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0

新聞
研究及科技
科大研發新型智能殺菌塗層 助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研究團隊研發一款新型多層次殺菌塗層 (MAP-1),可有效殺滅病毒、細菌甚至極難被殺死的孢子。研究結果顯示,新殺菌塗層不僅能有效殺滅99.9%的麻疹、腮腺炎、風疹等高傳染性病毒,更可殺滅99.9%的貓杯狀病毒。貓杯狀病毒被視為檢測殺毒效果的指標,其抗藥性高於所有冠狀病毒,包括引發當前疫情的新型冠狀肺炎病毒(COVID-19)。 新塗層在九龍醫院和靈實胡平頤養院兩項臨床試驗中,均被證實對殺死抗藥性微生物細菌十分有效。在醫院的隔簾試驗中,耐藥性細菌數量於三周內降低了超過98.7%。除了醫院,研究團隊亦跟水務署和渠務署合作,在水管及下水道內壁測試新塗層,用以預防微生物污染及喉管鏽蝕。 新殺菌塗層由科大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兼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楊經倫教授領導的團隊研發,塗層的功能多樣化,殺菌期最長可維持90天,為包括金屬、混凝土、木材、玻璃、塑料,以至織物、皮革及纖維等不同物料的表面提供長效消毒與抗菌保護,塗層亦不會改變物質的外觀及觸感。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衛健委)發佈的消毒技術標準,新塗層被證實對人體和環境無害,因此亦可被製成持久殺菌的搓手液、油漆、潔淨水與空氣的過濾網,以至衣服和即棄外科口罩等,有助提升個人及公眾衛生安全。 新塗層技術的原理是在物體表面形成殺菌膜。殺菌膜接觸到微生物的包膜和生物分子時會將之破壞,使之失去活性。該塗層亦能防止微生物在物體表面粘附,從而達至長效抗菌。塗層使用了一種特殊的抗菌聚合物,透過接觸殺滅和抗菌黏連等技術,可有效消滅99.9%的細菌和病毒,包括風疹、禽流感、流感如H1N1型,以及貓杯狀病毒等。貓杯狀病毒是一種無包膜病毒,被公認為最難殺滅的病毒之一。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2016年的指引,能有效殺滅貓杯狀病毒,等同有效殺滅冠狀病毒。因為後者屬於包膜病毒,在抗藥性上低於無包膜病毒。
新聞
商業, 企業管理, 獎項及排名, 女性/性別
科大商學院在性別平衡方面表現卓越
根據20-FIRST的分析,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 (科大商學院)在世界二十間頂級商學院中的「性別平衡 – Gender Balance」表現卓越。 國際顧問公司20-FIRST以推廣性別平衡和機構效率為主。該機構認為商學院有助推動企業實踐性別平衡,而其教職員亦能影響畢業生的思維,為商界注入有關動力。在分析的20間頂級商學院中,科大商學院的女教職員比例最高(30% 女教職員/ 70% 男教職員),比例較哈佛商學院和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高。 這分析根據過去兩年《金融時報》全球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排名的數據進行。結果亦指出在全球排名前20位的商學院中,11間學院的工商管理碩士學生在男女比例取得平衡(即其中一個性別的學生人數最多佔60%),而科大商學院的相關課程女生人數上升7%(37% 女學生 / 63% 男學生),增幅為各課程之冠。 科大商學院院長譚嘉因教授表示, 讓兩性有平等機會作出貢獻和在決策過程中提出意見,對社會整體有莫大裨益,並有助提升整個地區的經濟表現。 他指:「商學院有責任推動商界性別共融,作為國際領先商學教育學府,我們不僅致力向未來商界精英灌輸多元文化和開放包容的重要性,同時在推廣性別平衡上擔當積極的角色。」 此外,適逢國際婦女節將至,商學院日前亦公布了一項有關性別的研究結果,探討投資者的性別是否影響其所獲得的投資意見。 該研究由Utpal BHATTACHARYA教授和其團隊負責,調查了全港所有服務散戶投資者的65間金融諮詢機構,嘗試評估投資建議與性別之間的關係。 科大商學院一直努力吸引全球精英,推動平等就業和教育機會,加上這項研究,彰顯我們對共融文化的承諾。
