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anga De SILVA (Ron) 於2019年遠道由斯里蘭卡來到科大修讀土木工程學博士學位,初來甫到便受到文化衝擊和天氣困擾,直言曾經感到迷茫。
她說:「踏入居所那一刻,我嚇呆了,單位跟我家中的睡房一樣大小!我來到香港時剛好是一月,天氣很冷,第一晚真的很難熬!」
離開家鄉,也意味著要跟親手養大的愛犬Tessie暫別。2020年1月,新冠肺炎爆發,交通陸續停頓,Ron自此無法回家;當她接到Tessie今年初因癌症病逝的惡耗,便忍耐不住,情緒崩潰。她說:「當時整整兩天沒有踏出房間半步,心痛得難以形容。」
狗狗會嘗試接近你,牠們略懂人類的情感。
就在此時, 一個專門安排學生與治療犬相處的科大治療犬計劃 (Comfort Paws Program) 如及時雨般,讓Ron的心靈得到安慰,度過艱難時刻。
「一星期後,我終於踏出房門,特地去參加與治療犬互動的聚會。此後每次來到,我總會想起Tessie和跟牠相處的快樂時光,也讓我明白到每隻狗都一樣。如果牠們喜歡你,就會嘗試接近你,特別是Coco和Coffee這兩頭小狗!當我們圍坐時,這兩頭小精靈會走到你身邊討摸。狗狗其實略懂人類的情感。」
Ron說五頭治療犬全都很討人喜歡,但承認當中有一頭小狗是她的最愛。
「Bruno! 看著牠便讓我想起Tessie!這不純粹是因為 Bruno也是德國牧羊犬,我以前教Tessie 的把戲,Bruno 也統統會做!」
對大學生來說,尤其是研究工作繁忙的研究生,大學生活可以充滿壓力也可以很孤單寂寞。疫症來襲時,Ron與很多國際學生一樣,因為檢疫要求和額外支出令他們無法回家探望親人,倍感到孤單。此時,治療犬正好發揮作用,向學生提供滿滿的情感,幫助他們舒緩壓力。
狗狗必須接受一段時間的訓練,才會獲得認可,正式成為治療犬。要確定治療犬能對陌生人的撫摸作出適當反應,狗狗在訓練期內是不能給陌生人撫摸的。
除了狗狗以外,領犬員也需要接受訓練。這計劃最近便成立了學生籌委會,幫忙帶領聚會和安排活動。Ron 也加入了籌委會帶領活動,她說這項工作很有挑戰性,令她意想不到。
「狗狗有不少行為模式是我從來沒有察覺到的。舉例說,當牠們感到緊張和不安,便會嘗試舐舌頭或搖動身體。我最初覺得這些舉動很可愛,以為小狗只想得到人的注意和撫摸,事實原來並非如此。」
我感到與人和狗的關係也拉近了,令我對科大更有歸屬感。
來自尼泊爾的土木工程三年級博士生Aastha BHATTA,同樣是學生籌委會成員,她覺得當中的經驗非常充實。
「我們會接受訓練,了解犬隻的反應,學習甚麼時候撫摸和餵飼牠們。成為計劃的一員令我對科大更有歸屬感,也有信心可以透過狗狗幫助別人。我感受到自己的進步,無論與人或狗的關係也拉近了,令我的性格更加成熟。」
科大治療犬計劃由學務長辦公室聯同校園管理處和健康、安全及環境處共同籌辦,於2020年12月正式推出,以應對學生對情緒支援服務日益增加的需求,情況在疫症期間尤甚。每節聚會可容納12至15名各年級同學參加,他們可以撫摸、摟抱和跟狗狗互動,藉此減壓和抖擻精神。自計劃推出以來,合計有922名同學參與。聚會時間表會定期透過計劃所屬的 Instagram 專頁更新和公佈。五頭治療犬全都是大學教職員的寵物,不過,其中三位成員 Coco、Coffee和 Shadow 快將離任,而兩歲大的德國牧羊犬Bruno及五歲大的柴犬 Luna會繼續服務,校方會檢視情況,決定是否需要招募更多治療犬。
跟狗狗聚會好像替腦袋按重設鍵。
Aastha 認為治療犬對改善學生心理健康十分有效。她說:「花半小時和狗狗一起,有助我們從繁重的學業中回復元氣,好像替腦袋按重設鍵。」
事實上,這計劃並非只為愛狗之人而設。人、狗共聚的本意,是營造一個全無壓力的自在空間,讓學生放鬆自己。他們也不一定要和狗狗互動,坐在一旁觀看也有舒壓作用。
「大學有治療犬真的很好。我認識一些家中養有狗狗的朋友。他們知道我的大學有治療犬,都嚷著要來這裏讀書。」
除了安排治療犬與學生共聚,計劃還會舉辦以狗為主題的教育講座,以及提供動物權益的資訊,關心學生之餘,狗狗的福祉也是計劃的關注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