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4

新聞
科大於第四十九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創歷史佳績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在第四十九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取得破紀錄的驕人成績,36支參展隊伍一共奪得36個獎項,包括中國代表團發明和創新優秀獎、四個評審團嘉許金獎、以及多個金、銀、銅獎,獲獎數目屬歷年之冠。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帶領的突破性研究,以血液中的可溶性ST2(sST2)蛋白為治療靶點開發阿爾茲海默症藥物的創新策略,榮獲中國代表團發明和創新優秀獎及評審團嘉許金獎兩個獎項。研究成果為阿爾茲海默症的藥物開發開拓了新方向。針對sST2的治療方法能夠降低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病風險和改善患者的病理症狀,有望成為比傳統阿爾茲海默症治療方法更簡單、侵入性較低和安全的新型治療策略。
另外三項獲評審團嘉許金獎的項目,分別是由科大霍英東研究生院院長及土木及環境工程系講座教授吳宏偉教授領導,以都市固體廢物製成的無水泥環保磚;由科大綜合系統與設計學部助理教授向暢穎教授帶領,用於隔熱的先進光電智能窗口;以及由香港智能建造研發中心團隊所開發的紮鐵機械人,該中心為科大牽頭成立的其中一間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研究中心。
是次寫下科大歷史佳績的36個參展項目涵蓋多個領域,包括生物醫學與健康、資訊科技與人工智能、智能建造,以及可持續發展與新能源。除了紮鐵機械人,另外有五個項目亦由科大牽頭成立的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研究中心,包括香港智能建造研發中心、香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及智能晶片與系統研發中心,與世界頂尖科研機構共同研發。這些項目涉及基因組編輯、細胞治療、智能塔式起重機、自動工具鏈、人工智能加速器等前沿技術。
是次參展的項目亦包括一些由科大與政府和行業領導者進行合作的研發項目,以期為社會帶來深遠的貢獻,例如與教育局合作、專為香港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 (HKMOOC)而研發的虛擬課程。此外,科大亦與港鐵公司和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合作,分別開發多重交通彷真模型,以估算乘客量,以及結合人工智能、機械技術和物聯網的數位孿生平台,供物管行業使用。此外,當中24項參展的創新成果已在科大支持下成立初創企業,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對社會有貢獻的解決方案,在知識轉移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新聞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榮獲30年長期服務獎:科研如尋寶 致力傳承科學家精神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獲科大頒發30年「長期服務獎」,以表揚她服務大學多年的貢獻。她於1993年回流香港,一直服務科大至今,先後出任系主任、理學院院長及副校長(研究及發展)等重要崗位。除了是香港八間資助大學中首位女校長,亦是本地高教界中鮮有於原校一直升任至校長的學者。
與科大結緣
1990年,時任紐約再生元生物製藥公司高級科學家的葉教授,在巴黎一個學術會議晚宴上,巧遇當時為科大籌備委員會成員之一的蒲慕明教授。蒲教授對葉教授的研究領域相當感興趣,便決定招攬她加盟科大。葉教授指:「當時我希望將外國取得的經驗帶回香港這個我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並培育年輕一代的科學家,貢獻社會。」
蒲慕明教授憶述:「當時科大並未開拓腦神經科學領域,全賴Nancy的勇氣、承擔及毅力,才能不斷獲取經費及研究突破,所以我一直覺得她會成為香港的大學校長。」
對科研保持熱情

