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及香港科大故事
2025
Stories
恆心測未來:戴希教授問鼎未來科學大獎之巔
解鎖宇宙奧秘的鑰匙,往往掌握在鍥而不捨的科學家之手。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蒙民偉博士納米科學教授兼物理系講座教授戴希,正是其中的表表者。他專注於凝聚態物理及拓撲材料理論研究,為現代物理開闢了嶄新視野,並因此榮獲有「中國諾貝爾獎」美譽的2025年未來科學大獎。恆志探寶藏得獎消息傳來,戴希教授心懷感恩與謙卑。他說:「衷心感謝評選委員會的肯定。這不僅是對我個人的鼓勵,更是對多年來與我並肩作戰的研究團隊的認可。這份榮譽見證了我們持之以恆的堅持和努力。」他強調,這項成就並非一人之功,而是前人與同儕所累積的智慧與成果。科研之路,對他而言是一場尋寶之旅。「心如止水」是他的座右銘,也呼應了「保持冷靜,繼續前進」的格言——無論順境逆境,始終堅定不移。他形容:「科研好比尋寶,你可能挖掘了很久仍一無所獲,但只要堅持下去,終有一天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瑰寶。」理論栽成果正是這份默默的堅持,孕育出戴教授的突破性成果。戴教授淡泊名利,潛心研究,他與團隊採用「階梯式研究法」,從簡單到複雜,從理論到計算,先以高對稱度的模型理解拓撲材料的規律,再逐步攻克更艱深的難題。早在採用此方法之前,戴教授已經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預測。2010年,他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所長方忠教授,共同以理論計算提出聞名國際的預測——在磁性摻雜的拓撲絕緣體薄膜中可以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僅僅三年後,該預測獲得科學界實驗證實,成為物理學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十年前,他的另一項研究首次在固體材料中發現外爾費米子,並獲權威期刊《物理評論》評選為創刊125年來49項最具開創性的研究之一,也是唯一入選的中國研究項目。這些發現為量子未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石。必先利其器《論語》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物理學家也深諳此道理。戴教授在處理量子材料的波函數時,面對龐大的數據量,如同大海撈針。為了克服這個棘手難題,他的團隊開發了Wilson Loop 方法,能夠從海量數據中提取特徵,分類拓撲電子態。
新聞
郭毅可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首席副校長兼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與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郭毅可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以表彰其在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領域的卓越貢獻。中國工程院作為國家工程科學技術界最高學術機構,院士榮銜代表工程科學技術領域終身享有的最高學術成就。郭教授表示:「對於能夠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我感到非常榮幸,衷心感謝中國工程院給予的肯定。這份殊榮不僅是對我個人科研工作的鼓勵,更是對我們團隊與所有合作夥伴共同努力的認可。我也感謝香港給我一個為科學發展作貢獻的寬廣舞台,未來我將秉持初心,致力推動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研究,積極促進跨學科及國際合作,為工程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貢獻所長。」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對此消息表示欣喜:「我們衷心祝賀郭毅可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他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開創性貢獻,為科大乃至整個香港的創新科技生態注入了強大動力。這份崇高的榮譽既是對他卓越科研領導力的充分表揚,也必將激勵更多人才投身前沿科技創新,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作為全球知名的計算機科學家,郭毅可教授在2020年來港前,曾於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工作33年。他的研究聚焦於大規模科學應用的數據挖掘,包括分布式數據挖掘方法、機器學習,以及訊息學系統於生物學、化學、地球物理學、醫療保健、環境、經濟、金融、社交媒體、創意設計及安全等方面的應用。郭教授自2022年12月獲任命為科大首席副校長以來,一直致力推動將尖端科技融入大學教育,並在吸引全球人才方面,建樹良多。
新聞
