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1

新聞
能源
科大研發寬禁帶半導體氮化鎵基互補型邏輯電路 拓寬氮化鎵電子學的疆界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系陳敬教授帶領其團隊,爲方興未艾的氮化鎵(GaN)基電子學研究引入重要的新成員——互補型邏輯電路。相關技術的成功實現大幅拓展了相關研究領域的疆界,有望使氮化鎵基電子器件及相關集成電路的功能與性能得到進一步提升,從而更具競爭力。 氮化鎵基電子器件已歷逾25年的研發,近年來亦開啓了快速商業化的進程,並現身於如5G無線通信基站、移動設備的小型快速充電器、激光雷達等應用場景。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提供極高效率與功率密度的基於氮化鎵的功率轉換、電源管理系統有望被應用於諸多湧現中的新型應用,如數據中心、無人駕駛、電動汽車、無人機、機器人等。所有這些應用既相當耗電,又需要供電模塊盡可能緊湊,這恰是氮化鎵基功率電子產品相對於傳統矽基半導體產品的優勢所在。爲了充分發掘氮化鎵的潛能,獲得更爲智能、穩定、可靠的電源系統,學界與業界在過去十餘年間一直在尋找、開發合適的技術平台以實現功率開關和各個外圍功能模塊的高度集成。其中,邏輯電路在爲外圍電路中廣泛存在,並扮演重要角色。 佔據當今半導體產業的統治地位矽基微電子與集成電路的經驗表明,互補型邏輯電路是製備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最優拓撲。「互補(C)」,意味著電路由兩種具有相反控制邏輯的晶體管組成,一類擁有n型導電溝道,另一類則是p型溝道。因爲主流矽基互補型電路中的晶體管柵極爲金屬(M)-氧化物(O)-半導體(S)結構,所以更廣爲人知的名稱是「CMOS」。這樣的拓撲可以帶來諸多好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極低的靜態功耗。因爲控制邏輯相反,所以在任何一個邏輯狀態下,總有一類器件處於關斷狀態,從而有效阻斷電流、顯著降低功耗。然而,由於高性能p溝道氮化鎵晶體管不易獲得,與n溝道器件的集成亦困難重重,基於氮化鎵的互補型邏輯電路的研發進展緩慢。
新聞
神經科學, 阿爾茲海默症, 生物醫學, 生物醫學工程
科大研發新型基因編輯策略 有助治療阿爾茨海默症
一種新型全腦基因編輯技術有潛力發展成爲阿爾茨海默症的新型長效治療手段。
新聞
海洋科學, 海洋生物, 生態與環境, 生物學
科大研究團隊解開無腸深海管蟲的基因組秘密
香港科技大學研究團隊成功解開深海管蟲基因組所蘊含的秘密,為創新的生物學應用奠下基礎。
新聞
神經科學, 生物醫學, 阿爾茲海默症
科大研發簡單血液測試 及早檢測阿爾茲海默症
由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葉玉如教授領導的一支國際研究團隊,成功利用中國人群患者數據研發出簡單而高效的阿爾茲海默症血液檢測方法。
新聞
生物醫學, 遺傳學, 生命科學, 生物醫學工程
科大聯同北京天壇醫院研究人員發現引致腦海綿狀血管瘤的新元兇
科大研究團隊發現一個新的突變基因,可導致目前全球約有一千至三千萬的人士患有的腦血管病變。
新聞
化學, 生物化學
HKUST Scientists Discover How Antibiotics Target Bacterial RNAP to Inhibit Its Gene Transcription (只供英文版本)
A group of researchers at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has uncovered the mechanism of how DNA is being melted to start bacterial gene transcription and how one class of antibiotics inhibits this process – an important way in killing bacteria. This discovery provides useful insight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tibiotics for bacteria that is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新聞
創新, 阿爾茲海默症, 友待長者, 環球健康科技
科大為賽馬會「友里蹤跡」社區計劃設計手機應用程式與電子裝置為尋找走失腦退化症患者出力(只限中文)
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陳雙幸教授團隊及「聖雅各福群會」,推出「賽馬會『友里蹤跡』社區計劃」(計劃),透過結合社區網絡及科技力量,為腦退化症親人提供實質支援,紓緩他們的壓力,並且向公眾推廣腦退化症關愛資訊。計劃包括推出「友里蹤跡」手機應用程式、「守護蹤」電子裝置、調查腦退化患者走失的情況,以及向公眾人士提供免費講座與各種教育資源等,矢志齊建腦退化症關愛友善社區。
新聞
研究
HKUST Researchers Develop a Novel Raman Spectroscopy Platform to Characterize 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Proteins in Dilute Solution (只供英文版本)
It is challenging to analyze proteins at low concentrations, especially for those in a mixture of various conformations such as 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proteins (IDPs). A research team led by Prof. HUANG Jinqing, Assistant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t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has developed optical tweezers-coupled Raman spectroscopy that can directly probe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lpha-synuclein, an IDP closely linked to Parkinson’s disease, at the physiological concentration by focusing on individual protein molecu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