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Thumbnail
新闻
化学
科大化学家发现「超级」光还原剂 为光催化带来新进展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理学院的化学研究团队近日成功开发一种全新的「超级」光还原剂,为光催化有机合成领域带来重要进展。 量子点材料(Quantum dots)在光能捕获并转换为化学能的光催化领域中具有巨大潜力,但由于科学界对量子点材料的光物理学了解有限,它们在光催化有机合成的应用上远远落后于小分子光敏剂。科学界过去多项研究发现,透过量子限域效应产生的热电子可以显著提升光还原效率。然而,如何在温和条件下高效产生热电子一直以来都是一大难题。 为解决这项难题,由科大化学系吕海鹏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采用可见光吸收半导体纳米晶体,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光催化系统,利用锰掺杂的CdS/ZnS量子点,透过自旋交换俄歇过程成功高效地产生热电子,为突破传统限利提供了新思路。 这些透过新系统产生出来的热电子在多种有机反应中表现出色,包括Birch还原反应以及C-Cl、C-Br、C-O、C-C和N-S键的还原断裂。值得注意的是,该系统甚至能催化还原电位低至−3.4 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的底物。研究团队采用了双光子激发策略,仅需以往分子或量子点体系的1%可见光辐照功率,就能产生一种「超级」光还原剂。 此外,团队还能透过调节光的强度来控制何时开始和停止生产热电子,从而实现可编程的交叉偶联级联反应。 吕教授表示:「研究充分利用了量子点独特的光物理性质,扩展了量子点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表明量子点体系在传统分子光催化剂难以实现的复杂有机转化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研究成果最近在《自然通讯》发表。
科大成立潘乐陶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引领气候创新    共创永续未来
新闻
研究及科技, 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 社区, 研究
科大成立潘乐陶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天正式成立潘乐陶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此项目具有革新意义,旨在加速气候韧性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及提供创新的政策方案。中心在潘乐陶慈善基金创办人潘乐陶博士工程师的慷慨捐助下成立,汇聚科大于气候科学、先进模拟系统、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专才,为全球政府、产业界与社会提供可拓展而又切实可行的方案。 来自欧洲、美国、韩国和中国内地等顶尖学府的知名学者,以及政府与学术界领袖均云集于研究中心的成立典礼上。开幕仪式更邀得香港特别行政区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先生、潘乐陶博士及工程师,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教授,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教授以及研究中心主任陆萌茜教授一同主礼。 以科研驱动实质变革 研究中心致力推动跨领域合作,并提供以科技为本的解决方案,增强社会抵御气候威胁的能力。该中心的核心使命是结合前沿科学研究与政策及产业需求,强化世界各地社群应对气候转变的影响及降低气候转变带来的风险。 初步重点研究领域:
Group photo
新闻
大学盛事
科大举行升旗仪式 首支学生国旗护卫队亮相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早于校园内举行升旗仪式,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八周年。 主礼嘉宾包括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政策研究室秦宏参赞 、科大副监督陈祖泽博士、科大校董会副主席施熙德女士、校长叶玉如教授,以及其他大学高层管理人员。  是次典礼首度移师至科大广场中央举行,逾二百名师生、校友及其家属亲临现场参与庆祝典礼,另有逾三万人在线上观看直播。 众人共同见证国旗、区旗及校旗于火鸟日晷雕塑前冉冉升起,祝愿香港在祖国支持下繁荣稳定,再谱新篇。 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表示:「科大仝人盛大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八周年。 凭借国家的坚实后盾,香港成功由乱转治,迈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科研创新与教育等领域迎来蓬勃发展。 身为全球五十强顶尖学府,科大长期深耕创新教学、前沿研究及成果转化。 