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7

新聞
A Homecoming
A first generation graduate from HKUST, Professor Rachel Ngai went around the world, came back and contributed to where it all started.
Born in China and moved to Hong Kong as a six-year-old, Prof Rachel Ngai still remembers fondly how life was different in her adoptive homeland. “The first time I noticed the striking differences in the economies of different places was in high school,” Rachel remembers. “I was a tutor in Hong Kong and my salary was HK$100 an hour, so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my father who was a pharmacist, earning HK$300 a month in China.”

新聞
25週年紀念特刊《海闊天曠–敢創未來科大人》出版
本書的英文標題《翱翔的普羅米修斯》,意念來自雪萊的理想主義作品《自由的普羅米修斯》,故事的寓意有無私奉獻、勇氣、創新以及關心社會等價值觀。雪萊筆下的普羅米修斯為了人類的福祉馴服火種, 引發科學好奇心, 推動醫學以拯救生命,並給予人類語言,以利創造知識和互相溝通。中文標題則取曠字之勝義,寓意光明豁達,開闊持久,以形容科大校園的進取氣象,亦與英文標題互相對應。在這所既有全球視野又對本地富有承擔的科技大學慶祝創校25週年之際,中英文標題正好呼應大學的核心精神。
編委員會考慮了一系列的因素包括學術興趣、社會影響、可讀性等,詳細審閱並精心挑選了25個故事,每個故事均涉及不同背景的主角,來自科大的四間學院、大學管理層或校友。當中包括大學創校以來的重要研究成果、遠景、發展方向及教育發展上的里程碑。
新書發布會亦為科大25週年最後的慶典活動,席間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衷心感謝師生員工、校友及各方友好長期的竭誠支持及貢獻,「週年慶典雖然告一段落,展望未來,我們或會迎接不同挑戰,只要我們謹記,科大是一所重視創新、凡事皆可能的高等學府,將來必定可以取得更豐碩的成果。」
紀念特刊同時推出免費流動應用程式以供下載,除書本內容外,更可觀賞精彩短片。按此短片預覽紀念特刊內容。
iPhone 手機用戶可按此下載。
Android手機用戶可按此下載。.

新聞
Sha Fei: A Humanist Photographer at War (1912-1950)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photographers of his generation, Sha Fei captured some of the most iconic images of wartime China from the late 1930s to the 1940s. His work reflects his deep humanism and his belief in the power of photography to awaken the people. Following his tragic execution in 1950, Sha Fei?s name was erased from history, only to be rediscovered in the 1980s.

