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0

新聞
化學生物工程, 體驗式學習, 學生創新, 校友
可殺菌的潤手霜(只供英文版本)
Three CBE students created a long-lasting antimicrobial hand cream in an experiential learning course on product and process design in Spring 2020.
新聞
創業, 青年創業, 新興小型企業, 商業, 校友
網上募投的成功要訣
新冠肺炎肆虐,大量親身列席會議和商貿展覽因而被迫取消或改以網上形式舉行,無數創業家只能透過互聯網向投資者、業務夥件及客戶進行募資活動,讓公司持續發展。專門開發一種能實時將手語翻譯成語言的腕帶的生物科技初創公司-尖思科研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陳柏衡,正是當中一員。然而,對於怎樣通過網上會議讓對方眼前一亮,大多數人都是茫無頭緒。有鑑於此,科大技術轉移中心及創業中心攜手幫助他們掌握相關技巧。
新聞稿
創業, 生物醫學工程
科大-信和百萬獎金創業大賽2020 實踐科技創新創業理念
科大-信和百萬獎金創業大賽今年踏入十周年,參賽隊伍亦創歷來新高。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學生、教職員和校友組成的三支勝出團隊,將於今年稍後與來自澳門、北京、廣州、深圳、佛山、中山和長三角其他七個賽區的獲獎隊伍進行總決賽。
新聞
創業, 青年創業, 企業管理, 職業
斜槓新一代的職涯致勝之道
  以電視節目主持及「網紅」身份闖出名堂的袁學謙,是科大2012年工商管理學士畢業生,主修市場營銷。除了進軍飲食業,他也是藝人及製作公司老闆,在電視上擁有自己的旅遊節目,北至俄羅斯,南抵南非,足跡遍及五湖四海。
新聞
創業, 青年創業, 職業
付出時間助人自助
梁嘉寶是科大 2010年工商管理學系校友,畢業後任職國際投資銀行分析員時,已清楚自己無意長期在財經界發展。對她來說,促成更多人投身義務工作、培育兒童和青少年,當中的滿足感尤勝為旁人眼中的理想事業拼搏。這念頭很快驅使她另起爐灶,踏上創業之路,好讓她能夠推動自己認為有意義的工作,並聯同友人黃雪兒一起爭取曝光機會及構思新主意。  兩人自此聯袂參與聯誼活動,希望藉此拓展人脈、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兩位年輕女士對於要主動接觸素未謀面的業界領袖感到困難。她倆深明這種感覺非她們獨有:像兩人般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雖然渴望發展事業,但卻缺少可以給予意見的人生導師。

2019

新聞
青年創業, 生物技術, 化學生物工程, 創新
追尋非一般的醫學夢
中學時期的黃嘉錢立志行醫,但公開考試成績不如預期,粉碎了他懸壺濟世的夢想。不過,俗言有雲: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當年試場失意,反而為小夥子帶來意想不到的寶貴機遇。 嘉錢最後獲科大錄取,攻讀生物化學及細胞生物學,其後繼續深造,剛於今年完成科技領導及創業哲學碩士課程。修讀碩士期間,他偶然讀到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孫飛教授一篇有關智慧水凝膠的論文。在醫學界,智能水凝膠又名「軟物質」,通常用於藥物遞送、幹細胞治療等生物醫學範疇。
新聞稿
創業, 新興小型企業, 創新, 研究及科技
科大設立創業基金 支持初創企業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 設立「香港科技大學創業基金」 (下稱基金),為科大初創企業,尤其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的初創公司提供支持。基金亦期望推廣校內創業精神、促進知識轉移,為社會及經濟帶來正面影響。 科大最初會向基金注資五千萬港元,於未來五年投資大學的初創企業;用以支持創業與創新科技的捐款,也可投入到此基金。獲選的公司可獲投資金額最多為二百萬港元,以作為支持研發、業務及市場拓展方面等活動。具備創新技術及/或商業模式的初創企業,會獲優先考慮。
新聞稿
創業, 新興小型企業, 創新
香港科技大學—信和百萬獎金創業大賽2019 驅動創新創業意念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學生、校友和員工組成的三個團隊,在逾100個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贏得科大-信和百萬獎金創業大賽2019香港區賽事三甲。他們將於今年九月在廣州南沙,與其餘六個賽區的勝出者進行總決賽。 今年已踏入第九屆的百萬獎金創業大賽,共吸引了117個隊伍參賽,數目較去年增加逾百分之十五,深受科大及社區成員歡迎。為進一步推動多元化,比賽去年引入網上配對平台,讓參加者與來自香港及其他地區、有興趣參與賽事的人士及公司組隊,促進不同背景的人士交流。在今年的比賽中,百分之十五的參賽隊伍正是利用網上配對平台,成功覓得志同道合的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