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新聞
香港科大在2026年度QS亞洲大學排名躍居亞洲第六 全港第二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再創佳績,於今日公布的2026年QS亞洲大學排名中躍居亞洲第六,雄踞全港第二。科大的發展穩步向前,與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建構「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宏觀規劃同軌並進。科大在推動創新跨學科教育、拓展國際視野,以及構建充滿活力的尖端研究及具變革性學習環境方面,成績斐然,備受國際肯定。科大在國際化及聲譽方面表現卓越,多項關鍵指標均十分出色,充分體現了大學致力建立多元包容、緊扣國際的學術社群,以及在支持香港發展為領先國際教育樞紐中所擔當的角色。在研究成果方面,科大於首爾舉行的QS亞太高等教育峰會上獲頒極具聲望的「研究探索大獎」。此殊榮旨在表彰在研究質量及學術影響力表現卓越的院校,尤其嘉許其在頂級期刊發表的成果,以及獲專利引用的研究產出——展現了學術研究成果在科技創新與商業領域的扎實落地。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對大學在國際排名中取得佳績表示欣喜,她在回應時指出:「適逢科大即將迎來35周年校慶,這項排名成果對我們而言既是肯定,也是鼓舞。這份殊榮印證了全校師生、職員與校友的共同努力,亦是對香港特區政府推動『留學香港』願景的重要支持。『研究探索大獎』尤其反映我們在卓越研究與創新方面的持續深耕,具體體現於在頂級期刊發表的豐碩成果,以及研究透過專利引用所展現的實際影響力。」葉玉如校長進一步強調:「科大的使命,是為世界帶來實質的改變。我們以此為目標,致力培育具國際視野的人才、推動能改善人類生活的研究,並鼓勵學生勇於面對全球最迫切的挑戰。科大『凡事皆可為』的精神,正是表達我們懷着謙卑之心、熱忱之志,在貢獻所學與引領創新的道路上,始終如一地實踐我們的使命。」科大一貫將排名視為參考指標,以此檢視自身表現。科大將一如既往,堅守對卓越教學、研究及知識轉移的追求,致力為香港、國家乃至世界作出實質貢獻。
新聞
香港科大生物工程學家吳若昊教授獲選為2025年施密特科學多元學者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生命科學部與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副教授吳若昊,獲選為「2025年施密特科學多元學者」(2025 Schmidt Polymath),該國際獎項旨在表揚於跨學科研究中展現變革性創新的學者。今年,共有八位來自全球頂尖大學的科學家及工程學家獲此殊榮。「施密特科學多元學者計劃」由2024年創立的非牟利組織施密特科學(Schmidt Sciences)主辦,旨在為全球傑出學者提供先進技術與研究資源,以推動跨領域知識的發展與技術突破。獲獎的學者未來五年將獲得高達250萬美元的資助,用於推動突破傳統界限,兼具前瞻性和影響力的研究。經過嚴格的全球遴選,吳教授成功脫穎而出。作為生物工程學家,她的研究為生物學與工程學的跨領域研究帶來重要突破。此次獲獎將為吳教授持續推進其創新研究提供支持,助力開發完全人源化、具備功能性的體外腦類器官,最終目標是實現治療性移植的臨床應用。自2015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學以來,吳教授在單細胞基因組學、計算生物學及微流控技術領域分別作出了重要貢獻。吳教授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為她贏得多項國際殊榮,包括2017年獲《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為亞太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2018年當選世界經濟論壇青年科學家,以及2024年獲得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等。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頒授榮譽大學院士予六位傑出人士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日向六位傑出人士頒授榮譽大學院士銜,他們分別為陳珊珊女士、張世成先生、麥健輝教授、湯復基博士、王德威教授及周禮棟博士(按姓氏英文字母排序)。榮譽大學院士頒授典禮由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和校長葉玉如教授共同主持。
