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6

新聞
Gold Performance
There is much more than academic achievement for a fruitful University life. We believe taking part in sports, music and art help students to boost active learning and living. The story of Raymond Sumitra Lukman set a good example of making a balance between chasing his swimming dream and pursuing study or even career.
Raymond Sumitra Lukman from Indonesia is a true champion – the Year 1 School of Science undergraduate recently won HKUST sports team’s first gold medal at the University Sports Federation of Hong Kong (USFHK) annual aquatic meet for 21 years. Let’s find out more about his swimming achievements and his life at the University.
When did you start swimming competitively, and what is your specialist event?
Raymond: I started competitively in 3rd grade and joined a swimming club. My event is butterfly, but I also do freestyle; I’m a sprinter – 50m or 100m.

新聞
A Thought-provoking Tour to the Fresh Fish Traders’ School
Education does not only take place in classrooms. At HKUST, we encourag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better by taking a step closer to those who are underprivileged. After visiting Fresh Fish Traders’ School, Tan Jing Jing from SHSS would like to share reflections about her feelings and learnings in this visit.
TAN Jing Jing, SHSS, Year 1
I was very pleased that I could take part in “Back to School Tour: Visit to Fresh Fish Traders’ School” which was held by Student Housing Residential Life Office on 13 November 2015. Different from other voluntary activities, this time we had the chances to come up with creative ideas to interact with the local primary students. After joining this activity, I got some insight and understood the lives of local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發現新材料體系 開創有機太陽能電池新時代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的研究團隊近日發現了一個新的材料體系,將有望改寫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未來發展。利用該材料造成的有機太陽能電池,能於接近零的電荷分離驅動力下,達到高效及高速的電荷分離。這意味著較環保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可望媲美無機太陽能電池的效能水平。
這項突破性的成果由科大化學系顏河教授領導的團隊發現,並於6月在Nature Energy雜誌上發表。
有機太陽能電池是一項重要的第三代太陽能電池技術。然而,它需要0.3eV或以上的驅動力,才能進行發電的必須步驟,即電荷分離。這大大限制了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發展,因為對驅動力的需求,令有機太陽能電池無可避免地產生了較大的電壓流失,因而限制了它的光電轉換效率。
這個科學界研究逾廿載的難題,如今可能被顏教授的團隊破解。科大團隊與瑞典林雪平大學的高峰教授、以及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Kenan Gundogdu教授合作,於驅動力接近零的情況下,利用由新材料體系造成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實現了於0.1-3皮秒間發生、超快速的電荷分離。
這項突破將對有機太陽能電池產生革命性的影響。現時,即使是表現最佳的有機太陽能電池,也只能達到百分之12至13的光電轉換效率。若電荷分離所需要的驅動力被減至接近零,電池的最高轉換效率將可提升至百分之20至25,足以媲美當今最先進的無機太陽能電池。而相關成果亦引發了一系列包括有機太陽能電池中的電荷分離和複合是如何發生等問題,並將引起新一輪有關有機半導體材料中光物理過程的研究。

新聞
出淤泥而不染
太陽能是一種技術發展成熟的可再生能源,然而由於首期投資及維修成本不菲,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不算廣泛,Sundial Technology最新研發產品,或有助太陽能應用普及化。
由科大四名學生組成,電子及計算器工程學系范智勇教授出任顧問的Sundial Technology,成功研發具有防反射及自潔功能的太陽能板薄膜,其原理就如荷葉效應(lotus effect),當有水珠在薄膜表面凝結,水珠會『彈走』塵埃,達到自我潔淨。該隊伍表示,每年單是中國內地用於清洗太陽能板的費用估計高達156億港元,能源消耗達900億千瓦小時。若利用他們研發的納米薄膜,將可大大減省有關支出及能源消耗。
團隊成員之一,電子工程及計算器學系博士二年級生徐光海稱,面對地球暖化等環境問題,人類對能源的需求有增無減,團隊主力研究太陽能相關技術,是希望改善太陽能發電表現,使更多人採用再生能源,他們研發的納米薄膜,則能大大減低使用太陽能的成本。
產品無論在環保效益及商機皆有很大潛力,因此團隊亦致力尋找生產及推出市場的機會,知識轉移往往成為科研能否持續的關鍵。「我們面對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將實驗室規模的科研變成商業產品。」團隊經歷多番嘗試,終於憑藉其研發,以完整的商業企劃,勇奪科大100萬元創業計畫大賽冠軍。
獲獎為團隊打了一支強心針,他們亦將與內地著名太陽能板製造商合作測試,期望不久將來可作自動化生產,惠及社會。總括創業經驗,徐光海認為,在科創路上,除了好的團隊及遠景,科研支持是不可或缺的,「我們十分感謝科大能源研究院在研究量產方面給予我們很大支援。」
請按此獲取更多資訊。

