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恆心測未來:戴希教授問鼎未來科學大獎之巔
Stories
獎項, 獎項及排名, 物理學, 研究
恆心測未來:戴希教授問鼎未來科學大獎之巔
解鎖宇宙奧秘的鑰匙,往往掌握在鍥而不捨的科學家之手。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蒙民偉博士納米科學教授兼物理系講座教授戴希,正是其中的表表者。他專注於凝聚態物理及拓撲材料理論研究,為現代物理開闢了嶄新視野,並因此榮獲有「中國諾貝爾獎」美譽的2025年未來科學大獎。恆志探寶藏得獎消息傳來,戴希教授心懷感恩與謙卑。他說:「衷心感謝評選委員會的肯定。這不僅是對我個人的鼓勵,更是對多年來與我並肩作戰的研究團隊的認可。這份榮譽見證了我們持之以恆的堅持和努力。」他強調,這項成就並非一人之功,而是前人與同儕所累積的智慧與成果。科研之路,對他而言是一場尋寶之旅。「心如止水」是他的座右銘,也呼應了「保持冷靜,繼續前進」的格言——無論順境逆境,始終堅定不移。他形容:「科研好比尋寶,你可能挖掘了很久仍一無所獲,但只要堅持下去,終有一天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瑰寶。」理論栽成果正是這份默默的堅持,孕育出戴教授的突破性成果。戴教授淡泊名利,潛心研究,他與團隊採用「階梯式研究法」,從簡單到複雜,從理論到計算,先以高對稱度的模型理解拓撲材料的規律,再逐步攻克更艱深的難題。早在採用此方法之前,戴教授已經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預測。2010年,他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所長方忠教授,共同以理論計算提出聞名國際的預測——在磁性摻雜的拓撲絕緣體薄膜中可以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僅僅三年後,該預測獲得科學界實驗證實,成為物理學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十年前,他的另一項研究首次在固體材料中發現外爾費米子,並獲權威期刊《物理評論》評選為創刊125年來49項最具開創性的研究之一,也是唯一入選的中國研究項目。這些發現為量子未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石。必先利其器《論語》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物理學家也深諳此道理。戴教授在處理量子材料的波函數時,面對龐大的數據量,如同大海撈針。為了克服這個棘手難題,他的團隊開發了Wilson Loop 方法,能夠從海量數據中提取特徵,分類拓撲電子態。
科大舉行第八屆冠名教授席就職典禮     表揚學者卓越學術及科研成就
新聞
成就
科大舉行第八屆冠名教授席就職典禮 表揚學者卓越學術及科研成就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天舉行第八屆冠名教授席就職典禮,向七位傑出教授頒發冠名教授席,並表揚捐贈者對推動科大持續追求卓越學術和科研的鼎力支持。就職典禮由科大副監督陳祖澤博士主持。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致歡迎辭時表示:「透過冠名教授席,科大能吸引和留住世界頂尖學者,一起推動創新,啟發其他師生,從而應對可持續發展、數字轉型,以至經濟韌性和社會公平方面最迫切的挑戰,開創新局面。我們很榮幸獲得一眾成就卓越兼目光遠大的機構和捐贈者支持,使科大成為知識殿堂和推動社會轉型的強大引擎,讓嚴謹的學術研究與現實世界需求緊密結合,進一步鞏固科大在推動創新、培育領袖及促進社會變革方面的重要角色。」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恭賀七位冠名教授,並由衷感謝捐贈者的慷慨支持。她表示:「科大憑藉世界一流的教學、研究與創新,致力於造福社會,深受全球認可。七位新晉冠名教授在各自研究領域深耕多年,學養深厚,不僅展現了追求學術卓越的堅定信念,更秉持培育新一代領袖與創新者的使命,為社會作出了重要貢獻。大學即將迎來創校35周年,我很榮幸見證科大蛻變為全球頂尖學府的非凡歷程。我們取得的成就,始終有賴各位捐贈者的鼎力支持和信任。你們的慷慨襄助,不僅讓科大學者得以開展具影響力的研究與教學,更為我們營造了一片讓卓越學術得以茁壯成長的天地。」今屆獲得殊榮的七位冠名教授,其主要研究範疇涵蓋多個創新領域,包括生物醫學工程、神經科學、土力工程、金融科技及大數據、商業生態系統、環境可持續發展。冠名教授名錄如下:冠名教授職銜冠名教授名稱*所屬學院何善衡生命科學教授張曉東教授
謝源教授榮獲2025年度「CCF海外科技人物獎」
新聞
工程學, 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 計算機科學, 積體電路系統, 獎項, 獎項及排名
謝源教授榮獲2025年度「CCF海外科技人物獎」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方氏工程學教授、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和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謝源,榮獲中國計算機學會(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簡稱 CCF)頒發2025年度「CCF海外科技人物獎」。謝教授同時是賽馬會未來先進計算技術創科實驗室及集成電路與系統研究所的主任。