新聞
科大與港大「DNA複製起始新機制研究」獲選為2023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聯同香港大學(港大)與其他研究所領導的「DNA複製起始新機制研究」,獲選為2023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是唯一入選的香港研究團隊。
2023年度的「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和科學傳播與成果轉化中心共同承辦;《中國基礎科學》、《科技導報》、《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科學基金》及《科學通報》五家期刊編輯部協辦,並由來自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等數千位專家精心挑選,旨在宣傳國內的前沿及創新研究進展,從而激勵更多科研人員進行基礎研究,並加深公眾對科學的理解、關心及支持,營造良好的國家科學氛圍。
是次入選的聯合研究團隊成員包括港大生物科學學院翟元樑助理教授、科大生命科學部黨尚宇助理教授與科大高等研究院(IAS)資深成員戴楊碧瓘教授。團隊發現人體MCM2至MCM7蛋白複合體(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2-7,微小染色體維持蛋白2-7)調控DNA 複製起始的新機制,有望被應用於研發新型、高效及更具針對性的抗癌藥物,有望能選擇性地殺死癌細胞。
港大翟元樑教授指:「是次獲選對研究團隊來說是一種極高的榮譽,也說明我們的工作得到了科學界的高度認可。雖然科學家已經對DNA的複製有了一些了解,但我們對這個過程的認識還遠遠不夠。由於這個領域還有很多未知等待我們去探索,因此每一個新的發現都是對科學的一大貢獻。透過研究DNA的複製過程,我們不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基本過程,還可能為治療癌症等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科學家們不斷努力,希望未來能揭開DNA複製的神秘面紗,為人類健康和醫學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新聞
科大劉紀美教授獲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系榮休教授兼新興跨學科領域學部研究教授劉紀美,獲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據美國國家工程院指出,此乃工程學的最高專業榮譽之一。
劉紀美教授憑籍她於「 III-V半導體器件在矽組件上的應用,對光子學及電子學所作出的貢獻」,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她是今屆新增114位院士和21位國際院士中唯一當選的香港學者。劉教授在其研究生涯中屢創突破,是少數於電子及光電技術領域享負盛名的學者。她是次當選院士,不但成為少數香港土生土長的院士之一,亦證明了她在科大所領導的世界級研究,備受世界各地同儕讚譽。
美國國家工程院頒發院士,用以表揚「對工程學的研究、實踐或教育 - 包括對工程學著作有重要貢獻」,以及「開創新科技,推動工程學的傳統範疇作重大改進,或發展/實踐革新工程學教育」的專家。
劉教授表示:「我非常榮幸能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此崇高的殊榮不僅肯定了我在半導體材料及元件方面的貢獻,亦為我科大的研究團隊,開啟更多與卓越的工程界領袖交流與聯繫的機會,讓我們能共同突破創新的界限,為這個領域帶來深遠影響。科大一直以來於鼓勵學者研究不遺餘力,讓我過去廿載所取得的成果得到認同。我亦非常欣慰很多當年的學生與研究員,今天在不同的大學、研究院和業界繼續實踐使命,體現薪火相傳的精神。」
校長葉玉如教授對消息感到欣喜:「我們衷心祝賀劉教授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這項殊榮印證了她在光子學和電子學領域的卓越貢獻,以及她為研究和創新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作為這些領域的先驅,劉教授一直致力開拓突破性的研究,讓科大引以為傲,我們希望她的傑出成就能啟發香港的年輕一代投身科學及工程領域,追求創新。」
2023

新聞
裘槎基金會頒發獎項予四位傑出科研學者
裘槎基金會上週五(12月8日)舉行裘槎基金會成立紀念日晚宴暨頒獎典禮,向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及香港大學(港大) 的四位優秀學者頒發2023年「裘槎麥德華前瞻科研大獎」,以表揚他們的卓越科研成就。 頒獎典禮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主禮。
得獎名單如下﹕
傅凱駿博士
香港科技大學理學院物理學系夏利萊博士物理學助理教授
王瀾博士
香港科技大學理學院生命科學部助理教授
冷凱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物理學系助理教授
李燦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電機電子工程系助理教授
「裘槎麥德華前瞻科研大獎2023」得獎學者簡介:
香港科技大學理學院物理學系夏利萊博士物理學助理教授傅凱駿博士
傅凱駿博士是一位凝聚態理論物理學家,主要研究方向為量子多體作用所衍生的集體現象。他的研究興趣廣泛,量子材料中對稱性、拓撲學和局部性之間有趣的相互作用;強關聯電子的磁性和超導性;基礎能帶理論;拓撲材料發現;二維和摩爾紋材料,以及量子動力學與量子資訊理論之間的關係。他現時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為如何描述高度糾纏的量子多體態及其對於量子材料的物理特性的影響。 (按此參閱傅博士的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