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讚揚六位榮譽大學院士的卓越成就、對社會的重大貢獻以及對科大的鼎力支持。他表示:「科大致力匯聚英才和推動創新。本年獲譽的各位院士在其各自領域均展現出卓越的領導能力,並積極回饋社會。他們秉持與大學使命高度契合的理念,在社會上取得非凡的成就。無論是開拓前沿知識、服務社會還是激勵他人,他們的貢獻有目共睹,都體現了我校所推崇的崇高典範。我謹代表大學校董會,誠摯歡迎各位榮譽院士加入科大的大家庭,並期待他們未來再創高峰,造福世界。」
校長葉玉如教授亦向各院士致以誠摯的祝賀,並感謝他們一直以來對科大的支持。她說:「本屆榮譽院士以開拓求知、追求卓越的精神,樹立了當代領袖的卓越典範。他們以無比的熱忱與堅毅,透過推動人文智慧與科技創新豐潤社會。他們充分彰顯科大的核心價值,展現了真正的成就在於為世界帶來深遠而具意義的改變。他們的成就啟發了校內外的新一代,鼓勵他們懷抱希望,持續求進,推動世界走向更美好未來。」
Stories
人工智能與人文藝術的邂逅 解碼香港科大學者冀以創作向大眾說故事
在人工智能(AI)世代,許多行業都正經歷急速變革,即使是電影製作領域,AI亦在悄然革新說故事的方式。而參與這場變革的,正是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新成立的藝術與機器創造力學部助理教授——饒安逸教授。
饒教授致力將人工智能引進故事創作的浩瀚世界,期望未來可普及大眾創作。他於2025年獲《福布斯》列入「亞洲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其研發的AI工具不但可輔助電影內容生成,還可精準控制複雜的拍攝元素或場景燈光等特效。作為跨電影製作、藝術與AI領域的先鋒,饒教授肩負重任,致力培育新一代精通科技的故事創作者。
饒教授用一句話精闢概括了他認為人工智能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AI是為人類而設、需要與人協作互動及由人掌控的。」他強調:「我們希望聽到人們的故事,而非機器的故事。當中關鍵在於讓AI理解人類的想法,從而促進創作過程。」在過去十年的職涯上,饒教授曾任職 Meta、商湯科技及史丹福大學等,最終淬煉出自己的AI哲學。他的敏銳洞察力備受學術界讚譽,並於2023年及2024年先後榮獲國際計算機視覺大會頒發馬爾獎(Marr Prize),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之「明日之星」獎。
電影敘事 全球共鳴
饒教授自幼喜歡觀看成龍和周星馳的經典電影,對說故事的熱情油然而生,如此日積月累地鑑賞電影,逐漸燃起他對電影敘事的熱愛。饒教授沉思道:「說故事是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連繫。」
新聞
香港科大兩教授榮膺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和研究學者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郁建珍教授及吉岩教授分別獲研究資助局(研資局)2025/26年度「高級研究學者計劃」及「研究學者計劃」嘉許,他們的研究項目分別涵蓋大氣分析化學及人工智能(AI)驅動下的金融市場不完全競爭,合共取得逾1,360萬港元的研究經費。
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教授讚揚兩位獲獎者時表示:「本年度的研究項目聚焦於探討應對全球重大挑戰的議題,如:空氣污染物的量化方案及AI驅動的市場操控,充分體現科大矢志開展具深遠影響力研究的決心。在研資局一直以來的支持下,我們的教研團隊既能深化其學術研究的貢獻,亦可培育新一代研究人才。我們期盼這些開創性的研究將孕育突破性的成果,為社會帶來深遠裨益。」
科大兩位獲獎者包括:
高級研究學者:郁建珍教授 — 為潔淨空氣解碼大氣氣溶膠
量化大氣氣溶膠中碳、氮和硫的不同化學形態,對識別污染源頭、追蹤這些粒子的變化,以及評估它們對環境和健康的影響至關重要。郁建珍教授的項目採用先進的質譜技術和化學計量分析,以開發一個綜合且多層次的化學形態分析框架,為了解氣溶膠的化學成分的全貌帶來前所未有的洞見。此研究旨在揭示過去未被發現的分子種類,有助於準確預測這些污染物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影響,並幫助制定有效的緩解策略。