科大舉行第八屆冠名教授席就職典禮 表揚學者卓越學術及科研成就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天舉行第八屆冠名教授席就職典禮,向七位傑出教授頒發冠名教授席,並表揚捐贈者對推動科大持續追求卓越學術和科研的鼎力支持。就職典禮由科大副監督陳祖澤博士主持。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致歡迎辭時表示:「透過冠名教授席,科大能吸引和留住世界頂尖學者,一起推動創新,啟發其他師生,從而應對可持續發展、數字轉型,以至經濟韌性和社會公平方面最迫切的挑戰,開創新局面。我們很榮幸獲得一眾成就卓越兼目光遠大的機構和捐贈者支持,使科大成為知識殿堂和推動社會轉型的強大引擎,讓嚴謹的學術研究與現實世界需求緊密結合,進一步鞏固科大在推動創新、培育領袖及促進社會變革方面的重要角色。」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恭賀七位冠名教授,並由衷感謝捐贈者的慷慨支持。她表示:「科大憑藉世界一流的教學、研究與創新,致力於造福社會,深受全球認可。七位新晉冠名教授在各自研究領域深耕多年,學養深厚,不僅展現了追求學術卓越的堅定信念,更秉持培育新一代領袖與創新者的使命,為社會作出了重要貢獻。大學即將迎來創校35周年,我很榮幸見證科大蛻變為全球頂尖學府的非凡歷程。我們取得的成就,始終有賴各位捐贈者的鼎力支持和信任。你們的慷慨襄助,不僅讓科大學者得以開展具影響力的研究與教學,更為我們營造了一片讓卓越學術得以茁壯成長的天地。」今屆獲得殊榮的七位冠名教授,其主要研究範疇涵蓋多個創新領域,包括生物醫學工程、神經科學、土力工程、金融科技及大數據、商業生態系統、環境可持續發展。冠名教授名錄如下:冠名教授職銜冠名教授名稱*所屬學院何善衡生命科學教授張曉東教授
新聞
科大正式啟動新醫學院籌備工作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支持,正式啟動新醫學院的籌建工作。新醫學院旨在培養擁抱科技的新一代醫生,支持本地醫療體系面向未來的發展,並支持香港成為國際醫學培訓、研究和醫療創新樞紐。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表示:「科大正式啟動籌建香港第三所醫學院,是大學創校以來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這項計劃不僅是應對本港未來醫療需求的關鍵一步,更有助強化本港醫療體系的韌性與發展。科大衷心感謝特區政府『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的全面審議,同時感謝過去兩年來眾多專家學者及社會各界對科大的支持。」沈教授強調,科大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能與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醫學院攜手合作,通過資源分享與優勢互補,共同推動香港醫學教育與科研的發展。同時,香港浸會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已分別在中醫學、專職醫療及護理人才培養方面奠定堅實基礎,科大相信未來存在廣泛空間與這兩所大學開展多元協作,共同促進香港醫療教育的多元化發展。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再次感謝行政長官、醫務衛生局局長及教育局局長對科大的支持,她表示:「特區政府一直以長遠目光推動香港發展為國際科研與醫學教育樞紐,積極回應國家教育強國的戰略目標。科大必將全力配合特區政府的規劃,積極把握北部都會區發展等重大機遇。新醫學院的成立,正是對接《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的重要舉措,將助力香港建設世界一流的大學與學科。我們期待在北都大學城的平台上,深化產學研協作,為國家與香港培育更多高層次的醫療與科技人才。」
新聞
科大獲准興辦新醫學院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日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特區政府)批准設立本港第三所醫學院。此項重要決策彰顯了特區政府致力強化醫療體制的遠見,是香港醫療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科大對獲特區政府委以重任深感榮幸,並衷心感謝「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專家工作組)全體成員在遴選過程中開展的全面而嚴謹的評估工作。這一審批結果標誌著以匯聚創新與跨學科之力,推進醫學教育,為應對未來醫療挑戰方面作出重大突破。政府重要佈局 共創醫療新篇經過專家工作組的嚴謹評估與遴選,新醫學院將與現有醫療系統實現優勢互補,切實回應社會長遠發展的需求。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教授對政府決定表示歡迎,並說:「我們對獲特區政府賦予重任深感榮幸。科大將全力支持政府在推動醫療創新與人才培育方面的前瞻性策略,並承諾以此為己任,定當傾力以赴,培育兼具臨床卓越實力與前沿科技運用能力的新一代醫療先鋒,為香港乃至全球創造長遠福祉。」實現新世代醫學教育的共同願景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向政府以及專家工作組對科大提案的支持致以誠摯謝意,她表示:「新醫學院的設立,是特區政府在實現未來醫療願景的重要戰略舉措。