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3
新聞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到訪科大 與師生互動交流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熱烈歡迎九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成員,今天蒞臨科大出席「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與大學師生對話」,與在場約400位師生互動交流,就太空探索議題展開熱烈討論。
出席今日交流活動的主禮嘉賓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李美嫦、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副部長吳程、研究資助局主席黃玉山教授、教資會一般事務及管理小組委員會召集人蔡永忠、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以及一眾大學高層管理人員。
代表團領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董能力為活動致辭,隨後三名代表團成員﹕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系統總體室主任兼空間應用系統副總師鍾紅恩、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員兼神舟十五號乘組航天員張陸,以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究員兼空間站系統副總指揮甘克力,分別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空間科學與應用、航天員的家國情懷與太空生活,和中國空間站的創意創新等主題發表演講,獲現場觀眾報以熱烈掌聲。
中國首位進駐空間站及進行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王亞平亦有到場,而被譽為「天宮墨客」的張陸,更分享出差太空半年間寫書法的體驗,並向科大致送親筆揮毫的書法對聯。
沈教授為活動致歡迎辭時,感謝國家和香港特區政府的安排,讓科大師生有機會親身與航天員進行交流。他說﹕「從1970年「長征一號」火箭升空,到2003年中國實現載人太空飛行的夢想,中國航天發展在短短的數十年間,給世界展示了國家在航天科技方面的實力。去年,國家也首次到港選拔載荷專家,可見國家對香港科技界的重視和肯定,以及對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認同。」

新聞
科大本科入學資訊日2023創參訪人次紀錄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在剛過去的星期六(10月14日),舉辦本科入學資訊日,吸引近4萬人次到訪,創歷史新高。今年資訊日的主題是「We Shape the Future(一起塑造未來)」。作為推動人工智能研發和應用的先鋒,科大是香港最早於教學上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教育機構,因此在今年的資訊日,特別開放科大不同的ChatGPT版本予同學試玩。另作為全港首間投放資源支持創業的大學,科大創業中心亦舉辦了多個初創企業分享,包括邀得奧運乒乓球獎牌得主、透過學生運動員學習支援及入學計劃(SALSA)入讀科大物理系的蘇慧音同學,分享其開設爆谷加盟店的初創經驗。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亦有到場與同學交流,與蘇慧音一同派發爆谷小食。
科大的理學院、工學院、工商管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和跨學科學院,當日亦舉辦了多場課程講座以及其他精彩的體驗和參觀活動,讓蒞臨的同學,包括來自本地及內地港人子弟學校的應屆文憑試學生、內地高考學生和國際課程學生,了解科大的校園生活及最新入學要求。

Stories
向165位科大功臣致敬!
香港科技大學雖然是一間相對年青的學府,但我們校園內也有不少已服務了二十年、以至三十年的同事。他們長年以來謹守崗位、忠誠貢獻,在大學的不同位置發光發亮。
為了成就每一次的科學探索,有同事為我們的實驗室度身訂造過無數件獨一無二的器材。為提升網絡時代的學習體驗,有同事不斷努力將圖書館的服務和設施升級。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感覺受到重視,有同事時刻多走一步關心他們。最近,大學向165位職員頒發 「2022 年度長期服務獎」 ,在慶祝他們踏上事業新里程碑之際,我們訪問了其中三位得獎者。且讓我們一起聽聽他們的心聲。
一雙巧手成就科研突破
李清先生
材料、設計和製造中心設施技術員
二十年長期服務獎
李清先生在工場焊接電路板

新聞
科大與李約瑟科技與文明基金會攜手舉辦李約瑟會議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李約瑟科技與文明基金會(基金會)、李約瑟研究所、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劍橋大學亞洲與中東研究學院攜手舉行名為「李約瑟的對話式論題:科學是跨文化互動的結果」的會議。
李約瑟博士(1900-1995)是二十世紀其中一位最偉大的歷史學家及人文學者。他致力研究中國的科學及文明,最為人所知的是他提出的論題「鑑於15世紀前中國的傑出科學成就,為什麼現代科學沒有在中國文明中發展,而是在歐洲發展?」。然而,這個題目已在過去幾十年於各個國際論壇被熱烈討論,所以是次在科大舉行、為期兩天的李約瑟會議反而聚焦於李博士提出的另外一條較少受關注的問題﹕「古代中國及其他亞洲文明為甚麼和如何導致現代科學的誕生和發展?」
會議由基金會主席李勵生博士、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李約瑟研究所主席Martin K. JONES教授的歡迎辭揭開序幕,緊接其後的是港大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教授的主題演講。逾二十位來自全球逾十個國家及地區包括美國、英國、南韓、日本、印度、新加坡、澳洲、黎巴嫩及阿聯酋等院校的頂尖學者亦就一系列相關議題發表演講。
在聚焦歷史社會學、宇宙學、自然科學、醫學傳統和對話中的探索模式這五個主題的七個小組討論中,與會者探討了現代科學的興起——不僅以西方為中心,而且還融合了中國古代、印度 、阿拉伯和波斯等文明,以及多元文化交流及互動如何影響數千年來的科學發展。
其中,科大李兆基圖書館經理(數碼學術服務及檔案)及首本完整記錄由歐洲製圖師繪製的中國地圖(1584-1735)藏書的作者柏恪義博士,分享了十七世紀東亞手繪地圖背後的故事。 此外,科大畢業生、李約瑟青年學者及李約瑟優秀學生獎學金得獎者 Jessie James MALIT 亦在會議總結環節上發言。
基金會主席李勵生博士表示:「作為是次講座的主辦單位,李約瑟科學與文明基金會很榮幸匯聚到一眾世界知名學者,就李約瑟博士的學術遺產進行討論,包括科學的普及和現代科學從古代多元文明起源的興起。」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表示:「科大很榮幸能夠通過協辦和主持李約瑟會議,延續李約瑟博士的精神。透過多位傑出講者的精彩演講與討論,激發新的想法,突破科學、技術和人類歷史的認知,帶來令人振奮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