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5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舉行水上活動中心一期動土儀式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 剛舉行水上活動中心一期工程的動土儀式。中心將成為校園新地標,不但為科大師生提供一個多元化的水上活動場地,更充實同學的校園生活,並促進大學與水上運動團體的合作。
科大依山傍海,景色優美,為善用地利優勢,校長陳繁昌教授倡議興建水上活動中心,並成立專責小組推進計劃發展。中心一期設有船棚,存放各類型船隻及設備,並提供水上活動訓練基地。
動土儀式當日,成龍慈善基金會捐贈了兩艘海上划艇予科大,陳校長對此表示謝意,並謂中心可增強科大成員間的凝聚力。陳校長說﹕「運動對科大至為重要,透過參與有趣的水上比賽和活動,學生可培養歸屬感及團隊合作精神,他們亦可藉此與教職員、校友與朋友共聚一堂。」儀式完結後,逾150位健兒隨即參與多項賽事,包括水球、龍舟及划艇比賽。
科大自2013年起舉辦多項水上活動,以及一系列證書課程和訓練工作坊。水上活動中心未來將增設多項設施,包括海濱長廊、滑浪風帆中心,以及兩層高船庫。
更多關於動土儀式及當日比賽的詳情,請瀏覽: http://video.ust.hk/Watch.aspx?Video=2F13AB8BB13D4B83
傳媒查詢:
魯桂欣
電話﹕2358 6317
電郵﹕sherryno@ust.hk
林淑媛
電話﹕2358 6313
電郵﹕anitalam@ust.hk

新聞
科大與金融發展局舉辦論壇 探討金融服務業就業機遇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科大商學院)及金融發展局(金發局)於十月五日聯合主辦論壇,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金融服務業各種就業機會。
論壇的主題為「投身金融服務業」,是金發局「業界人士講座系列」的第五項活動,旨在為年輕畢業生和大專學生提供指導,讓他們為投身金融業作好準備。論壇約有一百名學生出席,與金融專才共同探討金融服務業的就業前景。
論壇的主講嘉賓為摩根大通香港地區高級主管兼亞太區管理委員會成員Andrew Butcher。他與學生分享其個人事業的經歷,亦講解了本地和區內金融服務業的最新發展,以及這些發展如何重塑市場對新一代金融專才的要求。
Andrew Butcher發言時指出,金融業是香港的經濟支柱之一,在本地共聘用了約二十三萬名金融從業員,為畢業生提供大量工作機會。隨着金融服務業對優秀年輕畢業生的需求日益殷切,他鼓勵在場學生提升對行業的認知和相關技能,以便將來在金融服務業大展拳腳。
科大商學院院長及Michael Jebsen商學教授邢吉天教授亦在論壇上致歡迎辭,他表示香港能持續鞏固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實在有賴有志的年輕人,他認為大學與金發局的協作計劃發展路向正確,成功建立了一個經驗分享的平台,為香港培育更多金融專才。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二零一三年成立的金發局,為一個高層次及跨界別的諮詢機構,旨在就如何推動香港金融業的更大發展及金融產業策略性發展路向,徵詢業界並提出建議。金發局的「業界人士講座系列」是該局和本地大學舉辦的協作計劃。來自金融服務業的多名嘉賓在一系列講座上,與各院校的大學生分享發展金融事業的各項資訊和所需技能。
傳媒查詢:

新聞
質素保證局讚揚香港科技大學 推行國際化、有利研究、創新及全面的教學 學術成就卓越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歡迎質素保證局的質素核證報告,報告認同科大「校齡不長」,但已成為「優秀的國際大學」,「大學有足夠理由為迄今取得的成就而自豪」。質素保證局評審小組同時讚揚科大「學術成就卓越」、「國際排名甚高」,及「以嚴謹和學術的方式提升質素」。
科大獲質素核證報告讚揚「以創新、全面及周詳的模式推行四年制學士學位課程,以及大學在本科生教育採取新三模方式帶來轉化效果」。評審小組認同「科大為訂立及維持學術標準制定了有效機制」,「不斷致力為學生提供更多機會,並提供撥款,支持教與學的發展」。小組並嘉許科大推行的學習進度追蹤系統,能監察學生全面的學習體驗。
科大很高興評審小組肯定大學「付出不少努力為學生提供國際服務的學習體驗和交流機會,成績理想,並積極取得多項國際協議」,成功推動院校間的學生交流、實習、開辦聯合課程及科研合作。
科大在全球大學就業能力調查的排名持續攀升,2014年位列第16名,科大對此感到自豪。評審小組指出科大畢業生「在就業方面的成績斐然,繼續進修的比率亦高」,肯定「科大的學術環境有助畢業生的發展,他們是不少僱主有意羅致的人選」。
作為領先的研究型大學,科大很高興獲評審小組讚揚其「採取措施,建立有利研究的環境,為培養學生日後成為研究人員提供有力的內部支援」。評審小組亦指出,即使競爭十分激烈,「科大的研究生數目續有增長,而研究生的比例亦維持在國際水平」。根據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2014研究評審工作」,科大在多個研究領域均達到世界領先及國際卓越水平,表現出色。
評審小組的報告亦讚揚科大採取多項措施,吸納學生意見於日常校務中,指出有「不少校方回應學生意見的例證」,而且「有明確例證,顯示由這過程帶動的改變」。
科大一直不斷求進,在數個範疇均有改善,並得到評審小組的認同。這包括把學士學位課程的質素保證和檢視程序擴展至碩士修課課程、進一步加強新入職教學助理的語文能力及教學技巧,以及擴大校外基準參照,將數據比較納為常規。