香港科大12位學者榮膺「2025年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
新聞
研究
香港科大12位學者榮膺「2025年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12位學者獲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評為2025年度「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印證大學的學術及研究實力備受國際肯定,彰顯其在多個研究領域對促進社會及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貢獻良多。今年,有6,868名學者來自60個國家和地區獲嘉譽為「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他們均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學者,並發表了多篇引用次數高的論文。根據學術平台Web of Science的數據,這些論文在過去11年中,根據引用次數,位列其研究範疇和出版年份的首1%。榮膺「2025年度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的科大學者包括(按英文姓氏排列): 範疇學者學系及職銜神經科學與行為學卜國軍教授盧家驄慈善基金理學教授生命科學部主任及講座教授跨領域陳浩教授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生命科學部助理教授物理學 戴希教授蒙民偉博士納米科學教授物理系講座教授計算機科學郭嵩教授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副系主任(研究及知識轉移)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綜合系統與設計學部講座教授
Prof. Tim Kwang Ting CHENG
新聞
成就
科大鄭光廷教授獲計算機協會頒發「先驅成就獎2025」
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及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香港智能晶片與系統研發中心主任鄭光廷教授獲全球最大計算機教育及科學學會——計算機協會轄下設計自動化專項組別頒發「先驅成就獎2025」。鄭教授是該獎項自設立以來,第二位榮獲這項殊榮的亞洲學者。獎項為電子設計自動化(EDA)領域最享負盛名的榮譽之一。每年,該獎項授予在論文發表、工業產品或其他相關領域中展現出具開創性理念,從而對EDA領域產生深遠影響,並改變行業在設計、驗證和製造複雜電子系統方面的學者。獎項評審委員會讚揚鄭光廷教授在EDA、測試、驗證和人工智能晶片設計等方面的卓越和持續貢獻,並表揚其在領導和創新方面的終身成就,這些成就持續推動着全球社群不斷向前。鄭教授對獲頒獎項深表榮幸,並表示:「許多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在意想不到的領域中得到應用,這正是跨學科研究為何有意義的原因。在經歷了半導體行業無數次的高低跌宕後,慶幸我們現正身處行業另一波發展的黃金時代,這實在令人振奮。我們必須肩負起倡導全球化的重任,促進競爭前合作,並攜手培養人才,以確保在這個黃金時代中,半導體行業和EDA領域能夠持續發展。」鄭教授是電子測試及設計驗證的國際知名研究人員。他在不同學科之間建立緊密連繫,涵蓋人工智能晶片設計、計算機視覺和醫學影像分析等領域。鄭教授的豐碩研究成果,包括採用局部掃描設計為測試設計帶來新突破,現已成為業界標準和教學範本。他更開發了基於自動測試圖樣產生系統(ATPG)的邏輯等價檢查方法,為提升現代半導體設計和製造的延遲測試、高速輸入輸出驗證,以及測試數據分析作出了重大貢獻。
香港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獲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表揚其卓越科學及教育貢獻
新聞
獎項及排名
香港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獲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表揚其卓越科學及教育貢獻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長及晨興生命科學教授葉玉如教授獲蘇格蘭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以表揚她作為世界知名的神經科學家、教育家和大學領導者的遠見卓識,以及擔當全球科學政策先驅的非凡成就。卓越科研與領導頒授典禮於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巴羅尼音樂廳舉行,由校長Stephen MCARTHUR教授主持。副校長及科學學院執行院長Duncan GRAHAM教授在致辭中高度讚揚了葉教授的突破性科研成果、領導世界一流大學的能力,以及在國際科學政策方面的影響力,充分展現了她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力。