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4

新聞
研究, 研究及科技, 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
科大團隊研發基於液態金屬的電子邏輯元件 成功模仿捕蠅草的智能捕食機制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工學院領導的一支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基於液態金屬的仿捕蠅草智能捕食機制的電子邏輯元件。該元件本身具有記憶和計算能力,無需其它輔助電子器件即可如捕蠅草般智能地回應各種刺激序列。這項研究探討的智能策略及邏輯機制為理解自然界中的「智能」帶來嶄新視角,也對「具身智能」的發展提供了啟發。
新聞
獎項及排名, 排名, 國際化及環球伙伴, 發展
科大躍升13位 躋身全球五十強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欣悉在最新公布的《QS 世界大學排名榜2025》中,科大躍升13位至第47名,躋身全球五十強之列,反映大學在教研和知識轉移的卓越表現,備受肯定。 排名是評估大學表現的其中一項參考因素,保持卓越的教研水平更為重要。作為一所表現出色的年輕大學,科大一直致力推出創新教學方法,配合先進的教學資源,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科大提供國際而多元化的學習環境,著重跨學科教育,並善用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來豐富同學的學習體驗,裝備他們應對急速的數碼轉型發展。根據全球大學就業能力排名,科大畢業生的競爭力獲環球人力市場認可,長期雄踞全球三十強之列。
新聞
研究, 研究及科技, 物理學
科大團隊提出高頻重力波創新探測方法 助探索宇宙奧秘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物理系副教授劉滔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最近提出了一種探測高頻重力波(high-frequency gravitational waves, HFGWs)的突破性方法,只需利用現時正在運作以及未來建造的天文望遠鏡,便可能在行星磁層中有效地探測高頻重力波。這項研究突破有可能大大提高科學家探測高頻重力波的能力,並促進對早期宇宙和劇烈天文事件的研究。
新聞
科大研究:科學認知和宗教信仰的形成取決於他人的言論而非親身經歷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最近一項研究中發現,人們對科學和宗教的信念主要由他人的話語所塑造,而非由個人的經歷所形成。這項研究將有助於加深公眾理解對氣候變化和疫苗接種等重要社會問題信念形成的過程。 在現代社會,人們普遍更相信科學現象(如氧氣)的存在而非宗教現象(如上帝)的存在,傳統觀點認為這是因為人們認為可以實實在在的體驗到氧氣,而宗教實體則很難被實際觀察到。
新聞
科大宣佈委任譚嘉因教授為副校長(行政)
新聞
創業, 青年創業, 創新
科大獨角獸日載譽歸來 展逾百初創企業及發明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日(5月31日)再度舉辦「獨角獸日」,除一系列交流活動外,更展出逾100間科大成員推動的初創企業及技術,涵蓋電子、人工智能、物料、可持續發展與新能源、生物醫學及健康科技等領域,規模更勝去年。活動吸引超過1,000位嘉賓親臨校園出席,包括6位立法會議員、來自九個駐港總領事館的代表、以及許多商界領袖、政府官員、投資者及持份者。 為配合香港致力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目標,「獨角獸日」設有研究會、投資者分享、介紹與交流環節,讓科大的初創企業與潛在投資者及各界持份者,探索合作機會,並就創業及知識轉移等範疇交流意見。
新聞
國際化及環球伙伴
科大於首爾高峰論壇分享三十載發展里程 並與韓國知名機構學府加強交流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致力加強與韓國機構和產業的聯繫。大學高層管理人員於今明兩天出席首爾一個備受矚目的論壇,並與當地頂尖學府和孵化器開展交流,尋求在教育、研究和知識轉移方面的合作機會。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是首爾論壇中唯一的香港院校代表,並獲邀發表特別演說。其他參與論壇的嘉賓包括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等知名學府的人工智能與機械人技術頂尖學者、國際商業機器(IBM)及三星等科技巨擘的領袖,以及不同領域的政策制定者和專家。為期兩天的論壇由首爾經濟日報主辦。
新聞
科大團隊研發可持續及可控界面傳熱策略 提升綠色製冷技術應用效能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工學院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了一種可持續及可控的界面熱傳遞策略,有助提升綠色製冷技術於電子設備、太陽能電池板和建築物等應用中的效能。 面對氣候暖化,全球對製冷技術的需求有增無減,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一直積極鑽研更有效的節能冷卻技術。與需要消耗能量才能運作的「主動冷卻」系統相比,「被動冷卻」依靠自然過程和建築設計方式來散熱,在不耗能或低耗能的情形下保持舒適的室內溫度。這種環保節能的方式對於實現碳中和目標意義重大,因此引起了研究人員的廣泛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