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8

新聞
凱洛格 - 科大EMBA課程第九度榮膺全球第一
由香港科技大學和凱洛格商學院合辧的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課程在英國《金融時報》全球EMBA課程2018年排名中再度位列榜首。本年適逢課程二十週年誌慶,同時第九度榮膺全球第一EMBA課程,別具意義。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教授祝賀課程屢獲國際認同:「凱洛格 - 科大EMBA課程連續三年榮登榜首,不僅再次肯定科大為國際領袖提供優質課程的領導地位,亦令各科大各同事感到自豪。」 凱洛格-科大EMBA課程自1998年推出以來,一直為全球高級行政人員提供優質管理教育。自2007年至今,課程已九度榮膺世界第一,保持多年全球領導地位。課程在二十多年成功培育全球商界精英,建立了逾千人的強大校友網絡。 根據《金融時報》剛公佈的2018年全球EMBA課程排名,凱洛格-科大EMBA課程在多個範疇中表現出色。在「事業發展」方面,課程畢業生的平均年薪水平在畢業三年後一直高踞榜首,今年更達507,492美元 (約3,976,990港元);另畢業生在修讀課程前後的平均薪金增幅達66%。 科大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譚嘉因教授表示:「對課程在慶祝成立二十週年之際再創佳績,我們感到非常鼓舞。科大及凱洛格的頂尖教職員多年的努力和貢獻,令這世界級課程與時並進,不斷為學員提供最新及適切的內容,有助畢業生的事業發展續創佳績。」 科技日新月異,勢將改變全球營商環境。凱洛格-科大EMBA課程將推出例如金融科技及大數據分析等有關科技的新內容,協助全球高級行政人員掌握未來發展機遇。早前課程以《顛覆世代下領導所面對的挑戰》為題主辦的二十週年論壇,亦希望讓校友聚首一堂,共同探討全球最新發展及熱門話題。 《金融時報》2018年EMBA排名榜全表已上載於: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獲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捐贈港幣二億元 促進大學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方面的研究及教育工作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獲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捐贈港幣二億元,支持大學深化人才培育及研究創新的工作,特別是與機器人、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及大數據相關的範疇。 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是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捐款將應用於不同項目,包括設立教授席與獎學金等,有助科大加強推動研究及培養更多人才,促進香港及內地創新科技發展,支持兩地邁向知識型經濟。 碧桂園集團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先生表示有決心推動香港與內地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發展,他說﹕「我們將投入八百億元興建『機器人谷』,在這個項目上,我們很高興能與多間包括科大等知名院校合作。我和科大有著共同的願景,雙方都希望推動內地機器人方面的研究及教育工作,並協助內地與機器人等領域相關的公司,在國際舞台上發揮影響力。我希望這筆捐款可以進一步支持科大培育人才,激發創新思維。」 科大校董會主席廖長城先生對捐贈表示感謝,他說﹕「楊先生不只為無數家庭建造房屋,更為不少學童—尤其出身自弱勢家庭的同學修建學校。楊先生一直熱心捐獻,務求盡力讓所有學童獲得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今天,他對科大作出的重大饋贈,將讓大學師生得以在一個創新的環境下釋放潛能、發揮所長,並繼續於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上取得卓越的成就。」 科大校長史維教授表示﹕「科大由衷感謝楊先生的樂善好施及其多年來對教育界的貢獻。科大與楊先生方向一致,深信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是推動增長的新動力,所以我們建立這長期及全面的合作關係,促進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發展。楊先生的捐贈,將令科大得以繼往開來,在科研發展上取得新突破,並履行我們的使命,協助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及社會發展。」 楊先生於1992年成立碧桂園,公司其後在香港上市,並成為世界五百強企業。楊先生其後進一步把業務拓展至創新科技,於今年七月成立子公司廣東博智林機器人。廣東博智林機器人將會通過在物聯網、人工智能、雲端計算及大數據上的研發,集中發展智能製造及機器人核心技術。 有關香港科技大學
新聞
科大主辦首屆亞太區「高等教育工程學界女性明日之星」研討會 培育女性學術領袖 積極推動校園多元化