我们矢志追求教研卓越,全力协助香港打造国际专上教育、创科及医疗创新三大枢纽,为国家未来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典礼中,由科大学生组成的国旗护卫队首度亮相,负责庄严的升旗仪式。 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进一步阐述:「青年乃国家与香港之未来所系。 科大作为高教界重要一员,肩负言传身教、传承爱国爱港精神的使命。今年成立学生国旗护卫队,正是为了强化青年对国家的归属感,厚植民族情感与家国情怀。 我们诚盼更多同学参与其中,同时科大将持续巩固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与自豪感,塑造心系祖国、胸怀世界的新一代。」 国旗护卫队首亮相 参与学生感自豪 科大国旗护卫队由24名来自香港及内地的科大本科生和研究生组成,自五月起接受香港青少年军总会的专业升旗训练。 典礼中,队员展现出严谨而专业的态度,确保仪式庄重有序、圆满完成,充分体现科大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 理学院一年级本地生、护卫队成员唐建博同学表示,能亲身参与这次庄严的升旗仪式深感荣幸与自豪。他说:「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是个普天同庆的日子。 虽然我未曾经历祖国的艰难岁月,但见证香港背靠祖国、两地发展蒸蒸日上,深感骄傲。 作为科大国旗护卫队的首秀,我与队员所付出的汗水与努力都份外值得。」
华灯照仁心:黄仁勋博士亲笔签名皮褛拍卖筹款	支持科大优质教育
香港科大故事
捐款, 大学盛事, 社区, 大学发展
华灯照仁心:黄仁勋博士亲笔签名皮褛拍卖筹款 支持科大优质教育
香港科技大学基金(科大基金)首届《智汇》晚宴最近圆满举行,获各界慷慨捐款,共襄盛举。逾200位来自学术界、商界及慈善界的社会贤达聚首一堂,见证科大基金正式成立的重要里程碑。科大基金将致力加强科大社群的凝聚力,并开拓筹款网络,支持大学的策略发展。 晚宴活动精彩纷呈,当中最为瞩目的是拍卖NVIDIA创办人暨执行长黄仁勋博士捐赠的两件亲笔签名皮褛,最终筹得超过2,000万港元,将用以支持科大的各项策略发展计划。 这两件皮褛的背面绣上「HKUST」字样,手工精巧,象征着黄博士与科大的深厚渊源。去年十一月,黄博士在2024年科大学位颁授典礼上,获颁授工程学荣誉博士学位。典礼后,他身穿这件皮褛,出席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主持的「围炉对谈」,其后更将两件亲笔签名皮褛捐赠予科大,并特意在其中一件撰写寄语,意义非凡,让科大社群成员对此件珍品趋之若鹜。 校友赢得皮褛:「我很喜欢科大」 拍卖结果揭晓,最终由Madhead行政总裁曾建中先生(Terry)以1,000万港元投得该件由黄博士亲笔签名及题字的皮褛。皮褛上的寄语如是说:「以引以为傲的校友之心——献予香港科大与人工智能的未来」,意涵深远。 Terry本身是科大杰出校友及校董会成员,并在今次晚宴出任筹委会联席主席一职。他上台时留下感言:「我是科大校友,我很喜欢科大。」寥寥数字,情感真挚,场内顿时欢呼声起,掌声如雷,是科大社群上下一心的铁证。  
机械人结合人工智能 窥探智慧医疗新时代
香港科大故事
机械人学, 人工智能, 医疗健康科技, 环球健康科技, 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
机械人结合人工智能 窥探智慧医疗新时代
全球医疗保健正面临多重挑战,包括人口老化及慢性疾病日益增加等问题,为医疗体系带来沉重压力。因此,医学界对先进医疗科技的需求愈趋殷切,当中以入侵性较低、更精准的手术器材备受渴求,在全球掀起研发微型医疗机械人的热潮,以辅助医生更精准、有效地为病人提供治疗。 有见及此,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电子及计算器工程学系的申亚京教授带领其团队,踏上医疗科技创新之路。申教授的团队透过结合人工智能(AI)及机械人技术,研发出三款突破性的智能医疗器械,分别用于诊疗监测、手术辅助及术后复康,是开展智慧医疗新世代的崭新成果。 短小精悍—全球最细多功能手术机械人 微创手术往往需要处理人体内难以触及的位置,为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手术的精准度尤为重要。研究团队针对此需求而研发出全球最小的多功能手术机械人,其直径只有0.95毫米,体积较现有同类机械人小60%。 别看它身形迷你,这位微型「外科医生」集拍摄与精准导航功能于一身,能穿梭于人体内细小而狭窄的管道,例如支气管和输卵管,可协助医疗人员在人体内抽取组织样本、传送药物及进行激光热疗手术,无论在诊断或治疗等用途上,均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手术助理。 智慧小帮「手」 人类双手的神经分布密集,触觉灵敏,但身体一旦出现脑中风等健康问题,可能会导致手部功能丧失、麻痹或刺痛等。若能及早发现和准确地诊断这些病症的严重程度,可显著减低它对患者日常生活带来的困扰。然而,传统的手部功能评估主要依赖医生的观察,诊断结果可能因医生而异。 为应对此问题,研究团队从一种名为「螺旋芦荟」的植物获得灵感,研发出圆锥状的AI驱动装置「PhyTac」。此装置设有多达368个感应单元,患者只需手握装置并发力,系统便能实时显示手部的发力分布,让医生更轻易评估病人的康复进度。 游戏化呼气测试 新冠疫情过后,市民对定期肺部检查的需求上升,研究团队因而研发出一款直径仅8厘米、重约78克的家用肺部功能检测仪。这部仪器特别加入了游戏元素:使用者在家进行呼气测试和训练时,需调节吹气力度,以控制游戏中的飞鸟避过障碍,为过程增添趣味;同时,医生可遥距接收仪器收集的肺部功能数据,方便监测病人状况。