作為一位首屈一指的大氣化學家,郁建珍教授在科大服務逾25載,現擔任化學系系主任及講座教授,兼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講座教授,專注於分析空氣中的有機化合物、研究氣溶膠特性及模擬大氣反應。她的實驗室為環境保護署PM2.5(微細懸浮粒子)的監測網絡提供重要的化學分析支援。她近日更獲得研資局2025/26年度主題研究計劃資助5,329萬港元,協助促進大灣區包括香港的空氣質素提升,長遠促進公眾健康及城市可持續發展。
新聞
科大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教授榮膺「2024年傑出領袖」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教授榮獲星島新聞集團頒發「2024年傑出領袖」獎項(教育/專業/科技及創新組別),以表彰其對香港教育及科技創新的變革性貢獻。頒獎典禮於上周五舉行,由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擔任主禮嘉賓,為五個不同組別的社會翹楚精英頒發獎項,嘉許他們為香港發展所作的貢獻。
郭毅可教授於開創AI發展方面貢獻良多,他同時擔任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HKGAI)主任,在他的領導下,中心採用DeepSeek 大模型進行全參數微調及持續訓練,成功開發香港首個本地生成式AI大語言模型,標誌着本地AI領域的重大突破。
郭教授在致謝辭中表示,獲得此獎項是莫大的榮幸,他說:「於我而言,成為一個傑出的領袖,並非單憑個人成就與功勞。這個獎項反映了我與科大及HKGAI等各個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並提醒著我們需肩負勇於創新的重任,為香港、國家乃至全世界帶來長遠影響。我們定當同心協力,追求科技進步,並改善人類生活,貢獻社會。」
郭教授在五年前從英國來到香港發展,對於能協助推動香港發展成國際創科中心,他感到十分自豪:「香港是一個獨特的地方,中西文化薈萃,糅合傳統與創意於一身。我很榮幸能成為這個偉大城市的一份子,並可發揮所長,讓普羅大眾可以從科技進步中受惠,助力國家實踐科技發展的目標。也深深感謝香港,給我一個做貢獻的平台」他還提到,將致力吸納更多全球人才前來科大及香港發展,進一步鞏固香港在創新與教育領域的領先地位。
立足香港 推動AI創新
作為世界知名的計算機科學家,郭毅可教授在2020年來港前,曾於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工作33年。他的研究聚焦於大規模科學應用的數據挖掘,包括分布式數據挖掘方法、機器學習,以及訊息學系統於生物學、化學、地球物理學、醫療保健、環境、經濟、金融、社交媒體、創意設計及安全等方面的應用。
郭教授自2022年12月獲任命為科大首席副校長以來,在推動將尖端科技融入大學教育,及吸引全球人才方面,均建樹良多。科大的「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位列全球排名二十強,兼本地大學之冠,正正彰顯了大學在AI創新領域的領先地位。
Stories
向忠誠致敬:158位科大長期服務者的歲月見證
忠誠,是在默默奉獻中淬煉而成的美德。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的長期服務獎旨在向這份精神致敬。今年共有158位服務滿20年或以上的同仁獲獎,科大更首次頒發35年服務獎,表彰在大學創校前已加入、至今奉獻了35個寒暑的元勳。他們的故事彰顯了科大社群深厚的承諾與歸屬感,為科大今天的成就貢獻了不可或缺的力量。讓我們一同認識其中三位傑出的長期服務獎得主。
默默的脊樑
黃啟邦
• 學務長辦公室支援助理
• 服務35載
回溯科大的發展歷程,鮮有人比黃啟邦的足跡更早烙印於此。現任學務長辦公室支援助理的他,18歲便加入科大,親歷科大的創校過程,並見證了無數重大里程碑。
「在大學早期籌備階段,我曾在中環和尖沙咀的臨時辦公室工作。」啟邦回想當年,大學奠基儀式的現場盛況至今仍歷歷在目。科大正式開校以來,他便紮根清水灣校園,主要於學生事務處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