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0

新聞
網上募投的成功要訣
新冠肺炎肆虐,大量親身列席會議和商貿展覽因而被迫取消或改以網上形式舉行,無數創業家只能透過互聯網向投資者、業務夥件及客戶進行募資活動,讓公司持續發展。專門開發一種能實時將手語翻譯成語言的腕帶的生物科技初創公司-尖思科研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陳柏衡,正是當中一員。然而,對於怎樣通過網上會議讓對方眼前一亮,大多數人都是茫無頭緒。有鑑於此,科大技術轉移中心及創業中心攜手幫助他們掌握相關技巧。
培訓講座旨在幫助新進創業家掌握網上募投的致勝演講技巧和策略。
兩者最近與維港投資合作,安排20家與科大有聯繫的初創企業參與全新的創業指導計劃。維港投資是香港的創投公司,集中投資從事科技或革新技術的初創企業。是次計劃是該公司首次與本地大學合作。
指導計劃旨在幫助新進創業家掌握網上募投的致勝演講技巧和策略。即使是經驗老到的管理人員,也不一定懂得基本網上推銷技巧,例如怎樣在視像會議中與對方產生眼神接觸,以及吸引大量網上觀眾,這些都是關鍵知識。

新聞
抓緊逆市中的難得機遇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各地,世界經濟大受打擊,導致很多應屆畢業生都對今、明兩年的就業前景感到憂心忡忡。部分人認為當今的就業市場較2008年金融海嘯時更為惡劣;亦有人覺得香港現時的經濟狀況,相比2003年「沙士」時期猶有不如。有人甚至將現時與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經濟大蕭條相提並論。
對於一班在2003年畢業的校友來說,當年的求職境況跟今天大同小異。他們不但捱過「後沙士」時代招聘巿場萎縮的艱難日子,最終更在不同領域做出成績,足證危中有機這個道理所言不虛。
2003年會計學系校友譚耀彰(前排右三)經歷最初的事業艱辛之路但在其後的工作蒸蒸日上。
回憶當年未能像其他同學一樣,一畢業即獲「四大」會計師行聘用的2003年會計學系校友譚耀彰,當日的心灰失望依然記憶猶新。他說:「看見別人成功獲聘,難免會動搖自信,或為面試表現欠佳而自怨自艾。」
耀彰的事業從一家本地會計師行開始,當時月薪僅為7,000港元,但他不久已轉職一家「二線」國際會計師樓,約一年後,終於得償所願,晉身其中一間「四大」會計師行;兩年後轉換環境,改為另一家核數師樓工作,也是一待兩年。離職後,他加入一家以新加坡為總部的上市公司擔任助理財務總監,之後事業更上一層樓,獲擢升為財務總監。
新聞
為事業早作綢繆
數學系2018年校友周冠達深信「從實踐中學習」。他為人開朗外向,無懼挑戰,在四年的科大歲月裡,善用大學提供的寶貴機會,致力學習各類技能,獲取經驗。一顆積極進取的心,使他脫穎而出,在畢業時先拔頭籌。
在大學的頭兩年,冠達發起義教計劃服務弱勢社群學生,又夥拍兩位宿友參加提案比賽, 向陌生人推銷能量飲料,最後為他們贏得一個月免費歐洲之旅。在學期間,他亦實現夢想,騎單車環島遊遍台灣,並到社企實習,學習怎樣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解決問題。其後,他獲得科大就業輔導中心牽線,前往成都實習,協助成立平台,整合當地為創業者推出的優惠措施。
升上三年級後,小夥子申請牛津大學的交換生計劃。雖然GPA成績平平,但他卻憑多采多姿的非凡經歷令負責面試的考官刮目相看,最後更在這所國際頂尖院校的修課期從原定的兩周延長至兩個月。離開牛津後,他再接再厲,遠赴矽谷交流,並透過科大創業中心參加2017年的亞洲青年創業計劃。
2019年計算機工程學系畢業生柯嘉寶的性格跟周冠達大相逕庭。他生性害羞,害怕面對陌生人、尤其是外國人。為了不再懼怕說英語,他主動夥拍幾位非本地學生,參與微電影攝製工作。他自豪地說:「接觸多了,我開始聽明白他們的日常對話和常用語。」相處日久,嘉寶掌握的英語詞彙日漸豐富,自信心提升,拍檔之間的友誼亦與日俱增。然而,他始終較喜歡留在香港,身處熟悉環境,的確讓他心裡踏實,感覺較為輕鬆。
大學三年級,嘉寶有幸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當交換生。一個學期的海外學習生活,讓他跨越「舒適圈」,迎來人生的轉捩點。在獅城,本地與非本地生互動所迸發的火花與創新意念,讓他眼界大開。
回港後,他決定擔任學生大使,出席不同活動,與非本地生一起宣傳工學院。他說:「勇於踏出第一步非常重要。即使一下子未能掌握流利外語,也要拿出勇氣,開放自己。」 心態改變,使嘉寶學懂易位思考,了解別人的觀點和文化,對他現時能有效與不同國籍的同事溝通,裨益極大。
科大十分注重培養學生在二十一世紀發展所需的技能和思維,致力讓他們成為受全球僱主歡迎的首選僱員。根據2019年Emerging/Trendence全球大學生就業能力排名,科大不但晉身十強,更連續七年位居大中華區之首。
2019
2018

新聞
Alumni Kaleidoscope – Frank Wang
Frank has had a dream of flying from a young age, and he showed a keen interest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unmanned helicopter technology during his time at HKUST. In 2005, he and his team participated in ABU Robocon and won third prize among teams competing from across Asia. In 2006, he completed his final thesis at HKUST, which included the development of a flight control system for unmanned platforms. He then founded DJI based on this system, and became the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and Chief Technical Officer of the company.
2017

新聞
When the Sky’s No Limit
Little did Sandra Sobanska know when she left her native Poland in 2014 to join HKUST’s Global Business undergraduate program, that within three years she could be part of a team staging anything quite like Hack Horizon. However this unique international - and airborne – hackathon is only the latest stage in the exciting journey Sobanska says she’s been on since her arrival in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