奖誉,并拥有全球逾1,100份已获批及正获审批的专利。他获《福布斯》杂志选为全球15位可以改变未来的创科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