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3

新聞
科大與中國聯通成立聯合實驗室 推動智慧社會研究發展
就科大建構智慧校園,推動建設數字化政府,促進香港發展成為智慧社會,開展研究及技術轉移合作及培養人才。
香港科大故事
擁抱性別平等 — X世代和Z世代有話兒
趁着國際婦女節,我們找來四位科大人談談他們怎樣看社會對男性和女性的期望。
新聞
研究, 化學, 抗生素
科大研究人員開發出嶄新方法合成炭疽黴素 刷新全球最高產量紀錄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嶄新化學合成方法製造炭疽黴素(anthracimycin)和炭疽黴素B (anthracimycin B),產量較現有方法多63倍,刷新全球最高產量紀錄。此項突破性的發現將大大推動把炭疽黴素轉化為抗生素的發展,以對付由抗生素耐藥細菌甚至超級細菌引起的致命細菌感染。  自科學家於十年前在一種海洋微生物中發現炭疽黴素後,便一直就炭疽黴素能對抗革蘭氏陽性菌(包括臭名昭著的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MRSA) 和炭疽桿菌)的潛力進行研究。於眾多病原體中,MRSA一般會引起難以治療的葡萄球菌感染,因為該細菌對青黴素(penicillin)等一些常用抗生素具有耐藥性。雖然科學家們正努力將炭疽黴素開發為一種新的臨床抗生素,以應對常用抗生素耐藥性及治療失效的威脅,但由於現有合成炭疽黴素的方法所製造的產量稀少,故此遇到了研究上的困難。   由科大化學系副教授童榮標教授和科大海洋科學系講座教授錢培元教授領導的團隊設計了一種高效的化學合成策略,能夠有效提高炭疽黴素的產量。這個化學合成方法僅由十個步驟組成,是現有合成炭疽黴素的路線中最短。這不僅較目前的方法能生產多63倍的炭疽黴素,而且於化學過程中所使用的試劑和溶劑減少,從而降低了成本。 團隊亦首次通過實驗證明了炭疽黴素能夠抑制MRSA生物膜的形成。另外,相較被視為抵禦革蘭氏陽性菌感染的最後一道防線藥物——萬古黴素(vancomycin),較低濃度的炭疽黴素便可以殺死或抑制細菌生長。 
香港科大故事
WISE傑出女生 振翅翱翔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今年二月的「婦女和女童參與科學國際日」致辭時提出了一條簡單的方程式:「越多婦女和女童投身科學等於更好的科學 。」一語道盡兩者的密切關係。 綜觀現今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 (STEM) 領域,女性的參與比例仍然偏低,但回顧過去10年,越來越多有遠大抱負的女性投身這些由男性主導的專業,而且表現卓越。  每年,科大向出類拔萃的女生頒發「傑出科學與工程女生獎學金」(Women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簡稱WISE) ﹐支援她們在STEM世界一展抱負,追尋夢想。今期,我們走訪了三位WISE獎學金得主。這三位揚眉女子各自努力,期盼在航空航天工程、物理及計算機工程上發光發熱。對於有志以創新和科技推動世界向前的一眾後輩,她們的故事絕對值得借鏡。 明智抉擇助人生起航 金多貞 (前排中間穿杏色外套) 2004年修讀航空航天工程,與同學合照。  
新聞
科大與體院成立體育科技聯合中心 進一步加強雙方合作
中心將致力發展體育科技研究,促進體育科技創新,以助力精英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中取得佳績。
香港科大故事
智能花灑頭 淋浴「慳水」新猷
暢快地洗個熱水澡,舒緩疲憊身心,絕對是難以抗拒的誘惑。需要在考試季節放鬆神經、「充電」再戰的同學,自然明白當中妙處。問題是,淋浴時間越長,嘩啦嘩啦地流走的水就越多。大家可曾想過,多少寶貴食水因而白白浪費? 住在本科生宿舍第五座 (Hall V) 的工程學二年級生Ann 坦言:「每天洗澡,一般要用上 30至 40分鐘。」雖然不少專家認為淋浴10分鐘以上已屬極度浪費,但我們大多不以為意,因為在香港,只要扭開水龍頭,安全清潔的食水便源源不絕流出,一切似乎理所當然。   用了新花灑頭,我每天的洗澡時間縮短了大約 5分鐘。 為保護這種珍貴的天然資源,科大最近便推行名為 「慳水從『頭』開始」的新措施,在兩座學生宿舍安裝了 85 個智能花灑頭,希望透過這先導計劃鼓勵宿生在淋浴時節制用水。 「用了新花灑頭,我每天的洗澡時間縮短了大約 5分鐘。」Ann的「慳水意識」明顯提高了,每天淋浴時節省的用水多達30公升! 小事大意義 智能花灑頭的精髓,在於一組內置水力驅動 LED 指示燈,可按照實際用水量轉換顏色:開水時,綠燈亮起,之後每用水10公升,指示燈就會變色,用水量達到30公升(約 4分半鐘後),燈號更會轉紅,提示使用者趕快完事。
新聞
任命, 大學事務
沈向洋教授獲委任為科大校董會主席
沈向洋教授為大學下一任校董會主席,由2023年3月6日起生效,為期3年。
新聞
科大與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共建創新研究平台 推動大灣區醫藥創新發展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中國藥促會)今天簽署合作備忘錄,成立兩個創新及研究中心,致力提升香港醫藥創新轉化能力,為大灣區以至國家的醫藥創新作出貢獻。逾二十家知名製藥企業包括復星醫藥、上海醫藥、榮昌生物及亞盛醫藥等中國藥促會成員,蒞臨科大了解大學於生命健康科技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中國藥促會年度會長李佳先生與香港生物醫藥創新協會會長盧毓琳教授等的見證下,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教授與中國藥促會執行會長宋瑞霖教授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科大將與中國藥促會合作建立「大灣區生物醫藥國際創新中心」,利用科大在基礎研究方面的優勢和中國藥促會各會員機構的醫藥創新產業化能力,推動高等院校的基礎研發與科研成果產業化。 此外,科大亦將與中國藥促會共同建立「大灣區生物醫藥發展政策研究中心」,開展藥品、醫療儀器監管科學方面的研究,並為兩地政府相關機構提供政策建議。中心亦會研究開辦「醫藥創新研發管理課程班」,培養國際審評審批人才及研發管理人才,推動為香港藥品、醫療儀器等建立審評審批機制,並促進兩地藥物監管機制對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藥品與醫療儀器的創新發展。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表示:「香港政府剛於上週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宣佈,會預留60億元設立生命健康科研學院,促進院校與機構之間的合作,科大很高興能與中國藥促會共同建立兩所研究中心。科大於生命健康科技領域擁有獨特優勢,結合中國藥促會各機構成員優秀的醫藥創新產業能力,我相信是次合作定能推動兩地在醫藥創新方面的研究與轉化,為兩地醫藥監管機制出謀獻策,促進整個地區的生命健康科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