新聞
施耐德電氣主席兼行政總裁趙國華先生在「科大25周年傑出人士講座系列」 就新能源世界分享真知灼見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昨天舉辦25周年傑出人士講座,由施耐德電氣主席兼行政總裁趙國華先生(Jean-Pascal Tricoire)擔任主講嘉賓,科大師生踴躍參與,反應熱烈。
趙國華先生以「新能源世界」為題發表演說,講解能源世界如何由集中及具規模的系統,演變成分散及多樣化的生產能源模式。他亦就能源業界如何融合資訊科技,以及新能源逐漸普及化為能源的生產、分配及使用帶來的新機遇,分享了獨到見解。
趙先生在講座上提出可達致可持續能源發展的要素。他表示:「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新的、有效的能源模式,在減低能源消耗之餘維持經濟增長。我們可以透過智能的方法,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社會。」
趙國華先生是著名的商界領袖,他於1986年加入施耐德電氣,分別於2006年及2013年獲委任為公司主席及行政總裁。他在施耐德電氣工作期間,主要在法國以外,包括在意大利、中國、南非和美國負責公司的業務運作。他於2002年擔任國際運營部副行政主席、2004年擔任首席運營官,在綜合管理擁有豐富經驗。趙先生自2009年起,擔任法中委員會主席。
施耐德電氣是一家世界能源管理企業,為100多個國家的客戶提供安全、可靠、高效、具生產力及環保的能源管理方案。集團於2014年擁有17萬名員工,銷售額達250億歐羅。施耐德為建築業、工業、數據中心和基礎設施等主要市場的客戶,提供先進的技術、軟件和服務,從最基本的開關系統到複雜的操作系統,協助客戶管理能源並達致系統自動化。施耐德電氣最近與香港科技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研究聯盟合作,提升物聯網的解決方案和應用。
除了趙國華,多名諾貝爾獎得主、政策領袖、企業領袖與實業家等,亦將應邀蒞臨為「科大25周年傑出人士講座系列」作演講。內地主要房地產發展商萬科集團創辦人及董事會主席王石將於本年10月23日發表演說。其他講者包括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丹‧史特曼 (Dan Shechtman) 教授以及印度儲備銀行行長Raghuram Govind Rajan博士等。科大將邀請更多傑出人士進行演講。
傳媒查詢:

新聞
糅合科技與攝影 科大「天地自然.文化風采-李天文攝影展」
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舉辦國際知名得獎攝影師李天文博士的個人攝影展,李天文的作品曾於2013年榮獲Windland Smith Rice國際最佳自然攝影大獎(Nature's Best Photography Windland Smith Ri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在全球50個國家的25,000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
「天地自然.文化風采-李天文攝影展」以多媒體方式展出48張出色的攝影作品,展示不同野生動物的生活姿態,當中包括曾於美國自然歷史國家博物館展出的得獎作品「棕熊猛撲」。
「能夠在香港科技大學舉行首次個人攝影展,我感到十分榮幸和興奮。」李天文博士續稱:「我十分喜歡野生動物及攝影,希望我的作品能夠喚起大眾對大自然生態的關注。」
李天文博士在香港長大和接受教育,中學會考時考獲十優佳績,取得獎學金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取得學士學位,再攻讀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學位,當時在UCLA任教的校長陳繁昌教授正是李天文的論文導師。李天文博士現定居於美國,負責管理全球生物藥業龍頭美國安進公司(Amgen)的醫學圖像數據處理中心。憑藉對野生動物的熱愛和好奇心,李天文博士將先進的影像數據處理技術與創意結合,拍攝出既有藝術感又前所未見的影像,將野生動物活現於作品之中。李天文博士屢獲殊榮,曾贏得北美自然攝影協會(NANPA)十佳作品獎,其作品「魚與熊掌」更被選作該協會年度大賽雜誌《Expressions》的封面。
是次攝影展是科大成立25周年的慶祝活動之一,並由科大圖書館及出版技術中心聯合舉辦。 李天文博士亦會主持講座,分享他在學術、事業及攝影的寶貴經驗,他的作品亦會製成畫冊及名信片,以紀念這特別的時刻。
「天地自然.文化風采-李天文攝影展」
展期:2015年9月24日(星期四)至2016年2月17日(星期三)
地點:香港科技大學李兆基圖書館唐炳源唐溫金美展覽廳