我謹代表大學同寅衷心感謝政府給科大的寶貴機會,我們將深度融合嚴謹的臨床培訓與科技素養,培育新一代的醫療人才。深盼這些畢業生日後成為兼具卓越實踐能力與前瞻視野的醫務人員,在日新月異的醫療領域中擔當重任。我們期待在項目推進過程中,繼續獲得政府與工作組專家的指導與支持。科大亦將傾注力量,與社會各界攜手實現這個共同願景。」沈主席及葉校長進一步指出:「我們謹向科大全體成員——包括校董會顧問小組、籌備委員會及師生員工,致以由衷謝忱。大家同心協力、眾志成城,為籌辦醫學院付出最大努力。這份凝聚著眾人心血與智慧的成果確是來之不易,我們更深知任重道遠。如今,在展開創建醫學院這一重大使命之際,我們熱切期盼與政府、醫院管理局、香港醫務委員會、本地兩間醫學院、醫學界及社區夥伴緊密合作,共同培養卓越醫學人才,推動全球醫療技術與臨床診療的創新發展。」
新聞
香港科大與京東集團成立聯合實驗室 推動新一代智能物流及健康管理科技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與京東集團(京東)今天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成立「香港科技大學 - 京東集團聯合實驗室」(聯合實驗室)。雙方將圍繞智能供應鏈領域的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技術開展前瞻性研究,構建國際領先的前沿研究及應用平台,以解決行業核心技術問題。合作協議在科大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教授及京東集團SEC副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許冉女士見證下,由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教授及京東集團代表簽署。鄭光廷教授表示:「聯合實驗室的成立不僅象徵了雙方的緊密合作,更是前沿學術研究與產業應用的創新融合。聯合實驗室將充分發揮科大在人工智能、機械人等領域的開創性成果,並結合京東的豐富物流網絡和健康大數據,突破核心技術瓶頸,大幅提升智能物流的效率和智能化,提供更具效益的健康管理。是次合作將成為驅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強勁引擎,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創科樞紐的地位,為國家的戰略科技力量注入動能。」許冉女士表示:「人工智能的價值,在於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當人工智能真正擁抱產業,每個行業的萬億規模只是起點。我們期待與科大攜手,讓更多人工智能能力從實驗室走向產業,率先將已驗證的降本增效模式擴展至全社會物流等各類場景,助力實現『萬億降本』,共同打造超級供應鏈下的人工智能應用新標杆。」科大將發揮雄厚學術和研究優勢,並提供先進設施,支持聯合實驗室開展智能物流、機械人、人工智能、健康管理等領域的創新研究。京東亦會為聯合實驗室提供健康、零售及工業等領域的專業知識及場景數據,包括應用場景建議、市場及產業發展趨勢、協助取得相關數據或測試環境等,構建高度協同的「人工智能+」物流應用生態系統。聯合實驗室的重點研究領域包括:(一) 空間視覺與導航: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及深度學習算法,提升無人倉儲機械人、物流配送車輛的自主定位及路徑規劃能力。
新聞
香港科大12位學者榮膺「2025年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12位學者獲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評為2025年度「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印證大學的學術及研究實力備受國際肯定,彰顯其在多個研究領域對促進社會及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貢獻良多。今年,有6,868名學者來自60個國家和地區獲嘉譽為「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他們均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學者,並發表了多篇引用次數高的論文。根據學術平台Web of Science的數據,這些論文在過去11年中,根據引用次數,位列其研究範疇和出版年份的首1%。榮膺「2025年度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的科大學者包括(按英文姓氏排列): 範疇學者學系及職銜神經科學與行為學卜國軍教授盧家驄慈善基金理學教授生命科學部主任及講座教授跨領域陳浩教授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生命科學部助理教授物理學 戴希教授蒙民偉博士納米科學教授物理系講座教授計算機科學郭嵩教授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副系主任(研究及知識轉移)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綜合系統與設計學部講座教授