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4

新聞
生命科學
科大團隊發現新的細胞因子促進SARS-CoV-2進入宿主細胞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生命科學部副教授郭玉松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最近揭示了一項有關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新發現。團隊最新發現的宿主因子會通過與SARS-CoV-2刺突蛋白的受體結合域相互作用,來促進病毒進入細胞。這項發現不但為我們理解SARS-CoV-2感染機制帶來新視角,更為治療新冠提供了新方向。 科學界普遍認為,SARS-CoV-2的侵染過程主要依賴其刺突蛋白的受體結合域(CoV2-RBD)與宿主細胞受體ACE2的相互作用。過往雖然有大量研究圍繞ACE2的過度表達如何促進病毒入侵宿主細胞,但對於缺乏ACE2是否能抑制病毒入侵的探究卻相對較少。就此,由郭玉松副教授帶領的科大團隊,遂與香港大學(港大)和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的研究團隊,展開聯合研究,透過GST pull-down方法,成功篩選出除了ACE2之外、與CoV2-RBD結合的多種宿主表面因子。 實驗結果顯示,在經篩選的眾多宿主表面因子中,宿主因子SH3BP4調節了CoV2-RBD的內吞過程,並以不依賴ACE2,而是依賴整合素和網格蛋白的方式,介導SARS-CoV-2偽病毒進入宿主細胞。這項發現揭示了SH3BP4在病毒透過內吞途徑入侵宿主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除了SH3BP4外,部份經篩選的細胞因子,例如ADAM9和TMEM2,相比於感染力相對低的SARS-CoV的RBD,對CoV2-RBD顯示出更強的親和力,表明這些因子於SARS-CoV-2入侵中具有特定作用。此外,研究團隊更發現了偏好與SARS-CoV-2 Delta變異株的RBD結合的因子,有可能進一步增強Delta變異株的入侵能力。 郭玉松教授表示:「本次研究不僅揭示了SARS-CoV-2入侵宿主細胞過程中發揮作用的新宿主細胞表面因子,還發現了整合素在介導病毒內吞中的關鍵作用,為治療新冠奠下新的研究基礎。」
新聞
科大校長出席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校長年會 加強可持續發展跨校合作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日前參加了在新西蘭奧克蘭大學舉行的環太平洋大學聯盟(APRU)校長年會。為期三天的會議匯聚了來自61間聯盟成員院校的領袖,共同探討應對環太平洋地區氣候變遷的挑戰。 葉校長參與了一場小組討論, 就創新跨領域研究應對迫切氣候變遷等議題,與其他與會專家交換看法。葉校長強調科大致力與全球各地的大學合作,分享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淨零碳排放目標的最佳實踐、創新意念和策略。 科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勞敏慈亦代表科大出席了在奧克蘭舉行的首屆環太平洋大學聯盟 APWiL亞太女性領導力高峰會。高峰會召集超過100位聯盟女性領導力指導計劃的成員和校友,以及成員院校的女性領導者,探討環太平洋地區性別平等和多樣性的議題。 科大致力通過與環太平洋大學聯盟及其成員的緊密合作,發揮集體力量,共同應對全球挑戰。活動如校長年會有助促進聯盟成員合作,從而發揮更大社會影響力。
新聞
大學盛事
科大舉行升旗儀式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七周年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七周年,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早於校園舉行升旗儀式,近二百名嘉賓冒雨觀禮,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一等秘書周武先生、科大副監督陳祖澤博士、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顧問委員會主席廖長城博士與榮譽主席羅康瑞博士、校長葉玉如教授、校董會副主席楊佳錩教授、司庫姚建華先生,以及其他科大校董會和顧問委員會成員、高層管理人員、師生、校友、教職員及其家屬等。另外,逾3,700名觀眾於網上收看直播。是次典禮繼續由香港輔助警察隊會操及升旗隊負責,並首度由輔警樂隊作即場演奏。升旗儀式過後,一眾來賓一同頌唱科大校歌,凝聚大學社群,並祝願香港於祖國的支持下繼續繁榮昌盛。