新聞
粵港澳大灣區
發揮香港在大灣區的創新潛力 (只供英文版本)
HKUST IEMS Thought Leadership Briefs No. 36
新聞
學生發展, 學生交流, 校友, 職業
為事業早作綢繆
數學系2018年校友周冠達深信「從實踐中學習」。他為人開朗外向,無懼挑戰,在四年的科大歲月裡,善用大學提供的寶貴機會,致力學習各類技能,獲取經驗。一顆積極進取的心,使他脫穎而出,在畢業時先拔頭籌。 在大學的頭兩年,冠達發起義教計劃服務弱勢社群學生,又夥拍兩位宿友參加提案比賽, 向陌生人推銷能量飲料,最後為他們贏得一個月免費歐洲之旅。在學期間,他亦實現夢想,騎單車環島遊遍台灣,並到社企實習,學習怎樣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解決問題。其後,他獲得科大就業輔導中心牽線,前往成都實習,協助成立平台,整合當地為創業者推出的優惠措施。  升上三年級後,小夥子申請牛津大學的交換生計劃。雖然GPA成績平平,但他卻憑多采多姿的非凡經歷令負責面試的考官刮目相看,最後更在這所國際頂尖院校的修課期從原定的兩周延長至兩個月。離開牛津後,他再接再厲,遠赴矽谷交流,並透過科大創業中心參加2017年的亞洲青年創業計劃。 2019年計算機工程學系畢業生柯嘉寶的性格跟周冠達大相逕庭。他生性害羞,害怕面對陌生人、尤其是外國人。為了不再懼怕說英語,他主動夥拍幾位非本地學生,參與微電影攝製工作。他自豪地說:「接觸多了,我開始聽明白他們的日常對話和常用語。」相處日久,嘉寶掌握的英語詞彙日漸豐富,自信心提升,拍檔之間的友誼亦與日俱增。然而,他始終較喜歡留在香港,身處熟悉環境,的確讓他心裡踏實,感覺較為輕鬆。 大學三年級,嘉寶有幸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當交換生。一個學期的海外學習生活,讓他跨越「舒適圈」,迎來人生的轉捩點。在獅城,本地與非本地生互動所迸發的火花與創新意念,讓他眼界大開。 回港後,他決定擔任學生大使,出席不同活動,與非本地生一起宣傳工學院。他說:「勇於踏出第一步非常重要。即使一下子未能掌握流利外語,也要拿出勇氣,開放自己。」 心態改變,使嘉寶學懂易位思考,了解別人的觀點和文化,對他現時能有效與不同國籍的同事溝通,裨益極大。 科大十分注重培養學生在二十一世紀發展所需的技能和思維,致力讓他們成為受全球僱主歡迎的首選僱員。根據2019年Emerging/Trendence全球大學生就業能力排名,科大不但晉身十強,更連續七年位居大中華區之首。 
新聞
數據分析, Interdisciplinary, 化學生物工程, 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 科學計算
科大科學家為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發帶來曙光
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於全球爆發,在兩個月內蔓延至逾30個國家,至今*已造成80,000多人受感染、2,600多人死亡。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一支研究團隊近日識別出一組潛在生物標記(biomarkers),或有助研發對抗新冠病毒(SARS-CoV-2)的疫苗。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排列與2003年引發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俗稱沙士)疫情的冠狀病毒(SARS-CoV)相類似,科學家一直希望透過沙士病毒數據尋找破解新型冠狀病毒的方法。近日,由科大數據學家Matthew McKay教授和Ahmed Abdul Quadeer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識別出一組來自沙士病毒的B細胞和T細胞抗原表位(即可觸發針對該冠狀病毒免疫反應的蛋白組織),或可觸發人類針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反應。是次發現對開發新型肺炎疫苗的研究帶來重要啟示。 