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1

新聞
科大合辦APCIEE促進創新文化(只供英文版本)
/
新聞
潘永安教授獲選2022年光學學會會士
潘永安教授獲表揚他對微腔光學和光子學及相關技術在矽光子學之應用的卓著貢獻。
新聞
精神健康, 學生發展, 教育
毛孩療癒心靈
科大推出治療犬計劃幫助學生減壓和抖擻精神,在疫症期間尤其重要。
新聞
可持續性, 可持續智慧校園, 可持續發展
科大設立可持續發展及零碳辦公室
大學加強對創建可持續文化及環境的承擔,以及推動二氧化碳淨零排放的目標。
新聞
STEM教育, 教與學, 合夥
由科大合辦的2021恒隆數學獎公布結果
來自香港培正中學的陳祉軒同學脫穎而出,憑藉題為On Non-Torsion Solutions of Homogeneous Linear Systems over Rings的專題研究報告,勇奪2021年恒隆數學獎的金獎殊榮,學術委員會認為其專題研究報告的水平達研究生程度,展現驕人的邏輯思維及分析能力。而同樣來自香港培正中學的羅安琪同學及聖保羅男女中學的賴煒諾同學分別榮獲銀獎及銅奬,連同五隊優異獎得主(排名不分先後),各得獎學生、教師和學校將獲頒發合共港幣100萬元的比賽獎金,以表彰他們的數學專題研究報告在研究方法、報告和學問方面皆符合最高學術水平。 由恒隆地產有限公司(「恒隆地產」)與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合辦的2021年恒隆數學獎,昨晚於香港港麗酒店舉行頒獎典禮,多年來鼎力支持恒隆數學獎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親臨擔任主禮嘉賓。 恒隆地產董事長陳啟宗先生表示:「『恒隆數學獎』是恒隆地產的重點社區投資項目,我很高興今年初與香港科技大學建立新的夥伴關係,令獎項繼續茁壯成長。我們亦很榮幸能與創始合作夥伴香港中文大學,以及其他本地大學和世界各地的頂尖數學家緊密合作,辦好這個饒富意義的比賽。看到今年長時間停課後同學仍踴躍提交高質量的專題研究報告,實在令人鼓舞。我希望學生透過參加這個比賽,展現自己的才華,並點燃他們對數學、科學和科技的終身熱情。」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教授表示:「科大十分重視創新,且深信知識和研究會帶來嶄新的發現和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同樣重視培育基礎科學方面的人才。科大很高興能與恒隆地產合作,透過『恒隆數學獎』激發中學生對數學研究的興趣和創造力,並發掘具潛質的數學英才。未來,科大會繼續為香港數學及科普教育作出貢獻,為社會培育更多優秀人才。」
新聞
研究, 經濟學
影響力系列:亞洲經濟發展的推手
https://30a.hkust.edu.hk/zh-hant/our-impact/asias-economy-good-hands
新聞
獎項, 獎項及排名, 職員發展
科大頒發2020及2021年長期服務獎
科大表揚服務大學逾20年的教職員及非教學人員的貢獻。 
香港科大故事
生物工程學, 化學生物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再見!可怕的眼球注射治療
患有糖尿眼及黃斑病變的人,一般需接受眼球注射治療——使用幼針將藥物直接注射入眼。這種入侵性治療帶有一定風險,而且令人望之生畏,膽小者未必能夠接受。  孫瑋良 (Langston) 在科大攻讀博士學位時,便與校內其他研究人員研發以超聲波導入藥物的非入侵性治療技術。現時,他正與藥廠合作,把這種技術推出市場。  促使Langston鑽研創新治療技術的契機,源於他與妻子各自的祖父,同樣患有視網膜病變,需要接受眼球注射治療。 「爺爺很勇敢,挨了四至五針!但太太的爺爺卻因害怕而拒絕打針,結果病情惡化。」 他與團隊於是著手研究超聲波導入技術,但最初沒太多相關知識作參考,差不多要由零開始。 「當時,學術界對眼睛護理沒有太大興趣。我們也只好摸著石頭過河,一切自行摸索了。」 新技術不用施針,消除恐懼的源頭,也令治療時間減短一半。 團隊一路鑽研,直至發現可利用一種特定頻率超聲波,在不損眼組織的情況下將藥物導入眼球,才真正出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