新聞
匯聚未來數學家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香港委員會有限公司(奧數委員會)及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合辦,第57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奧數」)已於7月6-16日完滿舉行。香港自1994年首次舉辦奧數後,再次成為主辦方,本屆破紀錄有超過一千位來自109個國家及地區的數學尖子參加比賽。
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深信,奧數不只是一個數學比賽:「我們藉此良機推廣香港,吸引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提升香港的國際地位,並向本地的年青人進一步推廣數學及科普教育。要在國際間宣揚這些訊息,奧數是一個最理想的平台,而科大能夠在廿五周年校慶舉辦奧數,更顯得意義非凡。」
本屆比賽中,香港隊以三金兩銀一銅的佳績,首次躋身十強,在109支參賽隊伍排名第九,是香港自1988年參加以來的最高紀錄,可見本地資優教育學苑栽培數學精英取得成果。
按此觀看「奧數」比賽花絮。

新聞
未雨綢繆
山泥傾瀉泥石帶來的損害備受全球各地重視,尤其是在香港。由於本港的山坡陡峭,加上降雨量大和人口稠密,山泥傾瀉的風險與日俱增。
科大協理副校長(研發及研究生教育)兼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吳宏偉教授領導一項主題研究計劃,以應對相關問題。在中國科學院支持下,研究團隊匯聚工程以至生態學等方面國際專才,成功研製安裝程序簡易且具彈性的新型防護網,可用作阻擋山泥傾瀉引發的泥石流。
吳教授指出,研究最大挑戰一環在於無先例可循的實地試驗,現研發的設施效能高而成本低,同時減低泥石流對環境影響。
研究團隊現時在雲南省昆明興建領先全球的測試設施,致力開發一個每公尺成本約12,000港元的系統,比現時本港普遍採用的鋼筋混凝土牆,節省四分之一成本。團隊亦正研發三維地形測量系統以分析泥石流動機理,並於科大設置土工離心機,以模擬泥石流的情況。
上述研究成果將可應用於世界各地受山泥傾瀉威脅的地方。隨著學者加深對顆粒流動機理的了解,有望減輕雪崩及礦山滑坡的風險,更有助提升對食品加工過程的認識和研究。
請按此獲取詳情。

新聞
科大100萬元創業計劃大賽首度於五個城市舉辦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100萬元創業計劃大賽,多年來致力推動校園的創業文化,今年第六屆賽事,首度由香港擴展至總共於五個城市舉辦,吸引超過500支來自北京、廣州、深圳、澳門以及香港的隊伍參加。
作為推動創新創業的先鋒,100萬元創業計劃大賽從最初培育科大創業家的平台,逐漸發展成推動創業文化的地區性賽事,為大中華區的年輕創業家提供一個交流創意的平台。
科大創業中心主任李漢強博士對這個比賽能發展成為地區性的創意平台表示欣喜,他說﹕「科大100萬元創業計劃大賽為年輕創業家提供實踐創新科技商業概念的渠道,能夠見證比賽的規模及影響力日增,我們感到非常高興,並將繼續努力,希望將比賽發展成為國際性的平台。」
五個城市的首三名勝出者將於8月6日,參與在廣州南沙科大霍英東研究院舉行的總決賽。科大香港賽事中的冠軍Sundial Technology、亞軍NeoForest以及季軍Perfuso,將角逐總決賽的獎項。
由科大四名學生組成,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范智勇教授出任顧問的Sundial Technology,憑藉其研發具有自潔功能的防反射太陽能板薄膜,奪得港幣30萬元獎金。該隊伍表示,每年單是中國內地用於清洗太陽能板的費用估計高達156億港元,能源消耗達900億千瓦小時。若利用他們研發的納米薄膜,將可大大減省有關支出及能源消耗。該發明同時獲頒創新獎以及學生團隊獎。
亞軍隊伍NeoForest研發的空氣淨化器,利用微藻代替過濾網,透過微藻的光合作用,釋出氧氣、吸收二氧化碳,並清除空氣中的污染物如懸浮微粒、甲醛,氮氧化物及硫氧化物等,為室內注入新鮮的叢林空氣。至於季軍隊伍以及最佳展覽獎得獎者Perfuso,則研發了一種嶄新的血液透析技術,不僅可減低血液透析過程對病人的副作用,將透析時間及成本減半,更有效減低透析過程中所產生的醫療廢物。
有關更多科大2016年100萬元創業計劃大賽詳情,請參閱:http://onemilliondollar.ust.hk/。
傳媒查詢:

新聞
T&M-DDP Students used technology to help underbanked people to access financial services
16 Dual Degree Program i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T&M-DDP) students, together with peers from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a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participated in Inter-Varsity Entrepreneurship Challenge 2016 in Singapore from 29 May to 8 June with the theme of helping unbanked and underbanked people to access financial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