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0
新聞
嘉許傑出藝術及多元才能
科大以科技學科見稱,但這絲毫無阻富有藝術才華的學生培養及發展他們的創作能力。事實上,大學設有形形色色的獎學金,嘉許在學術以外領域表現出眾的優秀學生。
薛俊朗是「田家炳獎學金(藝術 ) 」八位得主之一。對俊朗而言,科大校園臨海而建,遠離市區,風景秀麗,不僅是求學的好地方,更是讓他享受最大嗜好 - 觀星的理想地點。
閲讀相關文章:Picture Perfect Balance for Student Life (只提供英文版本)
薛俊朗把自己的兩大興趣合而為一,創作了一首名為《深空天體》的粵語歌,並透過安裝在高空氣球上的音樂播放器送上太空邊際。
在科大主修數學的四年裡,他一直熱心帶領天文學會在社交平台向公眾推廣科學知識,並積極參與國際天文學組織。
新聞
網上募投的成功要訣
新冠肺炎肆虐,大量親身列席會議和商貿展覽因而被迫取消或改以網上形式舉行,無數創業家只能透過互聯網向投資者、業務夥件及客戶進行募資活動,讓公司持續發展。專門開發一種能實時將手語翻譯成語言的腕帶的生物科技初創公司-尖思科研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陳柏衡,正是當中一員。然而,對於怎樣通過網上會議讓對方眼前一亮,大多數人都是茫無頭緒。有鑑於此,科大技術轉移中心及創業中心攜手幫助他們掌握相關技巧。
培訓講座旨在幫助新進創業家掌握網上募投的致勝演講技巧和策略。
兩者最近與維港投資合作,安排20家與科大有聯繫的初創企業參與全新的創業指導計劃。維港投資是香港的創投公司,集中投資從事科技或革新技術的初創企業。是次計劃是該公司首次與本地大學合作。
指導計劃旨在幫助新進創業家掌握網上募投的致勝演講技巧和策略。即使是經驗老到的管理人員,也不一定懂得基本網上推銷技巧,例如怎樣在視像會議中與對方產生眼神接觸,以及吸引大量網上觀眾,這些都是關鍵知識。
新聞
科大研究團隊解開膠質瘤病人的化學抗性機制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共同領導的國際科研團隊,近日發現一種能解釋為何膠質瘤 - 一種常見而具攻擊性的腦瘤,其病人會出現化學抗性(chemo-resistance)的機制,或有助及早辨認有抗藥性的腦癌病人。
現時,主要治療膠質瘤的是一種結合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的藥物–替莫唑胺(temozolomide, TMZ)。這種療法可延長病人的整體生存時間,但是,大部分病人的腫瘤都會復發,並對TMZ產生抗藥性。
了解其他相關的研究﹕
科大研究團隊利用高性能計算 發現RNA聚合酶維持基因轉錄過程高度準確的機制
在曾接受TMZ治療的膠質瘤病人中,團隊發現八種基因組異位可以導致MGMT基因融合。
新聞
科大與廣州地鐵簽署合作協議 聯合培養智能交通人才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地鐵)日前簽訂首個於智能交通方面的人才培育協議,為科大研究生提供除科大教授以外,廣州地鐵一名教授級人員作為導師。雙方將共同指導並提供培訓機會予有志於智能交通方面發展的研究生。
了解其他相關的研究: 香港科技大學智能交通實驗室
科大與廣州地鐵簽訂首個於智能交通方面的人才培育協議。
科大首席副校長倪明選教授和廣州地鐵董事長丁建隆先生,日前代表雙方正式簽署協議。兩人認為是次合作,對提升區內智慧交通創新人才和完善交通體系具有重大意義,亦有助培育學生的全人發展,提高其專業技能。而作為交通、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的融合學科,智能交通乃科大正在籌建的廣州校區重點學科之一。
是次合作旨在智能交通方面培養四種專業人才,當中包括城市群交通系統需求預測與規劃、軌道交通客流預測分析與誘導、城軌運營關鍵設備智能運維技術、以及地鐵安檢技術。
新聞
全力投身科研事業
黎敏慧在香港中學文憑試考獲七科最高的5**佳績,獲兩家國際頂尖大學錄取乃是意料中事,但立志成為科學家的她卻出人意表地放棄海外升學機會,選擇留港攻讀科大理學院的國際科研課程(IRE),
黎敏慧選擇留港攻讀科大理學院的國際科研課程(IRE),全因她深信這個獨一無二的課程能讓自己提早接觸研究工作。
全因她深信這個獨一無二的課程能讓自己提早接觸研究工作,相比其他同樣有志投身科研事業的學生更具發展優勢。
IRE課程由理學院於2013年推出,旨在讓成績卓越的本科生參與國際尖端研究,及早助他們發展研究技能。
理學院副院長兼IRE 課程主任梁伯和教授解釋:「這個課程的獨特之處,在於能夠讓熱衷研究工作的本科生親身參與科研項目。環顧全球,通常只有研究生課程才會有這樣的機會。 」
他續指:「優質的研究生課程收生門檻高,全球各地競爭激烈。讓我們的學生提早接觸世界級研究,可以增強他們的競爭優勢,在芸芸申請者中脫穎而出。」
閲讀相關文章:認識社會學的治療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