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可以成為探索可持續發展的“生活實驗室”

2021-07-15

校長史維教授在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署名文章,探討大學在推動可持續未來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以下為文章中文翻譯本全文:

  • 大學開展的跨學科研究可以作為“生活實驗室”來促成更有效的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
  • 香港科技大學已經發起了大約30個與可持續發展有關的項目。
  • 港科大致力於在這一領域成為在地方、國家乃至全球都具有影響力的中心。

近來,新冠疫情給社會和經濟造成巨大破壞,給那些容易在穩定和想當然環境產生“錯誤安全感”的人敲響了警鐘。突如其來的疫情凸顯了一個事實,即在21世紀,變化發生的速度可以前所未有,而且這種變化往往不可預測,且會帶來徹底轉變。在這種新常態下,為了整個社會的福祉,為了構建可持續發展未來的全球使命,高等教育機構必須加快科研發現和創新的腳步。  

與世界上許多大學一樣,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也將可持續發展作為我們戰略發展計畫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始於我們肯定可持續發展思考模式所包含的原則,是衡量有全球性積極影響的、進展的基本標準。這些原則包括為人類繁榮創造條件,注重長期價值而不是短期利益,在有限制的地球環境下生活而同時重視不同地區處於不同發展階段。我們領導的一個國際團隊正致力於確定中國將如何調整其整體能源結構戰略,以實現《巴黎協定》的一個目標,即在2030年左右實現碳達峰。我們從該團隊的工作中可以發現,上述原則也影響自然科學、工程、商業和政策的發展。

大多數大學現在都意識到,要想培養學生做好應對21世紀挑戰的準備,它們需要從著重內容的傳統教學轉向擁抱積極體驗式學習的教學,讓學生習得技能,用以解決在職業生涯中遇到的各種挑戰。我們必須設想一個可持續發展路線圖:其中,生命週期分析、系統思考和情景規劃等技能是植根於可持續發展思想的跨學科能力。 

2019年,國際可持續校園聯盟(ISCN)啟動了“校園生活實驗室” (Campus as a Living Lab)的合作專案,以分享想法和案例研究,促進關於可持續發展的實踐培訓和能力建設。同樣,港科大在2018年開展了“可持續發展智慧校園”計畫(Sustainable Smart Campus as a Living Lab initiative),讓校園化成為實驗室。這項計畫的概念非常簡單,即我們需要用智慧技術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並培養和鼓勵正確的心態,為發展這些技術提供穩妥的基礎。 

基於這種方法,港科大資助開展了30多個項目,包括安裝智慧室內空氣品質感測器以提升身體及心理健康,搭載人工智慧驅動監測系統以盤點樹木和鳥類種類,鋪設自潔多用途納米塗層以提高光伏板的效率,採用自主汙水處理流程以簡化水回收過程,以及建立數位映射平臺並採用數位孿生技術管理所有校園建築以簡化操作。這些專案有兩個目標:一是把試驗場從研究實驗室轉移到校園,以此開展創新;二是評估這些創意是否具有可擴展性,可以從校園複製到我們的城市,以至其他地方。對於學生而言,這些項目明確展示了如何將創新與可持續發展概念相結合。

由於不同地區在財富、發展、機會和技術水準方面存在差異,新冠肺炎疫情將我們的目光都吸引到這些巨大挑戰上。我們認為,這意味著我們的教育工作不能只支持香港和大灣區,也要為世界上其他欠發達地區提供援助。這是港科大的一個重要使命;我們要將研究轉化為真正解決方案,並教育未來的解決方案提供者。大學可以作為強大的召集力量,將商業界、產業界、政府和企業家聯繫起來,共同應對挑戰。

為此,我們與地方當局合作制定以科學為基礎的政策,減少路邊和船舶排放,以改善香港的空氣質素、為制定策略提供依據,並為制定全市目標(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政策制定者提供可靠資源。我們為政府遠洋船舶污染控制法規做出了貢獻,這對中國沿海港口類似的區域法規產生了更廣泛的影響,使2000萬人從中受益。不論財富和經濟地位如何,這些合作有望改善所有人的生活,並展示以可持續發展原則為指導原則時所能實現的可能性。
作為對社會進行反思的機構,大學有責任讓我們的學生更深刻地認識他們可以如何説明塑造這個快速變化的環境。大學可以鼓勵學生成為 "積極的消費者",而不是消極的觀察者。大學要讓學生認識到,他們的消費模式可以推動市場轉向更積極的社會和環境結果。在與香港其他七所公立大學的合作中,我們正在推動一項雄心勃勃的新倡議,即“可持續消費計畫”(Sustainable Consumer Program),旨在讓超過10萬名學生在食品、能源、水和其他消費品方面採取負責任的消費模式。同樣,我們還與環太平洋大學協會(APRU)和亞洲大學聯盟(AUA)合作開展聯合計畫,旨在培養負責任的全球公民,以保護和促進所有人的福利。無論是食品迴圈利用還是城市養蜂,我們鼓勵我們的成員成為變革者和賦能者。

新冠疫情告訴我們,全球健康風險能使世界真正陷入停滯狀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社會,或是任何一個人可以免受這些影響。同樣,氣候變化帶來的巨大挑戰也迫使我們關注資源的存沒和獲取途徑、財富分配以及地區和社會之間的公平。大學應讓不同背景的利益相關者參與到合作和夥伴關係項目中,賦予未來領導者權力、能力,並促進新想法、創新和實踐,這樣它們才做到了最好。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是大學的優先事項;它是一種責任、一種承諾,是改善人類生活的關鍵。

subscribe
註冊收取我們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