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8

新聞
New Master Program in Public Policy is launched and Report on I&T Development of Greater Bay Area is published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is pushing forward its public policy research and education as th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IPP) published today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I&T) in the Greater Bay Area, and the University’s Division of Public Policy (PPOL) under Interdisciplinary Programs Office(IPO) is set to launch the city’s first two-year full-time taught postgraduate public policy program specialized i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新聞
科大舉辦首個智慧城市論壇 雲集世界、國內和香港專家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極智慧城市中心今天(星期五)首次舉辦智慧城市論壇,雲集本地、國內和國際專家集思廣益。
極智慧城市中心的「極」字,來自英文的GREAT字,而GREAT字也是五個字母的縮寫;它們代表環保 (Green),有復原力 (Resilient),授權 (Empowering),有適應力 (Adaptable),和有轉化力 (Transformative)。
開幕禮由科大署理校長史維教授、科大工學院院長鄭光廷教授、前環境局副局長兼科大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首席發展顧問陸恭蕙教授主持。科大極智慧城市中心主任羅康錦教授則介紹中心的工作大計。
羅康錦教授強調:「沒有一個機構可以獨力發展智慧城市,因此必須成立一個橫跨學術界、業界和政府的平台,以創立一個跨學科、跨界別的平台。這正是中心的目標。」
陸恭蕙教授說:「科大有很多卓越的研究課題已經成為國家重點項目,包括斜坡管理、水利管理和空氣質量控制。我們可以在項目管理和政策釐訂方面,對內地和世界各國作出貢獻。同時,科大商學院的學者們也可以在融資整合方面提供專業支援。」
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市規劃與國土資源局副局長、深圳市智慧城市研究會榮譽主席郭仁忠教授建議使用「虛擬地理環境」,作為建構大數據平台的基礎。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教授兼未來城鎮與基礎設施研究院執行院長方東平教授強調:智慧城市應該有高度適應能力,以面對天然及人為的災難。他認為智慧城市應該設置物質、社會及網上架構的系統,並建議開發一個城市模擬器,融合各學科的知識技術,為加強城市適應能力進行建模、分析和視像化工作。
此外,來自日本、韓國、新加坡和美國的專家及香港政府的代表,亦分享了各地區建設智慧城市的計劃。這論壇對香港發展成為智慧城市的進程提供更廣闊的視野和更充實的數據。
有關香港科技大學

新聞
What is Good Design - A Practicum Course Generating Innovative Ideas
It's no doubt that innovation is the key to success in future.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hands-on experience in generating innovative ideas and design to solve real life problems, IPO brings in a new course "What is Design and How to Design".