Graham教授特別指出,葉教授在神經營養因子和阿爾茲海默症方面的開創性研究,不僅促進了新治療方法的發展,還建立了針對中國患者的阿爾茲海默症生物樣本庫,為研究和臨床之間架起重要橋樑。他同時讚揚葉教授對培養新一代科學家的無私奉獻,以及她作為香港首位教資會資助大學女校長的歷史性地位,並強調她的研究成果廣受國際頂尖論壇和研究機構的重視,是推動全球腦科學發展不可或缺的傑出領袖。擁抱相同價值觀  攜手啟發未來葉教授衷心感謝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授予她此榮譽,並細說兩校之間的深厚連繫。她表示:「我非常榮幸能獲得這所優秀大學的認可。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歷史悠久,而科大建校僅34年,但兩校擁抱相同價值觀、使命和對高等教育的願景。自2015年起,兩校已建立緊密合作關係,攜手打破知識界限,促進創新,為蘇格蘭格拉斯哥和香港之間搭建堅固的橋樑。」葉教授以自身的科研經驗和科大的成長故事來勉勵畢業生,她說:「自創校以來,科大社群一直秉持『凡事皆可為』的精神,致力追求學術卓越,並在全球建立戰略性夥伴關係,為社會帶來有意義的影響,為大學建立了良好聲譽。如今,科大已成為一所國際知名大學,我們的教職員、學生和校友持續通過開創性研究和具影響力的倡議來改變世界。」她鼓勵畢業生延續「凡事皆可為」的精神,開創屬於自己的人生旅程。
香港科大在2026年度QS亞洲大學排名躍居亞洲第六 全港第二
新聞
排名
香港科大在2026年度QS亞洲大學排名躍居亞洲第六 全港第二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再創佳績,於今日公布的2026年QS亞洲大學排名中躍居亞洲第六,雄踞全港第二。科大的發展穩步向前,與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建構「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宏觀規劃同軌並進。科大在推動創新跨學科教育、拓展國際視野,以及構建充滿活力的尖端研究及具變革性學習環境方面,成績斐然,備受國際肯定。科大在國際化及聲譽方面表現卓越,多項關鍵指標均十分出色,充分體現了大學致力建立多元包容、緊扣國際的學術社群,以及在支持香港發展為領先國際教育樞紐中所擔當的角色。在研究成果方面,科大於首爾舉行的QS亞太高等教育峰會上獲頒極具聲望的「研究探索大獎」。此殊榮旨在表彰在研究質量及學術影響力表現卓越的院校,尤其嘉許其在頂級期刊發表的成果,以及獲專利引用的研究產出——展現了學術研究成果在科技創新與商業領域的扎實落地。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對大學在國際排名中取得佳績表示欣喜,她在回應時指出:「適逢科大即將迎來35周年校慶,這項排名成果對我們而言既是肯定,也是鼓舞。這份殊榮印證了全校師生、職員與校友的共同努力,亦是對香港特區政府推動『留學香港』願景的重要支持。『研究探索大獎』尤其反映我們在卓越研究與創新方面的持續深耕,具體體現於在頂級期刊發表的豐碩成果,以及研究透過專利引用所展現的實際影響力。」葉玉如校長進一步強調:「科大的使命,是為世界帶來實質的改變。我們以此為目標,致力培育具國際視野的人才、推動能改善人類生活的研究,並鼓勵學生勇於面對全球最迫切的挑戰。科大『凡事皆可為』的精神,正是表達我們懷着謙卑之心、熱忱之志,在貢獻所學與引領創新的道路上,始終如一地實踐我們的使命。」科大一貫將排名視為參考指標,以此檢視自身表現。科大將一如既往,堅守對卓越教學、研究及知識轉移的追求,致力為香港、國家乃至世界作出實質貢獻。
香港科大生物工程學家吳若昊教授獲選為2025年施密特科學多元學者
新聞
獎項及排名
香港科大生物工程學家吳若昊教授獲選為2025年施密特科學多元學者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生命科學部與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副教授吳若昊,獲選為「2025年施密特科學多元學者」(2025 Schmidt Polymath),該國際獎項旨在表揚於跨學科研究中展現變革性創新的學者。今年,共有八位來自全球頂尖大學的科學家及工程學家獲此殊榮。「施密特科學多元學者計劃」由2024年創立的非牟利組織施密特科學(Schmidt Sciences)主辦,旨在為全球傑出學者提供先進技術與研究資源,以推動跨領域知識的發展與技術突破。獲獎的學者未來五年將獲得高達250萬美元的資助,用於推動突破傳統界限,兼具前瞻性和影響力的研究。經過嚴格的全球遴選,吳教授成功脫穎而出。作為生物工程學家,她的研究為生物學與工程學的跨領域研究帶來重要突破。此次獲獎將為吳教授持續推進其創新研究提供支持,助力開發完全人源化、具備功能性的體外腦類器官,最終目標是實現治療性移植的臨床應用。自2015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學以來,吳教授在單細胞基因組學、計算生物學及微流控技術領域分別作出了重要貢獻。吳教授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為她贏得多項國際殊榮,包括2017年獲《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為亞太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2018年當選世界經濟論壇青年科學家,以及2024年獲得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