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3

新聞
研究揭示在懷孕期間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如何對胎盤造成不良影響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和香港中文大學(中大)今日公佈重大研究突破,揭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 (COVID-19)或會導致妊娠晚期併發症。研究發現COVID-19會顯著改變胎盤的基因調控,為研發更好的治療方案提供潛在分子靶點,或減輕COVID-19對母體和胎兒健康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過往有研究收集來自包括香港在內的多個國家及地區,2,219名感染SARS-CoV-2病毒的孕婦數據並進行分析1,顯示感染COVID-19會增加孕婦死亡、嚴重產婦病症以及胎兒和新生兒不良反應出現的風險。另有研究指出,感染 SARS-CoV-2病毒的孕婦(特別是於妊娠晚期感染的孕婦)出現早產的機率相對高於沒感染的孕婦2。此外,美國在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錄得142,561宗孕婦感染COVID-19的報告病例,當中的早產率為11.21%,亦有9.7%的嬰兒需送入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3。然而,科學界至今仍不清楚因感染COVID-19而增加的妊娠不良風險的分子機制。
由科大生命科學部副教授、科大表觀基因組研究中心主任梁子宇教授,及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系主任潘昭頤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聚焦研究母胎界面,即母體與發育中胎兒相互作用的區域,於感染SARS-CoV-2病毒後的分子變化。他們從七名COVID-19患者和七名健康捐贈者的母胎界面樣本中發現,感染 SARS-CoV-2病毒會上調干擾素相關基因,顯著增加母胎界面的免疫反應,或會令胎兒出現炎症、缺氧及氧化壓力等風險。同時,他們發現母胎界面中的血管生成基因失調,有機會導致胎盤血管形成異常,限制胎兒發育。重要的是,研究觀察到的分子變化很大可能是由母親在初次感染病毒時對其產生的反應所導致,而不是病毒直接影響胎盤中的母胎界面組織。

新聞
國際圍棋選手齊聚科大參加首屆「四洲杯」香港國際大學生圍棋公開賽
首屆「四洲杯」香港國際大學生圍棋公開賽在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園揭幕。由香港大灣區圍棋促進會主辦的這項比賽不僅標誌著香港大學圍棋界的一個里程碑,還旨在感染年輕一代學習和欣賞這項傳統中國棋藝,通過體育促進文化交流。
來自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越南、汶萊等國家,以及中華台北、中國香港及中國澳門地區的14支參賽隊伍聚首科大。在為期兩天的比賽中,這些隊伍將進行六輪賽事,選手們還將獲得中國「棋聖」聶衛平、圍棋世界冠軍孔傑及其他職業棋手親自指導。
比賽的開幕式有100多位嘉賓的蒞臨,包括香港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張國義先生,香港特別行政區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先生,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四海集團主席、香港大灣區圍棋促進會榮譽主席戴德豐先生,中國「棋聖」聶衛平先生; 香港大灣區圍棋促進會會長徐瑩女士,圍棋世界冠軍孔傑先生等。
比賽一方面為圍棋愛好者提供一個展示才華、交流技藝、增進友誼的平台,也為推動圍棋在全球的普及和發展作出貢獻。香港科技大學一直以來支持推動全能教育,支持運動文化以及藝術的發展,豐富同學們的大學生活。

新聞
科大設立跨學科學院 提升跨學科教育與研究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為進一步提升其跨學科研究與教學能力,正式把大學跨學科課程事務處升格為跨學科學院(學院)。新學院將配合社會需要,靈活推出嶄新的教學課程,以及推動包括藝術科技和生物設計等新興領域的跨學科研究。
作為一所研究型大學,科大全力支持香港成爲國際創科樞紐,而發展跨學科人才乃實現這個目標的關鍵因素。爲吸引、培養並挽留這些人才,科大特別成立跨學科學院,以加強支援大學於六大研究領域1延聘跨學科教員的舉措,並培育能應對當前社會多樣而複雜議題的學生。
新學院不僅在聘請新興領域跨學科教員方面擁有更大的靈活度,亦將於現時11個本科及研究生跨學科課程之外,推出一個全新的科技創新碩士課程,以及拓展現有的學術計劃,進一步加強不同學院之間的融合交流。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表示:「面對全球人口老化及氣候變化等迫切議題,傳統的單一學科已不足以應對,需要透過融合不同學術範疇、取長補短來解決,跨學科的方式於教育和科研領域中亦因而顯得日趨重要。是次跨學科課程事務處升格為跨學科學院,展現了我們為協助香港成爲國際創科中心而致力培育跨學科人才的決心,同時也是科大踏上HKUST 3.0進程的重要里程碑,以邁向成為學習、探索和創新方面的卓越大學的目標進發。」
科大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教授表示:「除了推進跨學科課程及研究,學院亦會作為一個學術樞紐,以靈活的政策來增強跨學科研究的影響力,以實現科大的目標,包括在新興領域聘請英才、支持跨校園計劃以增強與港科大(廣州)的合作等。」
科大跨學科學院院長屈華民教授表示:「跨學科學院將優化及拓展現時的重點項目如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公共政策及綜合系統設計。同時,學院將進一步探索新興領域的嶄新教學方法及科研計劃,如人工智能教育應用、元宇宙、藝術科技、生物設計及跨學科科學計算等。我非常高興見證我們的世界級教員和頂尖學生,為了更好的未來而努力創新、造福社會。」
跨學科學院正籌備推出的科技創新碩士課程,將由科大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系教授,培育了五間獨角獸以及眾多初創公司的傳奇企業教育家李澤湘教授設計。課程旨在培育一批工程科技知識與市場營銷技巧兼備的專業人才,以推動技術轉移及研究成果落地。

新聞
科大舉行升旗儀式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6週年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為紀念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6週年,於7月1日在校園舉行升旗儀式。出席該活動的嘉賓包括科大的校董會和校務委員會成員、高層管理人員、教職員、學生、校友及社會友好,其中有包括: 香港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女士、香港中聯辦新界工作部部長李薊貽先生、香港中聯辦教育科技部副部長吳程女士,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李美嫦女士,科大副監督陳祖澤博士、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科大顧問委員會主席廖長城先生、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科大校董會副主席楊佳錩教授、霍英東基金會董事霍震宇先生等。
升旗儀式後,一眾嘉賓於逸夫演藝中心欣賞科大學生及校友準備的鋼琴及歌唱表演,場面溫馨隆重。

新聞
科大歡迎教資會推出科教創新基金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歡迎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推出科教創新基金,這將為大學推行創新的教學科技提供額外資源。
作為創新教育的先驅,科大是亞洲最早引入「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的高等院校之一,同時也是其中一所最早於教學上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教育機構。科大與教資會同樣關注新興技術應用有可能引起的道德和法律問題,認為必須謹慎考慮並履行相關的社會責任,因此,科大多年來開設了不同課程,探討人工智能所引發的潛在道德問題及好處。為確保能以負責任及包容的態度使用人工智能和新科技,科大成立了一個委員會,討論並就課程開發、教學方法、評估策略和維護學術誠信相關的政策作出指導。大學亦於2018年成立了高教界首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The Centr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CAiRE),於科學、技術、商業、社會及教育等多個與人工智能息息相關的層面,推展跨學科研究。
科大近期設立了各項基金,以推動更恰當及廣泛地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大學期待教資會未來公佈更多有關科教創新基金的具體細節,以研究如何透過此計劃,進一步深化與學術界和業界的合作,為科大成員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