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18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推出革命性的綜合系統與設計課程 為全港首個讓學生參與規劃學習內容的體驗式教學模式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推出革命性的綜合系統與設計(ISD)學位課程。課程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可根據自身特點和興趣參與學習範疇及課程內容的規劃。教學過程採用體驗式學習,學生以團隊合作方式進行綜合系統研習,學習並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完全顛覆傳統的教學模式。
新課程將於2018年9月展開,致力吸納在特定學科領域中具備過人才能或學習潛力的人才,並不以申請人的學業成績為唯一標準。通過綜合系統與設計學部舉辦的四年制課程,學生團隊在教授與學部業界伙伴的悉心指導下,透過開放式專題研習,邊做邊學,獲取設計和系統思維方面的知識,建立專業技能,培養創新創業精神。學生亦可自由選擇研習方法和學習途徑,由傳統常規課程與大規模網上學習(MOOCs)、以至翻轉課堂及網上課堂、甚至自學皆可。
學部署理主任吳景深教授表示:「科技成果的爆發性增長為顛覆性創新時代的到來奠定了基礎。顛覆性創新成果引領新市場,創造嶄新的價值鏈進而推動地區與國家的經濟增長。智能手機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模式,正是此類創新成果引領經濟發展的最佳案例。顛覆性創新成果的誕生離不開前沿科學發現與嶄新工程技術的結合,更有賴於一批掌握並能融合不同知識範疇,且具備以人為本精神、了解社會需求的創新者。要培育這種創新人才,工程教育應當具備創業家孵化器的作用,我們的教學方法必須創新,以強化學生的互動學習與自主學習能力,啟發學生對自身能力和特點的認知,激發引導他們的創新潛力。」
隸屬工學院的新學部,正正希望透過小組專題研習,培養學生的技術專才、批判性思維以及敏銳的商業觸覺。此外,學部亦會協助促進不同學科教職員之間的互動,冀激發更多新思維與合作機會。
不少支持學部理念,與學部志同道合的企業,包括騰訊、飛利浦、戴森、大疆和亞德諾半導體等,其資深管理層及工程師也獲邀參與課程之中,就學生的研習題目,提供業界和市場的觀點,以及寶貴的實習機會。

新聞
IIM was Featured at CCTV
China Global Television Network (CGTN), an international channel of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CCTV), interviewed Prof. King L. CHOW, Director of IPO and Individualized Interdisciplinary Major Program (IIM) and Felix CHO, an IIM student, at a feature story on 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新聞
科大與Minerva Project合作 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體驗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Minerva Project (Minerva)今日宣佈,將合作推出嶄新科大-Minerva學人計劃,以科技及創新課程豐富科大學生的學習體驗,亦讓Minerva的學生得以參與科大的學習與研究。
自2018年秋季學期起,合資格及被錄取的科大生將可於其學位課程的首兩年,攻讀科大課程之餘,同時選修四個Minerva基礎課程。而於Minerva Schools at KGI修讀最後第四年課程的學生,亦可選擇部分時間到科大上課,於科大前沿的實驗室中,與科大教授一同參與並親身體驗研究工作,但學員須同時完成其Minerva畢業年的課程以及相關專題項目(Capstone work)。
Minerva教學法中的重要一環為主動學習平台(Active Learning Forum),此創新技術平台提供實時的小型互動研討會。而Minerva的四個基礎課程,則集中訓練學生不同的能力,包括批判力、創意思維,溝通力與互動技巧,這些訓練旨在增強同學於社會上成功所需要的能力。透過獨特的教學模式: 即結合Minerva的基礎課程,以及科大一直提倡的主動學習教學方法,讓同學的競爭力得以提升。
四個基礎課程將由科大教員教授,在類似視像會議的環境中,透過討論、辯論、分組、模擬、意見收集及團隊報告,大大提升學生的參與度,促進主動學習。由平台收集到的實時數據,不但能讓教授確保所有同學生都參與其中,對教材有深入的理解,更可搜集同學對課堂的意見。
Minerva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賓•尼爾森表示:「Minerva與科大的合作,為我們達成『為世界培育批判智慧』這使命,邁出令人振奮的一步。獲得科大這領先國際的學府採納我們的主動學習教學法、跨學科而有組織的課程設計,以及卓越的課堂研討技術,令教育的成效不再限於Minerva Schools at KGI的同學。而令我感到特別自豪的是,我們的第一個合作夥伴是香港科技大學,它不僅是亞洲科技領域的翹楚,更是一所領先國際的學府。」

新聞
香港科技大學呈獻第八屆國際知名音樂盛會「創意間的親暱」
被《金融時報》譽為“精雕細琢”的盛事──「創意間的親暱」迎來另一個最新的樂季,並將於2018年4月23日至5月6日在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園再度舉辦。
今年「創意間的親暱」與以色列駐香港總領事館及以色列室內樂計劃樂團合作,邀得當地多位知名的作曲家及演奏家來港,並從全球徵選出五位新晉作曲家參與是次盛會。多位音樂家將透過在科大校園舉辦,為期兩周的公開排練,深入討論及修改不同作品。科大學生、教職員及公眾可透過出席公開排練,見證世界級音樂家於作曲及修改曲目時的互動過程,更可參與其中、向音樂家提出意見。修改完成的作品不但會於科大預演音樂會亮相,稍後更將於香港演藝學院和香港大會堂,進行世界首演音樂會。
「創意間的親暱」創辦人和藝術總監,兼科大高等研究院蘇海文伉儷博文講座教授盛宗亮將聯同茱莉亞音樂學院作曲系院長羅伯特・比薩;廣受好評的駐校樂團以色列室內樂計劃樂團;以色列總理獎得主、客席藝術家吉拉德・霍赫曼;以色列著名當代鋼琴家、客席藝術家雅爾・曼拿;香港電台第三台知名節目主持菲爾.威蘭; 著名馬林巴琴及敲擊樂手張鈞量;香港管弦樂團巴松管首席莫班文;香港管弦樂團低音大提琴首席林達僑;四川交響樂團長號首席亞歷山大・華登和著名小號手董光宇,參與演出。
由盛教授領導的專屬小組,自全球近130 個呈交作品中,選出五位新晉作曲家﹕尼克・迪貝拿甸奴(美國)、妮可・墨菲(澳洲)、徐美玲(哈薩克斯坦/香港)和嚴是炫(南韓),他們的作品將於音樂會上亮相。而作為「創意間的親暱2018」與以色列室內樂計劃樂團另一大型合作項目,其中一位新晉作曲家的曲目,更有機會於樂團2018-19年度於以色列的樂季中,與盛教授的作品同台演出。欲了解詳情,請瀏覽網址https://ic.hkust.edu.hk/
有關香港科技大學

新聞
Bringing 3D Printing to Business
The technology of 3D printing is at the tipping point to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modern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s well as end-user products. 2018 Winter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 Management 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 was held at Bayreuth of Germany from 3 to 12 January for 48 students from 4 universities from 4 continents to learn about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3D pri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