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0

新聞
嘉許傑出藝術及多元才能
科大以科技學科見稱,但這絲毫無阻富有藝術才華的學生培養及發展他們的創作能力。事實上,大學設有形形色色的獎學金,嘉許在學術以外領域表現出眾的優秀學生。
薛俊朗是「田家炳獎學金(藝術 ) 」八位得主之一。對俊朗而言,科大校園臨海而建,遠離市區,風景秀麗,不僅是求學的好地方,更是讓他享受最大嗜好 - 觀星的理想地點。
閲讀相關文章:Picture Perfect Balance for Student Life (只提供英文版本)
薛俊朗把自己的兩大興趣合而為一,創作了一首名為《深空天體》的粵語歌,並透過安裝在高空氣球上的音樂播放器送上太空邊際。
在科大主修數學的四年裡,他一直熱心帶領天文學會在社交平台向公眾推廣科學知識,並積極參與國際天文學組織。
2019

新聞
創意思維:21世紀超級技能
縱觀現今職場,不少僱主評核人才時仍以技能為重,性情、態度等「軟技能」似乎成了次要。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蔡欣怡教授對此並不認同,反而深信創意才是未來最重要的工作技能。
蔡教授指出,全球高速走向自動化,今天的尖端科技和專利,數年內已可淪為明日黃花,但批判性思維、創意等軟技能卻剛好相反。在人工智能和先進機器學習技術廣泛應用的年代,若人類仍只專注掌握容易被電腦取代的技能,可說極為不智。
蔡教授生於美國的台灣移民家庭。身為長女的她,最初也曾打算當醫生、律師或加入投資銀行工作,但後來還是決定主修政治科學,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我並非喜愛政治,亦無意從政,只希望多了解其他文化和制度。」她花了好些日子才弄清楚自己的志向,成為學者。她也直言父母需要很長時間才明白和肯定女兒的成就,但事情最終圓滿結局。
在科大,蔡教授不僅是首位擔任正教授和社會科學部主管的女性,更於2018年7月成為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首位女院長。在她領導下,學院致力培養畢業生掌握如倫理、道德判斷等不能被機器取代的能力)或如創意等機器無法與人腦媲美的技能。她說:「在科大,我們高度重視創新發明和創業精神,而主導這些新嘗試的幕後主腦,就是創意!」科技發達,但徒具功能的產品無法贏得消費者青睞,真正成功的產品,必須外觀漂亮,甚至有觸動人心的魅力。
正因如此,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跟科大的高等研究院、工學院及理學院合辦科技及媒體藝術課程;又夥拍工商管理學院提供心理學副修課程,歡迎全校同學選讀。「即使行政人員擁有工商管理碩士學歷,但由於忽略了管理學上人性的一面,仍然無法有效管治公司。這類例子屢見不鮮。」蔡教授直言,這正是學院開辦心理學課程的原因。另外,她也留意到作曲課程深得工學院學生歡迎,完美體現了創意與科技的「天作之合」。
蔡教授說:「我的目標是把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發展為科大的核心與靈魂。在一所以科技命名的大學,這聽來有點冒進吧;但不要忘記,我們傳授的價值觀和技能,是放諸四海而皆準。學院舉辦各式課程、專題研習和活動,讓所有科大生都能夠學習額外技能,充實自己。這樣難得的機會,其他大學的理科和工科畢業生未必可以享有。」
2018

新聞
IPO Instagram Photo Contest 2018
With the launch of the new theme "LEADING WITHOUT BOUNDARIES", Interdisciplinary Programs Office, IPO, organises the Instagram Photo Contest. We believe that youngster should break through traditional boundaries to pursue their dreams, and IPO, as an education pioneer, will provide tremendous support to our students to achieve their goals. There should be no limitations in learning, experiencing and exploring. Through this photo contest, we encourage everyone to explore and share "without boundaries" happy moments in daily life!
2017

新聞
Sha Fei: A Humanist Photographer at War (1912-1950)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photographers of his generation, Sha Fei captured some of the most iconic images of wartime China from the late 1930s to the 1940s. His work reflects his deep humanism and his belief in the power of photography to awaken the people. Following his tragic execution in 1950, Sha Fei?s name was erased from history, only to be rediscovered in the 1980s.
2016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二十五周年校慶 與《泰晤士高等教育》合辦首屆亞洲大學峰會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 適逢二十五周年校慶,與《泰晤士高等教育》合辦的首屆亞洲大學峰會今日揭幕,來自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及其他界別的領袖就如何培養創意和創新,分享真知灼見。
為期兩天的峰會首次在亞洲舉行,由科大在其香港校園內舉辦,來自迅速躍升及頂尖大學約30名校長發表演講,他們分別來自15個亞洲國家和城市,以及其他國家,包括中國內地、新加坡、韓國、香港,美國和英國等地。
除了頂尖大學校長,其他在演講嘉賓名單之列的知名人士包括於今天對來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專家發表開幕演講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先生、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楊衛教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主任弗朗斯‧科多瓦博士(Dr France A. Córdova),以及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先生。
此次峰會的重點是大學如何培養創意和創新—為了保持經濟和生產力持續增長、社會進步,創意和創新是東西方經濟體都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
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表示:「適逢科大今年創校二十五周年,科大十分高興與《泰晤士高等教育》合作,為全球高等教育界舉辦此享譽盛名的峰會。於過去幾十年,東亞的高等院校不斷冒起,不少亞洲大學包括韓國、新加坡、中國內地及香港的大學在世界排名中迅速躍升,並已躋身世界首一百名之列。」
陳教授指出:「香港作為通向中國內地的門戶城市及中西文化薈萃之地,憑藉其獨特的優勢,包括法治、低稅政策、資訊自由流通、高技術雙語勞動人口及世界一流基建設施,是最佳傳承及開拓知識的地方,香港將繼續在推進區內的科技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主編費爾·巴蒂先生(Mr Phil Baty)表示:「此次峰會將全球享有盛名的大學領袖聚集在一起。我在全球高等教育行業工作了 20 年,但這是我第一次,目睹這麼多全世界最好大學的校長們聚首一堂。來自 15 個國家及城市約 30 名大學校長出席此次峰會,其中有亞洲大學的校長,也有北美、歐洲各國的高等教育行業領軍人物,同時還有行業領軍人才和政府領袖。在為期兩天的峰會中,大家進行密集討論,分享見解,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