新聞
凱洛格 - 科大EMBA榮膺QS首屆排名全球之冠
凱洛格-科大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課程於Quacquarelli Symonds (QS) 首度發表的全球EMBA課程排名中再創佳績,位列全球榜首。
QS首次就「全球分區EMBA課程」,以及「全球EMBA合辦課程」(即由兩家或以上位處不同地區或採用不同平台授課的課程)進行排名。凱洛格-科大EMBA課程不單獲選為全球最佳合辦EMBA課程,更成為全球120個獲評分課程整體分數最高的EMBA課程。
科大商學院院長譚嘉因教授歡迎課程獲表揚,他表示:「凱洛格-科大EMBA課程於1998年推出,是亞洲首個與海外學府合辦的EMBA課程。我們一直配合市場需要,制定適切的策略,因而能保持多年的國際領導地位。於QS排名再取佳績,我們感到十分鼓舞,實屬課程迎接二十週年的喜訊。」
科大商學院副院長及凱洛格-科大EMBA創辦課程主任戴啟思教授表示:「我們當年在亞洲率先推出同類課程,多年的努力令課程取得今天的成果。作為同類課程的先驅,與凱洛格商學院合作為課程提供國際視野,令區內學生受惠於全球網絡及最優質的行政人員教育。」
QS全球EMBA課程排名就五項主要指標為課程評級,當中包括「僱主評價」、「領導力」、「學員職位和經驗」、「就業表現」及「多元化」。凱洛格-科大EMBA課程在五個範疇均取得卓越表現,整體分數成為所有120個獲評級課程之冠。
凱洛格-科大EMBA課程主任區敏儀女士表示:「課程再度獲肯定是我們力臻完善,加上學生和校友,以及兩間頂尖學府教職員努力的成果。我們會貫徹承諾,不斷更新課程內容,培訓具國際視野的商界領袖,繼續保持課程的領導地位。」
詳盡排名結果:http://www.topmba.com/emba-rankings/joint-programs/2017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頒發2017年長期服務獎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舉行每年一度的教職員長期服務獎頒獎典禮,以表揚服務大學達20年的資深教職員的貢獻。
科大透過設立長期服務獎,向長期竭誠服務的教職員表達謝意,他們的重大貢獻令科大過去26年迅速發展。今年共有66名為大學服務20年的同事獲頒獎項。
科大校長陳繁昌教授與副校長、院長、系主任及部門主管一同出席頒獎典禮,大學更特別邀請得獎者家人及親友前來一起參與,分享喜悅,歡聚一堂。
陳繁昌教授於典禮上致辭時表示:「我衷心感謝長期服務的教職員多年來努力不懈,為大學發展作出貢獻。我們過往26年得以驕人的成績,全賴你們在背後一起默默耕耘,為科大的發展作出貢獻。」
科大設立長期服務獎,以表揚大學教職員的努力,及進一步加強他們對大學的歸屬感。
有關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www-dev2017.ust.hk)是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其科學、工程、商業管理及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均臻達世界一流水平。科大校園國際化,提供全人教育及跨學科研究,培育具國際視野、創業精神及創新思維的優秀人才。科大的研究於香港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2014研究評審工作」獲得最多「世界領先」評級,亦於最新的《QS》年輕大學排名位列全球第2,而科大的畢業生在2016年度的全球大學就業能力調查排名第13位,位列大中華院校之首。
傳媒查詢:
林淑媛
電話﹕2358 6313
電郵﹕anitalam@ust.hk

新聞
科大中央製冷系統優化計劃奪亞太區獎項 項目節省至少兩成耗電及百萬計成本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獲美國能源工程師學會頒授2016年亞太區年度能源計劃大獎,以表揚大學一個將中央供冷站提升為區域性供冷系統的項目,不但有效減少能耗,更節省逾百萬計成本。
科大創校初期,已採用當時嶄新的海水製冷技術,為科大的學術大樓供應冷氣。至2012年,大學籌建八層高的鄭裕彤樓,便決定擴充中央製冷系統,而非為新大樓興建一座新的供冷站,以達致最高製冷效能及減少碳排放。
科大副校長(行政)賀致信先生對於這環保項目有效提升製冷效能,並受到美國能源工程師學會的肯定表示欣喜。他說:「這貫徹大學推行可持續發展教育的使命,以及大學實踐這使命的決心。我十分感謝各位同事與師生眾志成城,將科大校園化身為展示各項尖端可持續發展研究與運作的生活實驗室。大學將繼續向節能、減廢及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等目標進發,體現「科大2020可持續發展挑戰」的承諾。」
優化計劃預計可減低鄭裕彤樓每年耗電量達20%至35%,由於區域性供冷系統無需額外人手、零件、化學品處理及承辦商服務,因而有助節省每年達港幣150萬元的營運及維修費用。優化計劃自2013年開始更換中央供冷站九台製冷機組的其中三台,工程於2015年完成。新機組比舊的效能高18%,而優化計劃亦為大學省卻興建一個新的製冷系統預計所須的港幣700萬元資本支出。系統冷凝水所產生的剩餘熱力,亦被循環回收,為大學設施作提供熱水之用。
新供冷系統亦會為預計於2018年竣工的多用途大禮堂服務。
科大於1997年引入能源管理合約,是東南亞當時首個引入此嶄新概念的機構。承包商向大學提出節省能源的方案,並與大學分享所省免的電費。科大將致力把2020年的用電目標,維持在2013/14基準年度的90%。
有關香港科技大學

新聞
25 Faces Series - Words from Prof Tam Kar Yan
In celebration of our 25th Anniversary, a growing collection of videos was made to feature the remarkable community at HKUST - past and present. "To me, it was a once in a life-time opportunity to participat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university." Dean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Prof Tam Kar Yan sa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