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兼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McKay教授表示:「雖然有效針對沙士的疫苗從未面世,但當時曾就那些沙士病毒抗原表位能觸發人類免疫反應這一點進行過大量的實驗。在芸芸抗原表位當中,我們找到少部份同時存活於沙士及新冠肺炎病毒之中,它們的基因排列完全一致。我們相信這些抗原表位最有可能成為觸發新型肺炎免疫反應的靶點。」 團隊亦就人群覆蓋率進行分析,發現此研究中識別出來的T細胞抗原表位在沙士爆發期間,曾有效於包括中國大陸的全球大部分人口中引發免疫反應。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博士後研究員Quadeer博士因此推斷:「利用這種抗原表位開發出來的疫苗,也很有可能對大部分群眾有效。」 上述研究成果近日已在科學期刊《病毒》中發表。 McKay教授補充說:「我們希望於疫苗研發初期,就最有機會發展成有效疫苗的抗原表位,提供意見。作為全球抗疫的一份子,我們分析與這種新冠病毒的相關數據,並第一時間與科學界分享研究成果,以助進一步了解這種新病毒以及研發治療方法。」
新聞
Welcoming Message for Spring Term from President, Provost, and VPAB (只供英文版本)
Watch the video message now.
新聞
可持續性, 可持續發展, 創新
Living Smart (只供英文版本)
本書集合科大教職員每周在《英文虎報》一個獨家專欄發表的文章,啟發讀者利用創新及創意締造更好未來。
新聞
研究及科技
科大研究團隊研製全球最快新型冠狀肺炎檢測儀 40分鐘內確診病毒
內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肆虐,如何及早發現受感染者是各地當前面臨的迫切難題。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一支研究團隊,最新研製出全球最快速檢測新冠肺炎(COVID-2019)的便攜式檢測儀,利用微流生物芯片技術,從取樣到檢測結果只需約40分鐘,較目前通用的檢測方法聚合酶連鎖反應(PCR)技術所需的1.5至3個小時,效率大大提升。   PCR是一種分子生物學技術,透過擴增特定的脱氧核醣核酸(DNA)片段而偵測病毒的核糖核酸(RNA)。溫度變化是PCR控制DNA變化的關鍵,溫度提升越快,檢測所需的時間越短。有別於傳統大型PCR儀普遍應用的半導體加熱器,團隊自行研發出一種具有更低熱質量和更高導熱性的矽基薄膜微加熱器,令測試過程中溫度提升的速率,由以往傳統PCR儀平均每秒升4–5 ℃,提升至每秒升30 ℃,大大縮短檢測時間。   由科大物理學系溫維佳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透過他與其科大博士畢業生高一博在深圳共同創立的生物科技企業「深圳市尚維高科」(尚維高科)開發相關技術。團隊自今年1月20日獲取新冠病毒的序列後,立刻展開針對性研究,並於一周內成功研發出檢測試劑。目前,相關檢測儀及試劑盒已於深圳和廣州的疾控中心應用,團隊近日亦已向湖北和廣州南沙的疾控中心捐贈相關儀器和試劑盒。該技術已獲國際CE認證(歐洲合格認證),符合出口本港及其他歐盟城市的標準。 該設備操作十分簡單,採用與流感快速篩查相同的方式,利用快篩試紙到鼻腔取樣,再放入分析儀檢測即可知結果。整套設備長33厘米、寬32厘米、高16厘米,輕巧便攜,可用於戶外,適合各級疾控中心、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及護老院等地方作即場檢測。每台新型檢測儀分別由一個微流生物芯片、便攜式PCR儀、樣本前處理系統、生物檢測芯片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所組成,每次可同時檢測8個樣本。 尚維高科是一家專注開發實時核酸分子體外診斷技術的科技公司,公司核心團隊成員均來自科大。 微流生物芯片檢測儀操作示範視頻: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31D_1hMOLWraGeQCGMnNka9tSsEtz_r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