新聞
科大嘉許透過直接錄取計劃入學的優秀學生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近日經「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SNDAS)及 「學生運動員學習支援及入學計劃」(SALSA),取錄了逾60名才華橫溢的學生。這批同學部分擅長藝術及體育,部分年紀輕輕已創辦了盈利企業,亦有些準備於入讀科大後,進一步實踐其創新意念。這批同學將於2024/25 學年入學。 為表彰他們的熱誠與成就,科大今日舉辦了嘉許禮,歡迎這批學生入讀。典禮上,科大協理副校長(教學)馮志雄教授和本科招生及入學事務處處長劉夢琳教授鼓勵同學要把握機會,投入科大具創意及活力的氛圍,展現自我。多名中學校長、老師,以及來自香港體育學院和中國香港乒乓總會的代表亦有出席典禮。 馮教授在致辭中表示:「科大一直崇尚多元化,除學術表現外,我們亦注重同學於藝術、領導力、創業精神、體育精神和社區服務等各方面的才能。透過更全面的評估方法,我們期望可以吸納來自不同領域的優秀學生入讀科大,讓他們在具活力的環境下,探索學習、啟發及創新,釋放不同層面的潛能。科大藉著多元化的環境,致力培育同學成為具國際視野的創新型領導者,貢獻社會。」 自教育局2022/23學年推出SNDAS以來,科大逐步將更多本科課程納入該計劃中,讓更多擁有學術以外才華的學生入讀科大,發揮所長。於2024/25學年,科大共有19個來自不同學院的課程參與SNDAS,而經計劃獲取錄的人數,更於過去兩年間倍增。當中不少學生在藝術、人工智能、機械人和商業等領域實力非凡,更在各類國際比賽中屢獲獎項及殊榮。科大除會向各人頒發港幣五萬元的獎學金,若他們於文憑試中考獲多於一科的5*及5**,大學亦會向其發放對應的入學獎學金。 科大亦有參與另一項專為鼓勵本地運動員入讀本地大學而設的非學術收生計劃SALSA。自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於2022/23學年推出該計劃以來,科大以體育成就作為評核準則,取錄了不少精英學生運動員,當中包括2020東京奧運會乒乓球女子團體賽銅牌得主蘇慧音,以及數名將於今年九月入學的劍擊、帆船和乒乓球的專業運動員。為支持SALSA,科大亦推行「學生運動員入學計劃」(SAAS),為本地優秀運動員申請者提供特別入學安排、獎學金、生活津貼,以及如彈性上課安排等其他相關支援,幫助他們平衡訓練與學業。
新聞
科大學者戴希教授榮獲「陳嘉庚科學獎」及「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蒙民偉博士納米科學教授兼物理系講座教授戴希及其團隊,繼昨天獲國家主席習近平頒發「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今天再下一城,獲頒「陳嘉庚科學獎數理科學獎」,以表彰他及其研究夥伴於拓樸電子態研究的貢獻。該團隊具開創性的研究探索,成功引領了一系列重大的科研突破,為凝聚態物理和材料科學領域創新開闢新方向。 戴希教授是第二位獲頒陳嘉庚科學獎數理科學獎的香港學者,以及第三位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香港科學家。他的研究夥伴、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所長方忠教授及研究員翁紅明教授亦一同榮獲上述兩大獎項。 「國家自然科學獎」為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榮譽,旨在表揚於自然科學基礎研究及應用方面具重大貢獻的科研成果。由於入選一等獎的準則極為嚴格,歷屆曾多次從缺。戴教授所屬的團隊,為今年唯一獲頒一等獎的項目。 至於兩年一度的「陳嘉庚科學獎」,則旨在表彰在數理科學、化學科學、生命科學、地球科學、資訊科技科學和技術科學方面具傑出成就的中國科學家。每位得獎人會獲頒發榮譽獎章及證書,而整個得獎團隊亦會獲得100萬元人民幣獎金,以支持他們的研究發展。 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教授對戴教授表示衷心祝賀,他表示:「戴希教授在拓樸材料方面成就出眾,不僅融合了理論物理學及實驗科學,更發揮了以計算方法推動實驗突破的巨大潛力。是次獲獎亦印證了科大在推動基礎研究上的堅定承諾。眾所周知,探索基礎研究的過程充滿挑戰性,但卻對奠定創新變革的基礎至為重要。科大一直致力為戴教授等出色的學者創造有利的環境,讓他們能發揮其創造力、專業知識和毅力,突破研究界限。」 作為量子材料理論的領先專家,戴教授於拓撲材料的研究中,彌合了理論物理學與實驗科學的差距,更將拓撲物質理論概念帶進現實世界材料,最終推動科學家們建立全新的拓撲材料數據庫,貢獻舉足輕重。
