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8

新聞
科大研究人員開發香港首個創新融合定位技術 塑造智慧城市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研究人員最近開發了一項突破性融合技術,能顯著提高室內定位的準確度,實現以位置為本的新型智能定位應用軟件,如室內導航、根據位置的個人化推薦系統、人群分析及人流管理等。由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陳雙幸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的技術,是全港首個於移動平台上將Wi-Fi和其他訊號融合的位置傳感軟件,該技術結合Wi-Fi、地磁場、藍牙、視像及加速計的訊號以進行個人定位,在一般環境下,融合定位技術較傳統技術的表現準確三倍,誤差少於2.5米。有關技術目前已在尖沙咀海港城商場投入應用 ;團隊亦於不同醫院及商場(與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研究及開發部、電訊盈科企業方案有限公司和領展等合作)進行商業試驗。本身亦為科大創業中心主任的陳教授表示:「目前定位技術通常只從單一源頭獲取訊號,由於各種訊號均有其局限性,定位技術的準確度並不完全令人滿意,應用層面亦較偏狹。為了克服這些問題,我們的技術將不同的訊號融合,結合它們的優勢,大大提升準確度,讓嶄新的定位服務得以出現,推動香港發展成為智慧城市。」此技術亦可與政府早前公布「香港智慧城巿藍圖[1]」中的多功能智慧燈柱試驗計劃產生協同效應。藍圖計劃自2019年起,於街道安裝多功能智慧燈柱,方便收集實時城市數據,以加強城市管理及其他公眾服務。若結合這項融合技術應用,智能燈柱不僅可為遊客及公眾提供即時的定位服務,還可預防某些人士甚或寵物走失,又或協助尋找失踪人口等,締造巨大社會價值。
2017

新聞
IPO Industrial Fellowship - Career Insider Series: Science x Law = xTech Opportunities
IPO Industrial Fellowship "Career Insider Series" is held regularly to provide insights and insider tips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to IPO students. On 15 November 2017, our inspirational fellow, Mr. Nick Chan, MH, Partner, Squire Patton Boggs, shared the new trends that legal profession field started turning to hire technologists.

新聞
IPO Industrial Fellowship - Career Insider Series: Insider Tip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PO Industrial Fellowship "Career Insider Series" is held regularly to provide insights and insider tips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to IPO students. On 21 September 2017, our inspirational fellow, Mr Raymond NGAI, Head of IT Infrastructure and Operation Services of 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presented his insider tip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與滴滴出行達成戰略合作 共促智慧城市建設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滴滴出行宣佈達成合作夥伴關係,雙方將在前沿技術研發、人才培養、學術交流、創業專案孵化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推動智慧交通系統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協助智慧城市建設。
根據協定,科大和滴滴出行將在智慧交通系統前沿技術、創新技術等領域展開研究,包括但不限於機器學習、智慧交通、資料採擷、運籌學、自然語言處理、電腦視覺、機械人等方向。同時,雙方將充分發揮自身科研技術實力,聯合申請各類政府研發項目及重大專項,攜手進行創新科技成果轉化,不斷突破創新前沿。
除此之外,科大還將與滴滴在人才培養、學術交流、創業孵化專案上達成合作,共同探索人才培養的新模式與新機制,聯合進行課題研究及業界最新前沿動態研討,助力創新創業。
科大是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致力於發展尖端科研,在科學和工程學範疇成就輝煌。其專業研發領域涉及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資訊技術、智慧城市諮詢規劃等,且彙聚了領域內多位頂級專家。
作為全球領先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滴滴出行不僅依靠產品、技術創新顯著提高了用戶的出行體驗,還積極以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支援整體優化交通管理體系,用新技術、新業態來改進傳統行業,解決交通堵塞、污染和安全問題。
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表示,科大一直致力通過產學研合作促進智慧城市的發展,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創新及科技樞紐。滴滴在大數據與技術方面的積累已經全球領先,相信與滴滴的合作能助力大數據時代的交通創新科技研究,共同培養全球化的科技創新人才。
滴滴出行CTO張博表示,依託於在城市交通領域累積的豐富經驗,滴滴正在支援城市管理者建設一體化、可持續的智慧交通解決方案,並取得了積極的成效。目前滴滴已和武漢、濟南、深圳、貴陽等20多個城市展開智慧交通合作,內容涵蓋智慧信號燈、智慧誘導屏、智慧公交、智慧代駕熱力圖、智慧交通運行報告等多個方面,「此次和香港科技大學展開合作也將能提速智慧交通領域的科研發展,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出行服務,為更多城市創造更多價值。」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研發新型顯微鏡 可拍攝活細胞立體影像 開闢細胞生物學研究新時代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一支科研團隊研發出新一代顯微鏡,不但能為活細胞拍出立體影像,並且所拍攝的畫面質素亦更高,大大擴闊了細胞生物學可研究的範圍及提升準確性。
雖然現存的共聚焦顯微鏡也可拍攝出立體生物細胞圖像,但是由於其照射在細胞樣本上的激光,較盛夏的陽光還要強100萬倍,其強烈的曝光量往往破壞細胞的活力,並將之殺死,細胞生物學研究因而一直受到限制。
由科大杜勝望教授及雷明德教授團隊所研發的新型線性貝塞爾光片(LBS)顯微鏡,其光毒性則僅有目前共聚焦顯微鏡的千分之一,從而大大延長了被觀測細胞的壽命,讓科學家得以進行更仔細的觀察。光毒性是一種由光引起的敏感性,可導致分子變化。另外,新顯影技術的速度亦較共聚焦顯微鏡快1,000倍,拍攝出來的畫面因而更為清晰連貫,有助研究人員更準確及有效率地研究蛋白質於細胞中運行的軌跡,了解細胞變異的情況。杜教授是科大物理學系和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教授,亦是超分辨率影像中心副主任。雷教授則是科大物理學系榮休教授。
杜教授表示:「新型線性貝塞爾光片(LBS)顯微鏡是一項高精密的科學與工程技術,我們將此技術之操作簡化,讓研究人員不必經過特別培訓,便懂得如何使用。我們的技術突破限制,讓科學家得以接觸細胞底蘊,我期望透過提升研究人員對細胞的理解,能有助他們解開某些疾病的成因與演變。」
為將技術產品化,杜教授、雷教授以及他們的博士生趙騰和趙陸偉共同創立了光原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於本年度科大百萬元創業大賽中,贏得創新獎及廣發證券獎。
有關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www.ust.hk)是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其科學、工程、商業管理及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均臻達世界一流水平。科大校園國際化,提供全人教育及跨學科研究,培育具國際視野、創業精神及創新思維的優秀人才。科大的研究於香港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2014研究評審工作」獲得最多「世界領先」評級,亦於最新的《QS》年輕大學排名位列全球第2,而科大的畢業生在2016年度的全球大學就業能力調查排名第13位,位列大中華院校之首。
傳媒查詢:

新聞
Is there such thing as a blueprint for entrepreneur? OR Are there traits only found in those who dare to try?
Starting a business is a marathon with lots of hurdles on the path. Every entrepreneur shares a number of traits, from perseverance to the ability to manage risk, which are crucial to building a successful enterprise.
Senior student Hercules Chan, who majors in Risk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Intelligence, seems to possess a level of maturity beyond his years. Starting from scratch with no means other than his own drive and curiosity, Hercules and his teammate developed a mobile hypnotherapy application named “VOID”, which won them the Best Student Invention Grand Award in HKICT Awards 2017, as well as crucial capital from the Yeung Wing Yee Entrepreneurs Fund by HKUST.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研發嶄新空氣淨化技術 可殺滅空氣中的致命病毒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科研團隊研發出一套空氣淨化系統,可以殺滅空氣中99.999%的細菌及病毒,包括流行性感冒(H1N1、H3N2)、腸病毒71型,以及兩年前於中東及亞洲引致數以百計死亡個案的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MERS-Cov)。
科大工學院副院長(研究及研究生教務)楊經倫教授表示:「我們的技術能有效消滅及抑制引致呼吸道疾病的病菌生長,保障市民健康。我們衷心感謝基督教靈實協會,讓我們於靈實寧養院進行為期十八個月的系統測試。這同時也是科大、業界與政府長期合作的成果。」
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證實,這套由科大研發的空氣潔淨系統,能有效殺滅近99%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99.999% H1N1、逾99%H3N2,以及99%可引致手足口病的71型腸病毒。有關技術已被應用到家居空氣清新機,並於去年九月推出零售市場。其他由科大實驗室進行的測試亦顯示,新技術可消滅多種細菌,包括退伍軍人桿菌、克雷伯氏肺炎菌、可引致尿道及呼吸道感染的黏質沙雷菌,以及可引致肺炎的戀臭假單胞菌。
系統採用塗有微膠囊液的多層抗菌過濾網,當空氣穿過過濾網時,微膠囊液中所含的殺菌劑,不但能殺死空氣中的微生物,更可緩慢並持續地釋放消毒劑,淨化及消滅空氣中的細菌。帶有抗依附特性的塗層,可防止細菌黏附於過濾網表面,減低微生物滋生及生物膜形成的機會。
此技術的用途廣泛,可應用到不同的產品及領域當中,包括香港面對的一個重要環境挑戰─污水淨化處理。項目獲得業界及創新科技署資助。
有關香港科技大學

新聞
「科大25周年傑出人士講座系列」完滿結束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天野浩教授分享發光二極管LED技術的發展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日舉辦最後一場「傑出人士講座系列」。該系列為科大25週年校慶活動之一,過去一年多共舉辦了27場講座,邀請來自全球各地的領袖、學者和實業家分享他們的成功之道。系列最後一位演講嘉賓為著名半導體物理學家及工程學家天野浩教授,他亦是演講系列中第9名諾貝爾獎得主。
2014年,天野浩教授的三人團隊憑藉發明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管(LEDs),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這發明令白色光源更明亮和節能。天野浩教授以「LEDs照亮地球」為題,向觀眾分享有關氮化鎵(GaN)的開發和應用,這種二元III / V直接帶隙半導體,自90年代起獲應用於LED上,當中的全色顯影技術,為智能手機及手提電子遊戲等產品帶來革命性的改變。氮化鎵亦有助降低能源損耗,並為淨化水源提供一個簡單而低成本的方案。天野浩教授更進一步闡述第三類半導體未來的應用範疇,及其對建立可持續社會的貢獻。
天野浩教授是未來電子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兼名古屋大學材料與可持續性系統研究所教授。早於1985年,天野教授已研發出低溫沉積緩衝層,為技術供應商提供高質量的第三類半導體LEDs和激光二極管(LDs)。至1989年,他成功製造全球首個P型氮化鎵及P-N結LEDs。天野浩教授乃美國國家工程學院(NAE)外籍院士,也是日本應用物理學會和物理研究所(IOP)會員。他出版了超過529篇論文,撰寫或合撰共27本書,並獲獎無數,包括1994年的光電子研討會特別獎和1996年國際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鐳射與光電學門(IEEE LEOS)工程成就獎。
「傑出人士講座系列」是科大25週年校慶活動之一,旨在實踐大學提升學習及開拓知識的使命,共吸引了逾7,000名學生、教職員及嘉賓出席。欲了解詳情,請瀏覽網址https://25a.hkust.edu.hk/tch/index.php。
傳媒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