數十位來自世界頂尖大學及機構的女性工程師及研究生於10月4日抵達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出席亞太區首個「高等教育工程學界女性明日之星」研討會,了解亞太區的教學及研究發展機會,並獲得多位教授的指導和啟發,為發展學術事業作好準備。研討會屬首個由亞洲頂尖大學合辦的同類型活動。 於10月4至7日舉行的「2018亞洲頂尖工學院院長論壇 – 高等教育工程學界女性明日之星研討會」,由五所亞洲頂尖大學的工學院合辦,包括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國立臺灣大學工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工學院、首爾大學工學院、東京大學工學院,以及由新南威爾斯大學工學院協辦。活動展示了六所亞洲頂尖大學在帶領推動工程教育的共同努力,匯聚了有意在亞洲發展學術事業、來自全球的工程學界女精英,鼓勵更多女性加入工程學界。 研討會為28位經遴選的女性工程師及研究生介紹亞太區的學術事業發展機會。他們來自世界著名的大學及機構,包括哈佛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倫敦帝國學院及美國麻省總醫院。他們須要符合申請資格*,並經過嚴格的甄選程序,才可以從245名申請人中脫穎而出。此外,研討會亦提供機會予22位由六所大學提名的參加者,向共30位教授學習和互相交流。 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女士及科大校長史維教授於10月5日主持論壇及研討會的開幕禮。其他主禮嘉賓包括科大工學院院長鄭光廷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工學院院長陳文章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工學院院長蔡凱查教授、首爾大學工學院院長車國憲教授、東京大學工學院院長大久保達也教授,及新南威爾斯大學工學院院長Mark HOFFMAN教授。 鄭若驊女士在全體大會上作專題演說,她說:「工程界已被確定是一個女性比例持續不足的領域,以日本和韓國為例,女性工程師的人數比例只分別佔該國工程師的5%和10%。香港亦面對類似的情況。於2017年,香港有約1,200名具專業資格的女性工程師,只佔全城工程師7.6%。」
新聞
研究
香港科技大學獲潘樂陶慈善基金捐贈港幣一億元 促進大學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研究及教育工作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獲潘樂陶慈善基金(基金)捐贈港幣一億元,襄助大學推動研究、教育創新及知識轉移的發展。 基金的慷慨捐款將用於成立一個永久基金,支持科大教員與各個學術及研究部門在環境、技術及創新方面的研究工作,當中包括新成立的綜合系統與設計學部。該學部負責統籌一個革命性的新課程,透過與業界緊密合作,培養學生的解難能力及批判性思維。 另外,捐款亦會用作提升與環境及可持續發展相關等設施和基建項目,包括科大中央研究設施。另會設立冠名教授席和獎學金,吸引人材,並提高學生對環境相關科目的興趣。 安樂工程集團創辦人及主席兼前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潘樂陶博士認為,香港極具潛力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他表示﹕「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創業家,我認為自己在推動香港轉型方面,有責任去扮演一個更積極的角色。我揀選科大作為我的合作夥伴,是因為科大於推展創新科技方面最為突出。我希望是次捐贈能進一步加強科大在這方面的投入,以創造有利的條件,為未來的研究帶來突破,造福人類,回饋大自然。」 科大校董會主席廖長城先生對潘博士的捐贈表示感謝,他說﹕「潘博士不只是一名成功的工程師及企業家,更是一位可持續發展的忠實支持者。他的堅毅和創意— 不論是在經營業務或提倡環境的可持續性上,皆為不少人帶來激勵。潘博士的餽贈,將令科大的科研發展更上一層樓,為香港及內地的環境發展作出貢獻。」 科大校長史維教授表示﹕「科大由衷感謝潘博士的信任與支持。多年來,我們的合作已促成多個研究項目,培育了不少人才。科大與潘博士的目標一致,希望可以刺激創新思維,為社會帶來改變,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這也是我們今日得以建立這長期合作關係的原因。我們將透過加強研究、教育及知識轉移,建設一個更美好的環境,以回報潘博士的慷慨及對我們的信任。」 潘博士於1977年成立安樂工程,公司以業務全面而聞名,於行內具領導地位,服務範疇涵蓋環境、資訊及通訊、建築技術、能源管理、大數據、保安及智慧城市等。潘博士不但全心投入工作,更把這股熱情伸延至慈善事業,於去年成立慈善基金,促進社會公益。潘博士亦擔任多項公職,包括前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升降機及自動梯安全諮詢委員會主席及香港機電工程商聯會榮譽會長。 有關香港科技大學
新聞
數據科學
科大推出全港首個以技術為本的本科生大數據課程
在今日數據滿瀉的年代,各行各業對「大數據」的人才需求若渴。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理學院和工學院於本學年推出「數據科學與技術理學士」本科生課程,為本港首個以工程技術為本的本科生大數據課程,旨在培養數據分析與技術應用能力並重的「實戰型」跨學科人才,以切合未來社會需要。現時本港有關數據科學的本科課程大多側重商業方面的數據分析和處理,例如怎樣利用數據制定商業及管理策略,卻較少兼顧工程技術應用方面,如編寫程式、機械學習和數據理論等範疇。本課程以工程技術為基礎,旨在裝備學生如何從龐大數據資料當中,透過各種數學模型以及嶄新的工具技術,解讀從不同來源中獲得的數據。透過本課程訓練,大學期望學生能熟悉數據分析、程式技巧和數學建模的基本知識,為他們將來的事業奠下穩固基礎。此課程剛於本學年九月份錄取了第一批學生。有意修讀此課程的同學,須先成功報讀科大理學院或工學院,並於大學首年修畢指定的學科,才可向其隸屬學院申請將「數據科學與技術理學士課程」列為主修科目。如獲取錄,學生可於二年級起開始修讀,期間需合共修讀不少於112個學分。課程每年提供約40個學額。數據科學與技術課程副總監兼計算機工程課程副總監吳兆鴻教授表示:「數據科學在各行各業的應用範圍愈趨廣泛,社會對數據科學家和數據工程師的需求驟增。根據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人力資源發展工作小組於2017年7月發表的報告,不論在公營或私營機構中,數據科學及分析範疇的人力短缺問題最為嚴重,單計中國,2015年時所欠缺的大數據人才便高達150萬人。此課程正正可為現今急速增長的大數據時代培訓相關人才。」理學院副院長梁承裕教授亦指出:「此課程的升學及就業出路多而廣,在金融科技上,數據科學可應用於區塊鏈和比特貨幣挖礦等;網上零售業則可透過分析客戶數據,設計更個性化的宣傳策略;連醫療上也可以大數據來協助找尋最有可能的治療方法。大學將支持和鼓勵本課程學生到不同機構實習,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裝備自己。」