新聞
科大開辦新公共政策碩士課程及 公佈大灣區創科政策發展報告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致力推動公共政策研究及教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今日發表首份有關大灣區創新科技整合發展的報告,並將開辦全港首個專攻科技創新與環境政策的兩年全日制修課式研究生課程。
由中國工程院、香港工程科學院及科大公共政策研究院共同完成的研究報告,除列舉香港若不加快步伐發展創新科技將面臨的風險,亦就此向政府提出實質建議。研究報告提及,香港政府「無為而治」的管治模式已不合時宜,政府必須牽頭,透過政策帶動研究、開發投資與培訓,以促進小型企業的創新科技發展,亦列出香港及大灣區城市應加強合作的策略發展領域。
在教學方面,科大將於2018年9月起,開辦一個為期兩年、嶄新的全日制公共政策碩士課程(MPP),一方面透過包括數據分析等學科,鞏固學員於政策分析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透過於政府機關、非牟利組織及私人機構等實習機會,培育學員領導與決策技巧。課程亦包含一個為期一年的專題項目(capstone project),讓學員以團隊合作形式,解決公營機構及私人企業所面對的挑戰與難題。隨著大灣區以及落馬洲港深創新科技園等計劃先後落實,未來將需要大量與科學、技術、創新,以及環境政策等範疇相關的人才,MPP正是全港首個提供這些專修範疇的兩年全日制研究生課程。
課程要求同學修讀共48個學分,當中一半為公共政策核心課程,另一半為選修課程。選修課程涵蓋大學五個學院不同範疇,有助拓闊學生視野。學部將於5月21日在科大商學院中環中心舉辦課程簡介會。
負責開辦課程的科大公共政策學部署理主任吳遜教授表示:「雖然科技的進步大大拓寬了應對包括氣候變化及老齡化等全球挑戰的政策思路,這些創新方法亦同時為政府、非牟利組織以及私人機構帶來一系列有關道德、體制及法律方面等複雜議題。因此,要進一步開啟科技於改善生活和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潛力,公共政策將越趨重要。」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與捷和實業有限公司成立聯合實驗室 致力研究創新環境健康技術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捷和實業有限公司(捷和)今天正式成立香港科技大學 ─ 捷和實業有限公司創新環境健康技術聯合實驗室。聯合實驗室在未來五年將獲得捷和捐贈資金,致力研發尖端的環境健康技術,以改善環境質素,並促進個人及社區的健康和生活水平。
聯合實驗室的成立旨在為創新環境健康技術的研究提供一個平台,將概念性的想法和實驗室研究成果轉化成實體產品,解決社區急切的需要,並創建巨大的社會及商業價值。聯合實驗室不但在研究方面追求卓越,同時積極參與科技轉化、產品概念化、擴大規模及生產、品質保證及用戶體驗等範疇。聯合實驗室亦為科大的研究生及本科生提供難能可貴的實習機會,包括實驗室研究、產品開發及新產品實地測試,以拓展他們的就業前景和創業技能。
開幕典禮於香港科技大學鍾士元校董會議事廳舉行,出席嘉賓包括創新及科技局副局長鍾偉强博士, JP、科大署理校長史維教授、科大副校長(研發及研究生教育)葉玉如教授、科大工學院副院長(研究及研究生教務)楊經倫教授、捷和實業行政總裁鄭兆權先生、捷和實業總法律顧問陳鄭兆齡女士及捷和實業董事鄭兆能先生。在開幕典禮中,葉玉如教授和鄭兆權先生簽署了聯合實驗室之合作協議,隨後更舉行了牌匾揭幕儀式。
史維教授衷心感謝鄭兆權先生,他說:「鄭先生是科大多年來的朋友,一向熱心支持香港的教育事業,培育年輕人。聯合實驗室標誌著雙方合作推動研究和創新的一大進展;它將融合捷和的豐厚業界經驗及科大的研究專長,研發更多提升個人和環境健康的革命性產品,進一步擴展雙方在世界的影響力。」
鄭兆權先生表示:「我們已經不是第一次跟科大合作,但我們對是次的合作成果尤其感到自豪。感謝楊教授,他的創新發明讓捷和實業製造出家喻戶曉的產品,同時亦扭轉了人們不期望香港擁有對社會產生巨大影響的科技研究的偏見。」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推出革命性的綜合系統與設計課程 為全港首個讓學生參與規劃學習內容的體驗式教學模式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推出革命性的綜合系統與設計(ISD)學位課程。課程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可根據自身特點和興趣參與學習範疇及課程內容的規劃。教學過程採用體驗式學習,學生以團隊合作方式進行綜合系統研習,學習並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完全顛覆傳統的教學模式。
新課程將於2018年9月展開,致力吸納在特定學科領域中具備過人才能或學習潛力的人才,並不以申請人的學業成績為唯一標準。通過綜合系統與設計學部舉辦的四年制課程,學生團隊在教授與學部業界伙伴的悉心指導下,透過開放式專題研習,邊做邊學,獲取設計和系統思維方面的知識,建立專業技能,培養創新創業精神。學生亦可自由選擇研習方法和學習途徑,由傳統常規課程與大規模網上學習(MOOCs)、以至翻轉課堂及網上課堂、甚至自學皆可。
學部署理主任吳景深教授表示:「科技成果的爆發性增長為顛覆性創新時代的到來奠定了基礎。顛覆性創新成果引領新市場,創造嶄新的價值鏈進而推動地區與國家的經濟增長。智能手機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模式,正是此類創新成果引領經濟發展的最佳案例。顛覆性創新成果的誕生離不開前沿科學發現與嶄新工程技術的結合,更有賴於一批掌握並能融合不同知識範疇,且具備以人為本精神、了解社會需求的創新者。要培育這種創新人才,工程教育應當具備創業家孵化器的作用,我們的教學方法必須創新,以強化學生的互動學習與自主學習能力,啟發學生對自身能力和特點的認知,激發引導他們的創新潛力。」
隸屬工學院的新學部,正正希望透過小組專題研習,培養學生的技術專才、批判性思維以及敏銳的商業觸覺。此外,學部亦會協助促進不同學科教職員之間的互動,冀激發更多新思維與合作機會。
不少支持學部理念,與學部志同道合的企業,包括騰訊、飛利浦、戴森、大疆和亞德諾半導體等,其資深管理層及工程師也獲邀參與課程之中,就學生的研習題目,提供業界和市場的觀點,以及寶貴的實習機會。

新聞
IIM was Featured at CCTV
China Global Television Network (CGTN), an international channel of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CCTV), interviewed Prof. King L. CHOW, Director of IPO and Individualized Interdisciplinary Major Program (IIM) and Felix CHO, an IIM student, at a feature story on 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