新聞
大學公告
科大回應教資會資助課程學費調整事宜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知悉特區政府教育局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有關分階段調整受資助學位課程學費的決定。 作為八間受教資會資助的院校之一,科大理解是次向上調整學費的政策,是源於大學學費在過去20多年來未有調整 ,令資助學位課程回收成本的水平不斷下降。大學相信政府在考慮學費調整幅度時,已綜合審視香港經濟的發展狀況、不同家庭的負擔能力 ,以及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承擔,從而確保本地高等院校能持續提供優質的教育。 科大會因應政府最新的學費政策,作出相應配合。 科大設有不同類型的學生資助計劃,同學如有財務上的需要,可向大學提出申請。此外,科大亦提供多元化的獎學金,嘉許成績優異,以及在運動、藝術或創新創業等非學術領域有突出表現的學生。獎學金不設得獎人數上限。 關於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https://www.hkust.edu.hk/) 是國際知名的大學,致力推動創新教學、卓越研究及具影響力的知識轉移。科大著重為學生提供全面及跨學科的教學,於《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年輕大學排名榜2024》中排行第三,並有12個科目躋身《2024年QS 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全球50強,其中「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學科更位列全球第10,為本地大學之首。此外,科大在全球大學就業能力排名中,一直位處全球首30名以內,反映畢業生極具競爭力。在研究及創業創新方面,逾八成的科大研究,於香港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最新的「2020研究評審工作」被評為「國際卓越」或「世界領先」水平。直至本年六月,科大成員共創立了1,747間至今活躍的初創公司,當中包括10間獨角獸企業和14間成功退場的公司(上市集資或被併購)。
新聞
科大與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攜手推動構建AI有效融合教育的發展框架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攜手於2024年6月13日至14日在校園內舉辦「前瞻研討會」。是次活動吸引了40多位國際學術專家、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教育界的重要人士、大學生及教育科技初創企業。與會者於會中深入交流和互相合作,構思出多個未來教育界應用生成式AI的場景,有助教育界人士了解生成式AI與高等教育融合時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作為高等教育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領導者,科大將繼續開拓創新且負責任的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的應用。  
新聞
科大與巴黎多菲納大學建立新聯繫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於6月14日迎接巴黎多菲納大學代表團到訪,該大學是巴黎文理大學(PSL)的11個成員機構之一。 科大副校長(大學拓展)汪揚教授和跨學科學院院長屈華民教授與由巴黎多菲納大學國際事務副校長 Sophie MÉRITET 教授率領的代表團進行會議。兩校就人工智慧和可持續發展等戰略領域、學生交流以及聯合研究項目上的合作進行了探討。代表團還參觀了科大先進的校園設施,包括李兆基圖書館。 此次訪問有助兩所大學建立具影響力的合作夥伴關係。科大將繼續致力促進與法國合作夥伴之間的交流,拓展更多合作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