新聞
創新, 人工智能
科大成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全方位推展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正廣泛滲透大眾日常生活,並應用於各行各業。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近日成立本港高教界首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於科學、技術、社會、商業及教育領域等各個層面,推展人工智能的全面發展。 中心今日舉辦開幕儀式,逾60名來自包括摩根大通、高盛、滙豐銀行、建銀國際、阿里巴巴和百度等巨頭企業领袖及人工智能界別專家,見證這場盛事。科大校長史維教授和中心創始主任馮雁教授擔任主禮嘉賓。 科大校長史維教授在致歡迎辭時表示:「人工智能發展迅速,成為主要創新動力。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乃科大一個重要的策略發展領域,大學除應促進人工智能技術方面的發展,亦會就其帶來包括安全、私隱及倫理道德方面等挑戰,尋求應對方法。我認為中心的成立將有助匯聚科大各學系的力量,促進發展惠澤社會的人工智能項目。」 馮雁教授於致辭中表示,科大擁有不同領域範疇的專家,包括語音和語音處理、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數據分析、公共政策、管治、社會和人文科學等,有條件應對人工智能所帶來的挑戰。她說:「有別於其他科技的發展,人工智能對人類具有貼身的直接影響。近年來,很多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安全、透明度以及保安問題應運而生,如果我們不及早正視這些問題,致力開發有益人類社會發展的人工智能,其帶來的損害將是無可估量的。」 中心未來將與大學四個學院及不同研究中心的教授,合作開展研究項目,對象包括大數據研究所、機器人研究所、人類語言技術中心和深圳研究院等。中心亦將與本港及國際知名的高校和組織合作,包括麻省理工學院和世界經濟論壇等,積極轉化科大人工智能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心亦計劃於科大工學院現有的人工智能課程上,開設有關人工智能道德教育的課程。 史維教授(左)、馮雁教授與合作夥伴代表合照。 有關香港科技大學
新聞
大規模開放線上課堂
香港科技大學與Coursera合作推出先導計劃 學生及教職員可優先享領免費MOOC證書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全球主要在線課程(MOOC)平台Coursera合作推出先導計劃,科大學生、員工及教職員修讀由科大提供的Coursera課程,將可免費申請證書。此先導計劃暫時僅覆蓋數間院校,而科大是當中唯一的亞洲學府。 證書費用的豁免不僅適用於由科大教授們講授的獨立課程,亦適用於由數個相關學科合組而成的專科課程,當中包括「非母語講者的商業英文」或「資訊科技」,而節省的費用則由$70至$600美元(約$546至$4,680港元)不等。透過出席在線課堂、提交作業或參加考試,獲得證書的學生將獲證明已於該課程或專科課程領域學懂一定程度的知識,考核的形式具體取決於課程的性質。現時,科大於Coursera平台上提供33個課程,內容涵蓋金融科技、手機應用程式開發及中國政治等,而課程數目仍在不斷增加。是次先導計劃旨在推動網上學習,協助有志透過網上平台學習新知識的人士。其他參與的院校包括美國的密芝根大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及杜克大學。 科大工程教育創新中心主任龐鼎全教授表示:「科大一直透過各種創新手法推出網上課程,為國際間推展網上學習的先驅之一。任何人士只需透過互聯網,便可跟隨我們的教授學習最新的知識,不受時間或地域限制。令我們自豪的是,我們能再次成為亞洲首間參與此先導計劃的大學。現在,科大社群不但可以選修與現今社會息息相關的課程,更能免費獲得這些廣泛認可的課程證書。」 Coursera是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先鋒,一直與全球頂尖大學和機構合作提供線上課程。科大早於2012年已開始與Coursera合作。 Coursera首席學術策略師Deanna RAINERI說:「我們相信向院校的學生、員工及教授提供高質素的網上學習,是高教界未來一個重大的創新發展。Coursera伙伴計劃讓參與的院校能於我們的平台上,為自己的社群提供免費課程,以增補課堂學習的不足。我們很興奮能與我們其中一個最具前瞻性想法的伙伴科大合作,在亞洲推動此先導計劃。」
新聞
獎項, 藝術與創意, 獎項及排名
RMBI Student was Awarded Second Prize in 5th National Students Art Exhibition Award
Stella TONG, Year 1 student of Risk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Intelligence Program, was awarded Second Prize in 5th National Students Art Exhibition Award-Drama Category with her excellent Peking Opera perform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