新聞
美國前能源部部長朱棣文教授在「科大25周年傑出人士講座系列」 就氣候變化及可再生能源分享真知灼見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昨天舉辦首個25周年傑出人士講座,由美國前能源部部長、1997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教授擔任主講嘉賓,科大師生踴躍參與,反應熱烈。
朱教授以「能源、氣候變化及邁向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為主題,提醒大眾關注氣候變化對下一代的影響。他透過充實的數據及生動的例子,闡述再生能源如何能夠為不斷增長的人口提供充足的能源。朱教授表示,必須透過非常靈活的輸送及分配系統,再生能源才能物盡其用,而當再生能源能夠廣泛應用,成本便會相應降低。他重申使用清潔能源的重要性﹕「地球的氣候確實正在轉變,我們已有足夠證據顯示溫室氣體主要是由人為因素所致。」
朱教授是著名物理學家,致力推動清潔能源的應用和發展,他因發現冷卻及捕捉原子的技術,於1997年與兩名學者 Claude Cohen-Tannoudji 及 William Daniel Philips 共同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2009年,朱教授獲美國總統奧巴馬邀請出任美國能源部長,他在任期間,美國再生能源的使用整體提升一倍,其中太陽能的應用更急升達十倍,減輕石化燃料的消耗。
朱教授當年引薦不少出眾的科學家及工程師加入能源部,並開展了多個項目,包括成立美國能源高級研究計劃署(ARPA-E)、能源創新中心以及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CERC)。朱教授於2013年卸任,重返史丹福大學,率領研究團隊開發精確度高、具資訊性並能廣泛應用的生物物理及生物醫學儀器。
除了朱教授,另外五位諾貝爾獎得主、政策領袖、企業領袖與實業家等,亦將應邀蒞臨為「科大25周年傑出人士講座系列」作演講,當中包括內地主要房地產發展商萬科集團創辦人及董事會主席王石、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丹‧史特曼 (Dan Shechtman) 教授以及印度儲備銀行行長 Raghuram Govind Rajan 博士等。施耐德電氣主席兼行政總裁趙國華(Jean-Pascal Tricoire) 將於本年9月23日,以「新能源世界」為題發表演說。科大將邀請更多傑出人士進行演講。
傳媒查詢:

新聞
科大與神州數碼簽訂框架協議 共建智慧城市研究院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中國最大的整合資訊科技服務供應商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神州數碼)簽署共建智慧城市(香港)研究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推動香港和內地智慧城市的發展。
根據協議,科大和神州數碼將在智慧城市策略規劃研究、智慧城市大數據關鍵信息技術研究等方面展開合作。雙方亦會共建智慧城市體驗中心、聯合申請各類政府研發項目及重大專項。科大將會發揮在科研方面的優勢,為項目提供研究專才及配套資源,而神州數碼則會在資訊科技規劃諮詢、解決方案設計等領域發揮所長。
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表示:「我們對於能夠與著名創新科技企業神州數碼建立策略性的合作感到十分榮幸。科大一直在創新科研上表現卓越,我們期望透過與神州數碼緊密合作,協助促進智慧城市的發展,及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創新及科技樞紐。」
神州數碼董事局主席郭為先生表示︰「神州數碼控股正在轉型為一家完全的服務和互聯網的公司,智慧城市建設將是公司的重點業務之一。作為國內智慧城市建設的領軍企業,我們一直通過不同的渠道,持續優化智慧城市建設戰略架構。這次和科大的合作完全契合我們的發展策略,將進一步優化與提升公司在建設智慧城市方面的服務和產品,為公司的長遠發展奠定穩健的根基。」
神州數碼相信科大作為享譽國際的一流學府,在科研方面成就卓著,尤其在大數據信息技術、智慧城市諮詢規劃和解決方案等領域表現突出,雙方的合作將開闢香港與內地智慧城市領域合作的新通道。
有關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www.ust.hk)是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其科學、工程、商業管理及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均臻達世界一流水平。科大的教研成就獲國際充分肯定,又積極促進跨學科研究,提供全人教育,培育有創業精神、創新思維的優秀人才,以配合知識型社會發展。科大積極與全球及中國內地作緊密聯繫,建立網絡;並致力發展成全球的知識樞紐,推動創新研究。科大於2014年度的全球大學就業能力調查排名第16位,位列大中華院校之首;並於2015年獲《泰晤士高等教育》評為全球躍升得最快的七所大學之一。
關於神州數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