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學與香港特區政府展開合作 解決大灣區臭氧污染問題

2021-09-26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合作開展一個為期三年的開創性跨領域研究,從海、陸、空三方面監測空氣質素,為本港以及大灣區臭氧的形成和傳送路徑提供更深入的理解。

Group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先生(右六)、科大校長史維教授(右五)、科大環境及可持續發展部副教授寧治(右四)及其他來自環保署和飛行服務隊等團隊成員。

是次合作為大型科研計劃「大灣區光化學臭氧污染及區域和跨區域傳輸特徵研究」的一部分。該計劃由廣東省政府、香港特區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聯合推出,旨在研究臭氧對整個區域所造成的空氣質素問題。

空氣污染乃世界上最大的環境健康威脅,每年導致全球700萬人早逝1。香港政府環境保護署(環保署) 今年推出「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以進一步改善本港和區內的空氣質素,並協助本港於2050年達至碳中和。儘管當局近年在控制影響健康的空氣污染物﹕例如懸浮粒子、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但構成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臭氧濃度卻依然呈上升趨勢。

equipment 1
科大研究人員利用先進的空氣傳感系統,從海、陸、空三方面監測空氣質素。

有別於從污染源直接排出的污染物,臭氧是由包括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等前驅物、經光化學反應而於空氣中形成的污染物。由於VOC包括多種人為和自然源釋放的數百種化合物,而且這些不同的化合物在臭氧形成中的作用十分複雜,因此很難預測和控制香港的臭氧水平。

equipment 2
科大研究人員於已改裝的直升機內部安裝監測儀器。

由科大環境及可持續發展部副教授寧治、助理教授顧達薩與王哲帶領的研究團隊,自八月起和環保署及政府飛行服務隊合作,利用尖端科技設計並應用一套監測及採樣系統,用作測量和捕捉臭氧及其主要前驅污染物的垂直分佈與空間傳輸途徑。
 

環保署首席環境保護主任 (空氣科學)梁啟明博士表示:「這是首次在大灣區內同步進行海、陸、空三方面空氣監測和採樣的研究工作,有賴政府飛行服務隊和科大研究團隊的協作,才能使這監測工作順利開展。」

on chopper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先生(後排左)、科大校長史維教授(後排右)及科大環境及可持續發展部副教授寧治(前排右)於上月底一同乘搭直升機,了解研究進度。

寧教授補充:「這項大規模跨境研究是大灣區臭氧研究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我們很高興能與本地專家合作,共同把我們的科研成果轉化成實證為本的科學政策,以改善本地及大灣區環境。」

科大研究團隊利用遠洋船隻和直升機機隊作為移動監測平臺,搭載先進的空氣傳感系統,在地面與600 米高度之間的香港空域及橫跨香港東西的海域,量度氮氧化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以及懸浮粒子(PM10, PM2.5) 等空氣污染物的實時濃度水平。團隊亦會採集空氣樣本,以分析與臭氧形成有關的VOC種類; 並與本地和大灣區研究人員共同建立研究計畫,追蹤造成香港臭氧污染的污染物源頭和其傳輸路徑。這些發現將在協助制定控制區域臭氧的科學政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HKUST from above
直升機飛越科技大學清水灣校園。

1https://www.who.int/zh/health-topics/air-pollution#tab=tab_1

傳媒查詢:
林淑媛                
電話﹕2358 6313
電郵﹕anitalam@ust.hk    

談家誠
電話﹕2358 8556
電郵﹕johnnytam@ust.hk

subscribe
註冊收取我們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