“I am an HKUSTer” Series: From a Student in Need to an Entrepreneur Giving Back
香港科大故事
校友, 创业, 联系
「我是科大人」系列:从受助到助人——科大校友以善心回馈社会
生于基层家庭,科大校友曾建中(Terry)现任手机游戏公司 Madhead 的行政总裁,其代表作《神魔之塔》风靡无数玩家,下载量超过2,300万次,并与多部人气动画合作。尽管事业有成,Terry始终心系科大。 Terry身兼校友、校董会成员及捐款人,对科大情深义重。在他办公室里,他最珍视的是一封20年前的科大信函,记录着母校于他家逢变故时提供的紧急援助。 Terry拿着信件,回忆道:「爸爸在我快将毕业时突然离世,科大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向我们发放一笔紧急经济援助 。我一直铭记并感激科大对我们一家人的支持 。这封信至今仍放在我的办公桌上。」 Terry与同为科大校友的弟弟 Terence 一直心存感恩,并于2016年捐款成立「学生紧急援助基金」,帮助遭遇突发经济困难的学生,延续当年母校对他们的帮助。 被问到若时光能倒流,Terry还会选择入读科大吗?他的回答坚定有力:「当然一定会!」 让我们一起见证这位科大人如何将感恩化为传承,惠及更多学子。  
科大获世界卫生组织委任 领导区域数码健康创新研究联盟
新闻
健康, 环球健康科技, 医疗健康科技, 研究, 公共政策, 人文社科
科大获世界卫生组织委任 领导区域数码健康创新研究联盟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获世界卫生组织(世卫)西太平洋办事处辖下的亚太卫生体系与政策观察站(Asia Pacific Observatory on Health Systems and Policies, APO)委托,牵头成立一个聚焦于数码健康创新的「区域数码健康创新研究联盟」。科大通过严谨的遴选程序获取任命,彰显大学在推展政策研究的国际领导地位。 该联盟由科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署理主任暨联盟首席研究员和经纬教授领导,同时汇聚来自区内多所顶尖机构的研究人员,包括:日本圣路加国际大学圣卢克国际医院的坂元晴香博士、马来西亚蒙纳士大学郑佩莉教授以及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罗源昆博士。 联盟以「善用数码健康技术和数据强化医疗卫生体制成果」为主题,于2025年正式启动,开展为期五年的跨学科研究,以应对亚太地区人口老龄化的挑战。通过整合公共卫生、工程学、健康科学和公共政策的专业知识,联盟会推动开发创新解决方案,以提升健康和社会福利系统。主要目标包括: •    开展与APO议程互相配合的研究和卫生系统活动; •    与APO秘书处及政策制订者合作,识别关键问题,综合并发表研究成果及实证; •    提供技术支持和领导力,建设本地卫生系统研究能力; •    伙拍APO秘书处共同申请和应用资助。 应对区域健康挑战 和经纬教授在科大担任公共政策学部副教授,他表示:「我们很荣幸能够领导这个具开创性的联盟。数码健康创新是构建更高效、精准,且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系统的关键。通过跨学科研究整合医疗健康、技术创新与公共政策,我们将与伙伴携手开创以实证为本的解决方案,强化亚太地区的医疗卫生体制。」 世卫旗下APO的合作成员包括:亚洲开发银行、澳洲外交贸易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国政府、太平洋共同体、世界银行,以及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和东南亚区域办事处。
智慧飞翔:科大数码双生开创空域新维度
香港科大故事
无人驾驶飞机, 研究, 创新, 智慧城市, 研究及科技
智慧飞翔:科大数码双生开创空域新维度
对大多人来说,平凡之路才是安全之道,而未取之路则属于勇于探索的开拓者。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的学者正是如此,他们不断突破界限,志在苍穹,还将创新目光投向无垠的天空。 在科大低空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团队以崭新思维全力革新城市空域发展,积极响应香港特区政府推动低空经济的政策。现时,他们正运用突破性的数码双生技术,打造能复制实体世界的虚拟模型,为无人机管理、空域管制及基建监察带来革命性转变。 这项使命由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郑展鹏教授带领,致力释放低空经济的无限潜力。 数码双子图:无人机管理的全新时代 所谓「数码双子图」,是与现实世界实时同步的虚拟镜像模型,利用感应装置和物联网设备收集到的数据不断更新。应用于无人机领域后,便能建立出高度互动的三维空域或基建地图,让导航及协调更趋精准。 郑教授解释:「数码双子图能实现与无人机操作同步,在复杂空域中安全导航,犹如智慧化的无人机航空交通管制。透过这个平台,我们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可视化呈现无人机、空域及基建,进行模拟和精密管理。」   图为数码双生子图原型平台,有望推动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