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1

新聞
商業, 青年創業, 創業, 人工智能
Young Alumni Selected for Forbes 30 under 30 in Asia (只供英文版)
Patrick TU and Alex CHU, alumni of the BBA program and co-founders of Dayta AI, are selected for the Forbes 30 under 30 Asia list under the Retail and E-commerce industry.  
新聞
粵港澳大灣區, 創業, 研究及科技
張雲飛:沉着破浪的無人船領航人
雲洲智能的始創人及董事長娓娓道出他如何把個人興趣轉化成專門製造无人船艇的初創獨角獸。
新聞
學生創新, 新興小型企業, 青年創業, 創業, 商業, 企業管理, 可持續性
來一瓶麵包釀的啤酒
四名科大學生善用賣不出的麵包釀製手工啤酒,轉廢為食,為環保出力。

2020

新聞
創業, 研究, 生命科學, 健康, 生物醫學
採中草藥精髓防腦退化於未然
眼睜睜看著敬愛的姨媽因罹患阿茲海默症而性情大變,原本精神矍鑠的七旬長者漸漸變得思緒紊亂,身為神經科學家的葉翠芬博士深知此乃不治之症,說時亦難掩沮喪 。 中草藥容易受環境和氣候影響,團隊用了超過兩年時間,尋找每種草藥的最佳來源地。 她說:「姨媽退休前是中學老師,頭腦敏銳,我小時候常常得她指導功課。可惜她現在記憶力退化,有時說起話來語無倫次、毫無條理。」 葉翠芬博士矢志尋找腦退化治療之法,在世界知名的神經生物學家兼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晨興生命科學教授葉玉如教授指導下,於1993年起聯同科大生命科學部的傅潔瑜研究助理教授進行相關研究。這個鐵三角不久已開拓了新的研究方向,在向來由西方醫藥主導的範疇中另闢蹊徑。
新聞
化學, 研究及科技, 創業
生育檢查與新冠肺炎測試有何共通之處?
AUISET正計劃運用AIE 技術幫助人類解決眼前的最大危機——新冠肺炎, ​​​怎麽做到呢?
新聞
創業, 青年創業, 化學生物工程, 學生創新
校友與學生攜手將研究成果商業化(只供英文版本)
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的校友、教授和三位應屆畢業生攜手合作,將一份課程習作變成商品。
新聞
創業, 青年創業, 新興小型企業, 商業, 校友
網上募投的成功要訣
新冠肺炎肆虐,大量親身列席會議和商貿展覽因而被迫取消或改以網上形式舉行,無數創業家只能透過互聯網向投資者、業務夥件及客戶進行募資活動,讓公司持續發展。專門開發一種能實時將手語翻譯成語言的腕帶的生物科技初創公司-尖思科研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陳柏衡,正是當中一員。然而,對於怎樣通過網上會議讓對方眼前一亮,大多數人都是茫無頭緒。有鑑於此,科大技術轉移中心及創業中心攜手幫助他們掌握相關技巧。 培訓講座旨在幫助新進創業家掌握網上募投的致勝演講技巧和策略。 兩者最近與維港投資合作,安排20家與科大有聯繫的初創企業參與全新的創業指導計劃。維港投資是香港的創投公司,集中投資從事科技或革新技術的初創企業。是次計劃是該公司首次與本地大學合作。 指導計劃旨在幫助新進創業家掌握網上募投的致勝演講技巧和策略。即使是經驗老到的管理人員,也不一定懂得基本網上推銷技巧,例如怎樣在視像會議中與對方產生眼神接觸,以及吸引大量網上觀眾,這些都是關鍵知識。    
新聞
創業, 生物醫學工程
科大-信和百萬獎金創業大賽2020 實踐科技創新創業理念
科大-信和百萬獎金創業大賽今年踏入十周年,參賽隊伍亦創歷來新高。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學生、教職員和校友組成的三支勝出團隊,將於今年稍後與來自澳門、北京、廣州、深圳、佛山、中山和長三角其他七個賽區的獲獎隊伍進行總決賽。 右起:賽百思科技代表黃嘉錢、科大創業中心主任陳雙幸教授、以及遨天醫療科技代表黃子維教授和他的博士生張艷。 受疫情影響,大賽今年首次移師網上舉行,共吸引了151個參賽隊伍,比去年增加逾29%,並創十年新高。科大為提升參與度以及團隊多元化,特別設置網上配對平台,協助科大成員尋找大學以外的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